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000元的天价料理,收割北上广中产
前段时间,一家人均超2000元的中餐厅火了。
“上的是中国菜,仿的是日本流程。”
有人祭出年终奖,只为一睹高级料理的真貌;
有人横跨大西洋,专门从伦敦打个飞的到上海,就为了来店里体验一下。
这家中餐厅,最初因效仿日本“Omakase”的点餐方式而走红。
Omakase,即为厨师包办,没有固定的菜单,厨师根据当日食材即兴发挥。
厨师做什么,顾客就吃什么。
“吃个饭跟开盲盒似的。”
只不过,大多数盲盒开出来不算惊喜。
以为是精致小巧的高级料理,结果菜上来:
两瓣“开过光”的皮蛋,一勺干炒牛河,一盆麻婆豆腐,师傅手一抖,就进了跟拳头差不多的小碗里。
这操作,和大学食堂里打饭手抖的叔叔阿姨如出一辙:
什么菜都有,但什么菜又不多。
“这体验就好像是一场梦:花费2000元,梦回大学食堂。”
当打工人在摸鱼间隙打开大众点评,思考今天吃什么改善生活时,人均几千的打卡分享扑面而来。
比如这家顶着国内首家Omakase头衔、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的中餐厅。
人均2000元还要再外加10%的服务费。
感觉很高大上,定价也不一般,一看菜品,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一小碗麻婆豆腐,配一碗大米饭,价值200元,四川老乡听到都得炸;
两片青菜叶上静置一块猪油渣,售价188元,广东老乡大为震撼。
“看得出来是想学日本料理的精致和创意,结果只学到了量少。”
餐厅上菜的方式,也是一绝。
上菜时,厨师端着菜绕场一周,让食客们感知香气,闻罢,再按照人头平均分配。
有网友称其为“喂狗式上菜法”,属实是有些贴切了。
压轴绕场一周的烧鸡,也是“在座的各位都有份”。
分到最后,食客们人均荣获脆皮一片。
还有高大上到让人看不懂的分子料理。
坐标上海外滩,号称“全世界第一个感官餐厅”的三星米其林。
强调菜品的制作,是“通过物质的凝胶、乳化、增稠、升华、水化、发泡、抗氧化等作用,使食材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形态发生变化。”
一天只接待十个客人,菜单定死,套餐价只要8888元。
图源:小红书@Alvin只选好酒(已获授权)
然而贵,不代表百分之百的好。
今年4月初,有市民向监管局举办,6人花费4万元在该餐厅用餐后,上吐下泻。
“八千八百八十八,买得了吃亏,买得了上当。”
消费者质疑:餐厅花大力气推广营销、精致摆盘,对提升食物本身究竟有没有助益?
天价菜,不止仅存在于一线城市。
前段时间,河北石家庄一家板面店被曝光。看似平平无奇无奇的一碗面,售价高达20198元。
这家坐落在石家庄的正宗安徽板面,不仅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还需要支付定金一万元。
网友听到就炸锅:
“现在我连面都吃不起了吗”“这是两头牛的价格!吃完能长生不老吗”?
前段时间,一位网红美食博主品尝了一道“至尊煲仔饭”。
除了一锅子米饭外,煲内四道配菜分别为手工香肠、和牛肉粒、蟹粉以及白松露,售价高达1888元。
尽管“至尊煲仔饭”内含昂贵的白松露,但评论区里依旧质疑声一片:
网友:“建议下载反诈APP。”
贵出天际的天价料理,究竟哪来的市场?
“18:30准时开场,如有迟到,已上菜品无法供应,相应餐费也无法退回。”
点评软件上,也有顾客对一些餐厅的规定表示不解:
“晚上6点半准时吃饭,还不能迟到,这是干嘛,上班打卡吗?”
小妹好友辣评
然而,定价高、份量少、规矩多,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高价料理店的营业。
社交平台上,搜索天价料理,还是能搜出一堆打卡贴、分享贴;
在点评软件查看上述天价料理店,仍有最新食客留下足迹,不少人还写下千字点评,认真分析每一道菜品;
一些高价的日料门店甚至日日爆满,手慢抢不到位置。
这些“高级但报吃”(不好吃)、“贵但感觉不值”的餐厅,到底是谁在消费?
定价2000元一餐,对普通打工人而言确实有点高不可攀。
但对于财富自由者或高薪群体而言,或许这本身就是平平无奇的一餐。
王思聪首条公开点评/图源:大众点评
专门来打卡天价菜,揭秘测评的网红博主也有。
探秘有钱人日常生活,全方位互动式体验。
“体验天价料理vlog”,看客们喜闻乐见。
看着屏幕里进口的帝王蟹、精致的创意菜,手里的康师傅海鲜汤面都有滋味了许多。
当然,围观不如亲身实践。
攒攒钱,偶尔也能坐在天价料理前感受一下,微笑着发个朋友圈打卡:
“你看,巴菲特也在用镶钻的杯子,和我喝的也是同样的可乐”。
精挑细选当日食材/图源:哔哩哔哩《寿司之神》
天价料理的种种限制,实际上在打造出一种稀缺性。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区隔》一书中写道:
“在食物及进食的选择上,不同的阶级饮食品味之实践,与其他阶级作进一步之区分。”
当饱腹不再成为问题时,传统以分量、价格来论“值不值”的标准,都要靠边站。食物的品质、风格、展示的方式、美感等因素,才是衡量食物价值的标准。
Omakasede上菜也有讲究/图源:哔哩哔哩《寿司之神》
来这种地方吃饭,不仅只是图个果腹和口味,而是彰显个人品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能跃过天价龙门的,从来都不是鲤鱼,而是故事。
天价料理,都是智商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有些天价料理的“贵”,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2018年,“八个人点20道菜,总价超过40万”一事,引发热议。
先看账单,吓一大跳:40万一顿饭,这不是来抢吗?
再看菜单:野生大黄鱼、清酒冻半头鲍鱼,单价过万;鲍汁扣花胶、黑白顶级鱼子酱和长江蟹也都价格不菲。
食材的稀有、储存和运输条件苛刻,一切前期成本最后都会体现在账单上。
再加上料理大师的加工,以及事无巨细的全方位定制服务的后期成本。
有些菜,它还真就得这么贵。
天价料理,一部分是情有可原,一部分是真离谱,还有一部分甚至涉嫌“欺诈”。
频频暴雷的天价料理,亏不亏或许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网红餐厅“柒本味”,主打私人定制,没有菜单,套餐就是套餐,不可单点,食物呈上后一分钟内就得吃完;
不接生客,人不到齐不开席,每餐最多接待 10 位客人,客人们用餐过程中不能聊天,最后吃不完不能打包。
作为一家餐厅,“柒本味”的姿态简直不要太高。
结果没过多久,“柒本味”就因为卫生问题而被勒令关店,后又被曝出无证经营,被罚停业整顿。
图源:微博@时间视频
动辄几十的甜虾,成本两元一条;三文鱼刺身,也有被曝来自青藏、根本没见过大海的虹鳟鱼。
不是所有日料企业都是真“进口的”,日料店的背后大多是中国本土品牌。
赤坂亭是上海的,江户前是北京的,N多寿司是无锡的,将太无二是北京的,町上寿司是沈阳的........
图源:澎湃新闻
精致是仿的、格调是装的,只有 “贵” 是真实的。
料理靠“讲故事”,价格靠噱头炒作,普通食材编一个难以查证的来源地,价格直接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但只要有需要花2000、3000吃一顿饭的人,这种餐厅就会一直存续下去。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让顾客心甘情愿为天价买单的前提,是实打实的真材实料,和到位的服务。
当天价料理失去了食材和服务两大支柱,好坏与价值全凭商家一张嘴,那么也没有什么值得“天价”的了。
对于有名无实、价格虚构的天价菜,网友的评价是:不如老干妈炒饭。
有时候,价格并不是评定美食高级与否的唯一标准。
“你吃你的高级日料,我吃我的路边摊。”
都挺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