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肆破坏,却不知道我们所破坏的事物有多么珍贵|一周荐书
采写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魔术师》
《雨中喷泉:三岛由纪夫文集》
《找信号》
索南才让 著
在作家朋友眼里,索南才让是“赶着牛羊”的人,他从一个牧场辗转到另一个牧场,偶尔还要在深夜与狼群对峙;而在他的牧民朋友眼里,他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存在:“在一帮不识几个字的朋友中,我居然在写小说,这对他们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因为我也只读过几年书,他们不明白我怎么会写出几十万字。”
《找信号》收录了索南才让的最新小说,故事背景皆是高寒草原牧区生活,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自然环境与牧民生活细节、人与动物的“互养”关系,以及游牧文化面临现代文明冲击时牧民生活态度的转变等。与徜徉于民族历史、特殊风物的少数民族作家不同,索南才让的关注点在当下:“我更多地关注游牧文化到了危机时刻,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危机。一些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未来产生怀疑和质疑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不确定未来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这不是消极,而是变革的必然行为。”
《就业冰河:
被剥夺稳定工作的年轻一代》
《基因彩票:
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正》
《线的文化史》
当人类学家蒂姆·英戈尔德向朋友和同事提出,想要建立所谓的线的比较人类学,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满腹狐疑,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是在说狮子吗?”“不,”他回答道,“我说的是线(line),不是狮子(lion)。”
英戈尔德认为,我们的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线,行走、编织、观察、唱歌、讲故事、绘画和书写都是沿着某种线进行的活动。从古希腊和日本的传统音乐,到中国的书法和西方的字母表,从楚科奇人的迷宫和瓦尔比里人的沙画,到奥罗克人的狩猎小道,也都可以归为线的呈现形式。在这本书中,英戈尔德提出了“线的生态宇宙观”:世界首先不是由“物”组成,而是由“线”组成的。“人类与自然是一团解不开的线,而生活就是沿着缠绕的线穿行,每个事物都是一个线的议会。 ”
《正在消失的物种》
幻梦时代,有个名叫库波尔(Koobor)的孤儿,他破碎的身体变成了一只考拉,只记得不多的几个人类词语。他警告杀害他的人:他们可以猎杀考拉,但绝不能在烹饪前剥去它的皮毛,如果触犯这一禁忌,就会引发可怕的旱灾。数个世纪以来,这项禁忌一直保护着考拉。
库波尔禁忌早在几百年前就遭到破坏。20世纪70年代,气温开始上升,森林也更容易起火,在2019年底的澳大利亚火灾中,数万只考拉命丧火海,数百万吨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桉树的生长速度加快,也使树叶更加缺乏营养,考拉很可能会因营养不良而逐渐消失。
考拉只是地球上正在濒临消失的成千上万个物种中的一员。《正在消失的物种》一共收载了69种即将濒临灭绝的生物,比如雌雄同体的鳞角腹足蜗牛、性别取决于沙子温度的玳瑁、仅存201只的不会飞的鸮鹦鹉、生活在洞穴中没有眼睛的洞螈……我们大肆破坏,却不知道我们所破坏的事物有多么珍贵。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演化与生命的意义》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徐鲁青,编辑:黄月,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