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炜:企业成长,有这3个关键点
内容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商业阅读新风向2023年度知识发布第2场。 分享嘉宾:施炜,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 高级笔记达人 | 归一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7322 篇深度好文:5367字 | 13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企业成长,指的是什么?
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关于企业成长的话题。
一、什么是企业成长?
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它表现为一系列经营业绩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等的持续增长。也可以是资产规模以及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从组织发展角度看,企业成长是组织竞争力的提升。所有显性标志如财务指标都是竞争力的表现。
从进化的角度看,成长是企业和环境的互动,是在残酷竞争的生态环境下,适者生存的演进。
二、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
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这里有一个最具概括力的、抽象却很有力量的模型,叫“一心开二门”。
“一心开二门”最早出自于佛经。它和企业成长非常吻合。
1.一心:成长之心
企业想要成长,首先,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以及企业的领导团队,要有一颗成长之心。
也就是说,欲使企业持续成长,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心愿,即愿景和使命。它们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叫“心力”。
心愿和心力构成了企业的成长之心,它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是一种最根本的牵引力。
“一心”也可以是战略意图,是雄心勃勃的梦想。战略意图的背后实际上还有战略意志。
企业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它会不断地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果创始人、领导人和领导团队没有强大的愿望、强劲持久的心力,企业就很难发展下去。
2.二门:战略之门和组织之门
但是,光有心愿和心力还不够,想让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还要打开两扇门,一扇是战略之门,一扇是组织之门。
我们既要明确成长的目标、成长的路径、成长的逻辑,找到成长的算法。
同时,所有的战略都要靠团队、靠组织去落地执行,组织是使战略得以实现的支撑性的力量。
任正非先生有句话广为流传:一个企业要发展,战略要大体正确(因为一个企业的战略不可能绝对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
所以,战略是弹性的、框架性的。组织充满活力,能够校正战略,影响战略。
① 战略之门
战略就是企业具体的成长方向、目标和途径、手段,它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框架性的特征,是一种选择和共识。
② 组织之门
组织是具有特定功能和目的的共同体。
“1+1>2”是组织的基本表达。
“1”是指我们每个个体,“+”是把组织里的每个个体连接起来的因素。“>2”就是系统效应,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德鲁克(管理学之父)说:什么是组织?是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所以,“>”是组织里最神秘、最神奇的力量。“+”指两种连接因素:
一种是规范性契约。
我们和组织之间,人和人之间都有很多规范性的契约,表现为制度、流程、组织架构、组织分工,以及组织内部的责、权、利的安排。
另一种是心理性契约。
组织不仅是理性的,还充满了感性的因素。一个真正的团队,还要有信任、关怀、情感等。
就像两个年轻人组建一个家庭,两个人之间不仅存在《婚姻法》《民法》等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还要有感情。没有情感很难共居于一个屋檐之下。
3.二门生六翼:战略与组织的三大变量
战略和组织各有三个基本变量,我概括为“二门生六翼”。
① 战略的三个基本变量
第一,做什么?
不同的企业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分工,有的企业做电商,比如京东、阿里巴巴;有的企业做游戏,比如网易、腾讯;有的企业做人脸识别,比如深圳的商汤科技。
企业做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机会发现,或是机会辨识、机会洞察。
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去分析、寻找、辨识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业务产业领域,需洞察需求空间和市场空间。
也就是说,企业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下生存和发展?
比如,如果你是一条大金鱼,那么你要选择太平洋;如果你是一条泥鳅,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个小池塘。
选择做金鱼或泥鳅本身不存在贬义或褒义,在这个市场竞争中,能够做一条健康的泥鳅也非常不容易。
所以,企业的大小,是由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我们发现,有两个变量影响企业“做什么”的选择。
A.社交网络。即企业创始人认识哪些人,别人给他介绍什么样的机会。
B.个人特质。有的人给你介绍房地产,但你不太喜欢,你可能更喜欢沿着一条崎岖小道做一个“专精特新”的冠军。这就与个人特质有关。
对企业领导人来说,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领域,总要选出来,而且还要持续不断地选择。
这不是让大家盲目多元化,而是企业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二曲线、第三曲线,尤其是百年老店。
第二,如何做?
即使都是从事电子商务,但京东和拼多多显然是有差异的,目标市场的选择、商业模式的设计、竞争策略的选择等等,都不太一样。
所以,选择了业务领域之后,企业还要基于目标市场和顾客价值的定位,设计和构造价值创造的机制、途径,以及获取收益的方式。
概要地说,即企业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用什么方式获取收益?这本质上是属于商业模式的问题。
第三,凭什么做?
实现价值、获取收益需要依托多种资源。
比如,企业要做一条全球性价比最高、最便宜的价值链,有没有资源条件?
传统的资源是土地、资金、人。可以扩展到上游的供应链,以及包括供应链的供应链——这就涉及到价值网络了。
还可以扩展到下游的渠道链。到了数字化时代,还有数据资源。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其思路是先选择机会,再进行价值定位,最后整合资源。
但另一种思路是反向思考:有了一定的资源之后,再考虑资源能转化成什么样的价值;价值能开辟出什么样的市场空间。
所以,战略,从机会出发,是由外而内逻辑;从资源出发,是由内而外逻辑。这是两种不同的战略构建路线。
自从乔布斯等人出现后,出现了第三种思路,就是不考虑机会,不考虑资源,先考虑创新性的顾客价值,再去创造需求以及整合资源。这种逻辑,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② 组织的三个基本变量
打开战略之门相对容易,打开组织之门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组织也有三个基本变量。
第一,组织的规则是什么?
组织的规则,也叫组织的秩序。员工好比是演员,他们来演戏,你要给他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就是他们的行为规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架构、流程等。
第二,怎么打造一支团队?
即使企业人力资源丰富,有很多高层次人才,有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但他们是不是一个团队呢?
未必。足球世界杯的冠军,未必是单个球员水平最高的球队,但一定是最团结的球队。
企业内部形成合作和信任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非常艰难的管理任务。
第三,如何形成文化?
影响组织长治久安的最重要因素是组织的灵魂,也就是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组织氛围。
提炼价值观、传播价值观、践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和组织的相互关系
战略之门和组织之门之间是有联系的。欲实现战略,就必须把战略和组织打通。战略是牵引,组织是支撑。
企业的战略过程,是企业战略从制定到执行的总流程。
首先要有战略意志,战略意志转化为战略意图,战略意图衍变为战略思想——实现战略意图的结构性、框架性的思路。
有了战略思想,还要制定战略规划。规划中要有具体的战略目标,比如五年、十年的经营目标。基于战略目标,规划需包括关键性的战略任务以及行动蓝图。
战略规划之后,则进入战略执行环节。通过一系列战略活动,最终形成战略结果。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以及战略成果形成时,要有战略的检讨、复盘、总结等。
1.支撑企业战略的三种力量
在整个战略过程中,企业的支撑来自三种力量。
① 凝聚力
即“上下同欲,力出一孔”。整个组织上下有共同的目标、理想,而且在整个组织机制设计上,要让所有的力量都围绕战略的方向。
② 战斗力
在竞争的环境下,团队想把仗打赢,就一定要有战略以及细化的战术动作。而动作做到位,除了能力之外,还源于动作背后的动力。
③ 生命力
组织不能僵化,不能衰朽,不能过于复杂;组织需动态变革、与时俱进。
2.保证战略实现的六大机制
我们把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分解为组织内部的六大机制。
① 共识机制。即形成文化共识和战略共识机制。
② 共力机制就是合作、协同机制。包括流程协同、数字化协同、决策协同、团队心理协同等。
③ 动作机制是进行战略解码以及能力匹配。
④ 动力机制是要设计驱动机制,表现为多维激励。
⑤ 活力机制是组织的负熵机制:反复杂、反僵化,反失范。
⑥ 演变机制是组织适应变化的机制,包括前瞻性洞察机制、关键时刻的重大选择和变革机制等。
3.如何打通战略之门和组织之门?
这里提出5个“打通”。
① 战略和流程的打通
战略思想,需体现在价值创造活动中,包括内部核心活动如研发、制造、销售,外部核心活动如供应链、渠道链等,以及内部支持活动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
完善、优化所有可规范化、可重复进行的活动,就形成了流程体系。流程体系既解决做正确的事,也解决正确地做事的问题。
战略和流程打通的操作原则是:战略活动化,活动流程化。
② 战略和组织架构的打通
组织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流程,先有流程,后有组织。流程划定之后,组织的图景自然浮现出来。
另一个路径,是战略思想延伸为战略规划。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战略规划中的关键任务。
举个例子,要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其中一个关键任务是开幕式准备。要完成这项任务,就需在奥运会组委会里设立开幕式工作部门。
如果没这个部门,那谁来请导演?谁来做预算?谁来动员群众演员?……这些都落不到实处。
③ 战略和人员能力的打通
战略转变为流程以及关键任务,都需要人去做,需要团队去完成。而人以及团队的能力是否与流程和关键任务匹配呢?这就涉及组织能力建设问题。
④ 战略和目标责任的打通
我们借鉴华为的DSTE模型和流程(从战略到执行的战略管理框架),可以打通战略和实体及个人绩效。
战略规划中包含长远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继而可以把长远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分解为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
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里的目标、任务,可分解为部门(机构,即实体)绩效目标以及个人绩效目标。最终实体和个人都形成PDCA循环。
这是组织实现“力出一孔”的主要机制。
⑤ 战略和行动方案的打通
通过关键任务层层分解,同时抓实与之对应的具体行动方案和举措,实现战略和战术一体化。
四、企业成长是战略和组织的双维展开
1.企业成长阶段划分
我在《企业成长导航》一书中,根据中国企业的实践,概括出企业成长的5个阶段。这一模型不同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一般理论,它是本土企业经验的总结。
第一个阶段是创业阶段。这是从0到1的创造。
第二个阶段是机会成长阶段。外部市场机会是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第三个阶段是系统成长阶段。组织成长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点。这是企业主营业务高歌猛进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分蘖成长阶段。系统成长之后,有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已经变成了行业或者国内乃至全球的领导者,就会有多样化发展(分蘖)的内在要求。
第五个阶段是重构成长阶段。分蘖阶段之后,某些企业的多个业务已经做到了行业或全球领先;或者传统领先业务遭遇天花板,这时就需要重构成长,重新选择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二次创业。
2.企业成长是战略和组织的双维展开
创业期的战略任务是寻找机会,进行商业模式试验和产品试错。这时候的组织只是胚胎组织,但已有一定的文化基因。
机会成长阶段,企业的战略任务是抓住机会,通过营销驱动实现规模跃升。这时候的组织是激情组织,通常主张“狼性”文化。这一阶段是浓缩的发展过程,会出现组织能力缺乏的问题。
到了系统成长阶段,企业的战略任务是复制成功。这时候价值链较均衡,企业人、财、物各要素都有了坚实基础。
这一阶段企业有了一定的人才密度,构建了管理体系,变成一个高能力的组织。
分蘖成长阶段,战略任务是开辟新的成长方向,这时机会和能力重新互动。组织重新变为敏捷组织。它是叠加状态的:既是大企业,又是小企业。
3.企业只有变革才能成长
企业成长是分阶段递进的。因此,在某个阶段遇到问题,就解决这个阶段的问题。不用太着急,不要把后面的烦恼提前到现在。
但只有变革才能成长,不变革,就到不了下一个阶段。从机会成长向系统成长递进,需经过以能力发育为中心的职能变革;从系统成长向分蘖成长转变,需经过以分权共享为主题的体制变革;从分蘖成长向重构成长转型,需经过以文化重建为核心的整体变革。
每个阶段的成长边界,就像一个铁丝网一样,上面布满了荆棘和障碍,只有很少的鱼能够游过去。
也就是说,每个阶段之间的边界,就是一个淘汰和过滤机制。
4.解决企业成长的3组矛盾
组织成长过程中,企业需持续解决三组矛盾:
① 战略和组织的矛盾。
这一矛盾表现为要么组织跟不上战略,要么战略跟不上组织。
② 战略层面机会和资源的矛盾。
是机会导向,还是资源导向?有机会没资源怎么办?有资源没机会怎么办?
③ 组织层面组织化和反组织化的矛盾。
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以及规模的扩大,组织内部结构会越来越复杂,熵增必然发生。
因此需要做一些简化和负熵活动。例如减少层级、合并模板、打通责任;或者是将一些边缘性活动分离出来,形成内部阿米巴式的交易模式。
5.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普遍问题
创业期的企业商业模式不坚实,不能快速形成竞争壁垒。
机会成长阶段的企业难以进入系统成长阶段。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遭遇的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问题。
有些企业没有经过系统成长阶段,而是由机会成长阶段直接进入分蘖成长阶段,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
也有些企业的第二曲线(新业务)成长滞后,发展不力;传统产业头部企业虽然做到全国第一,甚至全球第一,却还没有找到重构成长的方向。
我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各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推荐阅读:
为了感谢大家对于笔记侠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与笔记侠读者互动,也为了给笔记侠的粉丝提供一个即时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特地建立了【笔记侠粉丝交流群】,热情欢迎大家加入笔记侠大家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