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价值增长超预期!股价放量涨停!中国平安王者归来
今天中国平安放量强势涨停,全日成交额高达126亿元,两市排名第一,几乎一己之力带动了A股市场对于优质蓝筹股的情绪。而追溯到上次平安涨停,都已经是long long ago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扫而过,有的认为是中特估带动,有的认为是经济顺周期炒作。可以说,都有道理。但对于市值接近万亿、成交额超百亿的平安,仅依靠情绪面的发酵是不够的。
中国平安过去一直是和贵州茅台争夺机构第一重仓股的公司。但即使伟大的企业也会在一定阶段遇到经营上的瓶颈,因为人口等一系列红利的褪去,平安管理层率先对代理人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优化代理人结构、提升代理人素质、拓展多元化渠道,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
这波改革确实不容易,对于坚守平安多年的投资者来说,终于等到了回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2537.8亿,同比+30.8%;归母净利润383.5亿,同比+48.9%;年化营运ROE达18.8%;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3%,同比+1.0pct。市场最关注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NBV)为137.02亿元,同比增长8.8%,同比增速重回正增长。若去年同期新业务价值采用年底假设及方法重述,2023年第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上升21.1%,远超市场预期!
渠道方面,目前中国平安已完成经营智能化在全国营业部的推广,人力渠道经营质量将持续优化,渠道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具体数字看,截至23Q1末,公司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40.4万人,较年初-9.2%,但1Q23人均产能同比提升37.2%,人均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继续取得亮眼成绩,同比大幅增长。一季度银保、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6.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
在多元化方面,产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1%,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8.7%的健康水平;银行实现净利润63.07亿元,同比增长16.5%,不良贷款率为1.5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资管实现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13.5%,管理规模达2.6万亿元。
在科技化方面,正宗AI概念股了解一下。
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49%;AI坐席服务量超5.3亿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1%;AI催收金额覆盖率42%。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1,152项,累计达47,229项,稳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此外,报告期内,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了近2.29亿个人客户中的超64%;平安好医生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240万,同比增长20.9%;平安云实现收入28.67亿元,同比增长38.4%;平安科技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与多家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客户等合作开展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项目。
总体来说,中国平安这份季报表现出色,改革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基本确认了公司基本面的拐点。而一季报新业务价值远超市场预期的增长,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平安将有可能再次回归到成长股的姿态,这也是市场资金今天如此兴奋的底层逻辑。
站在投资的角度,2022年末中国平安的内含价值为14,237.63亿元,对应今天收盘的估值为0.64倍的PEV,处于历史低位。如果以PB作为参考,差不多是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即使涨停了,公司股息率还高达4.8%。
另一方面,当下市场对保险股的绝对配置比例处于过去10年的低位,公募基金已经连续超过10个季度低配保险板块。而复盘年初至今赚钱效应强烈的多个板块,基本都是过去公募基金持仓比例较低的板块,例如计算机、传媒等。也就是说,仅考虑资金博弈的角度,保险板块就有可能随时因为公募基金的持仓回补而大涨。
其次,尽管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存在分歧,但历史看,大方向都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平安后续的业务经营将有可能持续超预期。
因此,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中国平安股价的拐点可以说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上次中国平安涨停之后,后续又涨了近30%。那这次会如何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