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的日子,就不会是虚度的 | 一周荐书
撰文|潘文捷
编辑|姜妍 林子人
《百合花摇曳》
舒行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5
舒行生长于南方故乡永嘉楠溪江的山水中,现居住在北京。这部随笔集是其继《山里来信》后的第二本作品。《山里来信》记录的是在小森林里度过春夏秋冬,感受山间简单生活的感悟。而新作则是作者在疫情三年的日常生活与所看到的植物,是艰难生活中“幸福幽灵”光临的时刻。
书中除了二十多篇自然手札以外,还收录了舒行拍摄的百余幅照片。舒行说:“有花的日子,就不会是虚度的。”除了展示日常生活之美和植物之美给人们带来的慰藉和影响,作者也告诉读者,哪怕生活艰难,也要喜欢活着。“苦涩的晦暗与甘美的希望是共存于生活之中的”。
《两度》
[法]弗兰克·蒂利耶 著 萨姆斯 译
好·奇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
2008年,17岁的朱莉失踪了,只留下她的自行车靠在一棵树上。悲剧震惊了当地居民,也让女孩的父亲、中尉加百列·莫斯卡托深受打击。他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调查。他来到了女儿实习过的悬崖旅馆。在那里,店主让他查看登记簿,并安排他住在二楼的29号房间。筋疲力尽的加百列睡着了,在半夜突然被窗户震耳欲聋的撞击声惊醒……外面,下着死鸟雨——七十万只椋鸟在迁徙的路程中收到惊吓相撞坠落。加百列现在却出现在一楼的7号房间。他发现自己一夜之中苍老了很多,随后得知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两度》是法国悬疑惊悚小说作家弗兰克·蒂利耶对前作《未完成的手稿》的嵌套式续写,虽然单独阅读也没有问题,不过两者一起阅读会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在跟随男人对女儿的寻找和对记忆的追寻中,读者在高度紧张的气氛里被引向了一个个令人头皮发麻的恐怖真相。
《四十而惑》
[美]艾达·卡尔霍恩 著 张林 译
未读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3-4
“过去,每一代人都期望可以比自己的父母过得更好。但新的研究证实,X一代(出生于1965—1980年间的人)不会。”美国非虚构文学作家,评论家作者艾达·卡尔霍恩在《四十而惑》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书中作者探索了X一代女性的中年危机。她选取人群的限制条件有两条:首先是年龄,其次是阶层。作者谈到,极贫困的女性所承受的负担超出了这本书的范围,而已经有很多真人秀在展现极富裕的女性的生活了,所以本书关注的是中产阶级女性。
有些人的中年过得还不错,但也有很多人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挣扎着。还有一些人——用她们的话说——在“一切分崩离析”的边缘。令作者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们谈及自己的恐惧和遗憾时,往往很激动。她问一名女士能否谈谈自己的中年经历时,她哭了起来。她一直觉得自己像个隐形人。她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些。”
《规则的悖论》
[美]大卫·格雷伯 著 倪谦谦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4
你或许也对无休止的规则、规章和官僚主义感到厌烦,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批评它们?在抨击狗屁工作之后,2020年去世的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大卫·格雷伯在《规则的悖论》一书中,把矛头指向了生活中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他认为,迄今为止发明的所有节省劳动力的机器没有减轻一个人的辛劳。在本书收录的三篇论文中,他分别从暴力、技术与理性的角度揭开制造愚蠢规则的根源。
在大卫·格雷伯看来,所有的官僚制都是程度不一的乌托邦,因为它们提出了某种真实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抽象理想。一个权威体制自我宣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不是直接谈论自己的优点,而是“创造一幅栩栩如生的反面图景,告诉人们如果没有它们,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比方说,父权制权威、资本主义或国家”。
《谁都不正常》
[美] 罗伊·理查德·格林克 著 [德] 韦凌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3
“正常”的概念从何而来?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和国际事务教授罗伊·理查德·格林克认为,精神疾病污名的产生与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工业化和奴隶贸易的诞生密不可分。在创造诸如“疯子”、“贫民”、“野蛮人”或“酷儿”等标签时,有特权的人给边缘人打上烙印并孤立他们,也无法从他们的劳动中获利。时至今日,精神病学中最具污名的两种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依然不成比例地留给了女性和有色人种。
这本书还具有自传元素。格林克在书中融入了他家族四代人参与精神病学的历史,包括他祖父与弗洛伊德的关联,他的女儿患自闭症的经历,以及他本人的研究。他意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种双重的疾病:首先是疾病本身,同时还有社会的负面判断”。
《从瘟疫中幸存的佛罗伦萨
(1630-1631)》
[英]约翰·亨德森 著 刘谦 译
光启书局 2023-4
17世纪,一场瘟疫席卷意大利,但是,遭受瘟疫侵袭的佛罗伦萨城致死率却远低于其他城市。作者约翰·亨德森描绘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如何面对、遭受瘟疫并从中幸存下来的故事。本书关注健康、宗教、行政和经济等等方面,并且摆脱了富人与穷人之间、政府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对立叙述。
为本书撰写推荐序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荣看到,作者约翰·亨德森曾经在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研究所受到卡洛·奇波拉的指导,后者研究佛罗伦萨瘟疫时,“带有明显的辉格派史学色彩,即强调政府和英雄人物如克里斯托法诺的积极作用,相信历史是线性进步的”。另一方面,在后现代主义史学兴起后,研究瘟疫史的专家又将目光从政府和英雄人物转向下层民众,关注隔离状态中的个体生命。约翰·亨德森则“试图在吸取两人各自长处的基础上,撰写1630—1631年佛罗伦萨鼠疫的总体史”。这意味着他既没有回避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的描写和赞颂,也关注了社会下层的人士的故事;他讲述了政府抗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分析了普通人特别是穷人在疫情中的困难,并没有把两者对立起来。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
[加]森舸澜 著 陶然 译
潮汐Tides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4
酒精是如此深入人们的生活中,乃至专门有《酒鬼都市女人们》这样关于酒精的电视剧,还有《虽然没准备什么菜》等借酒精敞开心扉的谈话节目。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拟世界里,好像唯有借助酒精,我们才能更加放飞自我、更加自由地言说自己。本书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杰出大学学者和哲学系教授森舸澜也看到,酒精是人类最早的随身携带的吐真剂。
我们如何产生对酒精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森舸澜以酒为代表,谈到有麻醉作用的物质是如何出现在人类文明中,又是怎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由于作者本身也是一位汉学家,所以其中有很多中国读者熟悉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作者谈及了醉酒的理由和原因,不仅揭示出饮酒在人类社会中积极的一面,也谈到了醉酒的负面影响。
《长三角城市野花观赏指南》
城市荒野 浙江山野 之野知野 著
凤凰传媒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3
春天到了,又是游玩的好季节。在五一假期中,各地的旅游景点已经人们为患。其实,我们哪怕不用专程跑到景区和名胜,也能欣赏日常生活中、窗台边、小区里、城市林荫道或者乡间小路上的自然风景。而那些不知名的野花,也许就构成了你日常活动范围中令人难忘的瞬间。
本书从花色、花瓣数目、花序、叶型等方面对植物进行归纳,与旧版相比,《长三角城市野花观赏指南》收录野花种类由300种增加至390余种,并对之前版本的错误进行了勘误和修订。同时这也是一部便于携带的小开本作品,方便读者带在身边随手可查。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潘文捷,编辑:姜妍、林子人,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