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经济在中国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家统计局将新经济定义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的,代表时代先进生产力的“新行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9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GDP的比重为17.25%,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可以说,新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不完全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那么,新经济类型的企业,到底什么才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呢?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及人才,驱动力是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新资本。相比传统经济,较少受自然资源和经济周期的约束,具有网络效应,天花板高,在高人力资本投入和高科技投入下可几何倍快速增长。新经济群体可能是TMT巨头、初创企业、地方政府,以及通过与新经济企业的合作及投资获取转型机会的传统企业等。新经济企业之熵
2018年7月9日,雷军带着小米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小米上市后的1个多月,美团点评也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企业。在王兴带领下的一众管理层,低调完成了上市仪式。小米和美团这两家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实属不易,同样的,近几年的融资市场亦在逐步吃紧。据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里,2015~2017年是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交易数量最活跃的时期;而融资金额则在2018、2020、2021年比较突出,均突破1万亿元。2022年中国新经济一级市场投资交易事件数量有5213起,同比降了31%;新经济投资总金额为7446亿元,同比下降了48%。新经济企业融资额缩小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绝大部分新经济企业面临亏损,这是为什么?无外乎也在于一个“新”字。大部分新经济领域企业创立之初,并非是盈利导向,而是市场占有率导向,这与传统的“企业不做亏本买卖”是相悖的。但我们都无法否认的是,原本的“成本收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能力,而新经济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可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前提是能够熬过漫长的亏损期。
改变与机遇并存
一家企业的成功来之不易,需要同时兼具政策的大势,也需企业主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内部的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梳理及整合。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新经济公司死亡原因大致归纳为市场、产品、团队、资金、运营、环境六大类原因。市场定位不准是新经济死亡公司的最主要原因,从相关的统计数据看,消失的新经济企业超过半数拥有市场方面的问题,产品以及运营的问题也是基于对市场的把控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变现能力,进而出现资金问题,再加之外部环境影响,公司最终没落。可以说,存量时代客户获取及其不易,所以“精准定位垂类客户的根本需求”,就极易造出创业之初的伪命题。市场如果确实存在,接下来就要考虑产品,无一例外,产品是公司的命脉,尤其对于新经济公司而言。360创始人兼CEO周鸿祎曾提到:“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有产品,而且产品一定是为用户服务的,这样才能创造商业价值。”新经济公司的产品普遍需要极强的技术支持,在资金和人才引入上都比传统企业有更高的投入,因此,产品问题排在市场因素后,成为造成新经济公司死亡的重要原因。好的产品也需要团队来打磨,领导层的价值理念决定了公司发展的主要走向,但是人却是最不可控的因素。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各怀鬼胎导致军心涣散,这种案例放在现今依旧比比皆是。市场、产品、团队三大核心因素具备,新经济公司也并不会高枕无忧。盈利能力是新经济公司获得融资的关键,据统计,上百家新经济死亡企业皆存在资金断裂问题。另外运营问题,也是新经济公司死亡的诱因。毕竟现在同类竞品公司过多,客户的“胃口”也需要得到即时与长久的满足。此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必然会有公司在政策法律边缘试探,其中重资产的金融房产类公司居多,最终消失在大众视野。
与30位新经济领袖同行
作为长期报道、服务和陪伴企业的新经济服务平台,36氪创投氪堂正式启动邀请杰出的新经济领域代表性创业者,在认知力、进化力、影响力等方面全面赋能、陪跑,助力其快速成长为卓越领袖。《新经济领袖成长计划》设置了系列前沿课程,对创业者从认知力、影响力、进化力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升级。兼具宽广与纵深的课程结构可以开拓全球视野,视频专访+人物志+峰会发声分享的形式可以提升全IP影响力,大咖领读、导师链接、校友联动的方式可以链接同频校友圈层,持续深度赋能,共创共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