当投资是一场“无限游戏”时,确定风险承受能力更是关键
“1、承担风险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你能承担多少风险,是长期回报的最重要预测指标。
2、要分散风险敞口、要减少单一风险的影响、要减少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3、长期来看,你不需要最完美的策略,而是一个你可以在艰难时期坚持的好策略。”
这是全球前五大对冲基金AQR资本写的报告《Seven Thoughts On Running Big Money For the Long-Term》的核心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这篇报告也展现了长期投资者的投资底层逻辑。投资是一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博弈,将投资视为有限游戏的投资者,往往在进场时抱着“一夜暴富”的取胜心态,结果却常常不知不觉沦陷其中,有限游戏无限拉长,并被无数个短期波动所折磨。长期投资者则将投资视为一场无限游戏,并不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追求长期更好地生存下去,长期回报是结果。期间也会经历短期的波动和风险,但对于长期投资者其而言,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
“心在荒村听雨,人在江湖打滚”。当投资是一场“无限游戏”时,高人不是关键,高招也不是关键,学会拥抱风险、承担风险、坚持策略才是关键。本文梳理了该报告对风险的理解,希望您能有所裨益,也欢迎在留言中分享您的看法。
01
长期来看,拥抱风险是好事
1、长期来看,能够承担并容忍短期风险正是长期投资的优势所在。
相对于短期的投资策略,长期投资策略让投资者能够容忍短期的市场波动,这正是长期策略相对于短期策略的优势所在。在不改变投资策略的前提下,让投资组合去承受更大的波动,是长期投资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举例来说,巴菲特的过往业绩所展现的是高波动率、高夏普比率的特征(这也使得巴菲特的组合经历了许多黑暗的岁月)。对于专注长期的机构而言,通过资产配置、机制设计等方式保持进攻姿态,为长期收益的增长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2、如何度量风险:“我将在最糟糕的结果中损失多少?”
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常常被量化为波动率,但是风险也可以是对于未来不确定事件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够被用于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建模,来估计不同的事件对于投资组合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于投资组合进行合理的推测。
在现实的投资中,风险通常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资金亏损,所以投资者首选的评估风险的方式可能是“我将在最糟糕的结果中损失多少”?
基于“最糟糕情况(worst scenario)”的风险评估,能够充分考虑到尾部风险。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每百年左右会发生一次百年洪水,但是在金融市场里,似乎每十年、二十年就会遭受一次百年洪灾,而近几年来,这种曾经我们以为的黑天鹅事件更是愈来愈频发。当某些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时候,其单独的影响也许大于以前所有累积风险的总和,这也被称为“肥尾效应”。
诚然,投资人可以基于过去的数据和记录,可以对未来的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有一个直观感受。但是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一些永远不会重现的灾难而极度悲观,但更多的时候,真正的风险是你没法讨论的风险,往往来自于我们意识不到的领域。而我们会忽视这些尚未被预见到的灾难,并且感到乐观。
因此,对于不少投资大师而言,既然未来是无法预测的,那不如不预测。只要做应对,做好最坏的准备。
02
为了长期生存,需要在短期做好准备
为了获取长期收益,长期投资者必须承担风险,承担风险意味着短期波动,如何最大限度地承担风险?有两个小建议。
1、谨慎:不需要最完美的策略,而是一个可以坚持的好策略。
投资人在执行自己的投资策略时,需要谨慎地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不仅是为了获得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能够专注地执行投资策略,保证其不会因为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变形。
总是要对未来保持敬畏,让投资决策保持谨慎。一个方式是设想最糟状况,对其进行情景再现的分析。
在执行投资策略之前,需要问问自己,如果未来的几个月、几个季度以至于几年内,出现小概率的极端事件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这种情景分析需要在投资人自己的脑海中反复推演,并且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该策略在市场暴跌的时候,你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而非被市场带着走。对持有的好公司要有坚定的勇气,彼得林奇最推崇巴菲特面对股市暴跌时的勇气。巴菲特曾经告诫投资者,那些无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坚决持股不动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
2、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分散化投资的概念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并不新颖。通过分散投资、多元投资,能减少单一投资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分散投资也需要放在长期的概念里。在短期内,分散可能是无效的(特别是当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因此,评估多元化投资效果的时间跨度,应该是中长期的。在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内,多元化似乎没有什么帮助,但长期来看,放眼全球的多元化投资会比局限于单一市场的投资有更好的结果。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