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某音上一搜,满屏的“盘串”视频。看了两三个小学生的演示视频,不得不感慨,他们可真有耐心,为了把大人教会,也是操碎了心。话说,你去问这些小学生,为什么盘串,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解压。能不能解压,北留君不知道,但孩子们确实没大人们想的那么复杂,起码人家没指望盘出包浆塑料的也行,玻璃的也可,不追求材质、价值,就图它个好看,人家追求的是盘的过程——真正的鸡过程,佛结果,纯粹!然而,这世上,比小学生更会解压的,大概就是这届年轻人了。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这届年轻人将寺庙变成年轻人的“旅游胜地”,把生活中解决不了的苦都扔给寺庙。有人调侃,能让当代年轻人服软下跪的:只有寺庙!怼天怼地怼领导的当代年轻人,到了寺庙都得放下铁骨,双腿一软。北京的雍和宫外,一大批年轻人在妖风里心平气和等待4小时,排队等候上香,杭州的灵隐寺业务更加繁忙,早上七点就开始排起长队,比上班还卷,
纵观整个寺庙,你会发现,年轻人不仅上香上头,在卖香灰手串、开光处这几处也格外疯狂,很多人不光把佛珠手链手串手机拿去开光,甚至身份证都拿去开光。雍和宫380元的香灰琉璃手串代购业务蔓延到直播间和闲鱼,当年大火的玲娜贝儿见了这阵势也自愧不如。有人甚至在网上晒出拜佛前的各种攻略,对哪个庙里的哪尊佛术业专攻于什么方向都了如指掌。他们往往选三个及以上的寺庙许不一样的愿望,年终复盘总结哪家最灵。要不是这届年轻人,原本六根清静的佛祖,大概不知道自己还得承担同行竞争的压力,背上年底冲业绩的KPI。图源:小红书 @Giraffe)从佛祖的角度思考:比如红螺寺主打姻缘,去那里求事业,佛祖会觉得很新颖,一上头就给你圆梦了。去博物馆拜佛,因为那里的佛工作量少,办事更仔细。格局再打开一点,现在科技发达了,佛届应该也提升效率了,随便拜哪个都行,因为愿望会上升系统,再分配给负责的佛。
近日,北京雍和宫有跑腿小哥替人求手串,现场帮忙“云”上香。“给客户求个串,顺便帮她拜拜,也没啥稀奇的,现在年轻人多忙啊,时间都是老板的,买花送文件都可以找我们,那上香也没啥毛病对不对,心诚则灵嘛,他们负责上班和上进,我帮他们来上香。”
图源:小红书@Jerome烧香拜佛深入年轻人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考研成绩、入职offer、体检结果出来前,都要去拜一拜才安心。哪怕近期无事,绕着寺庙的外墙溜达两圈也感觉能去去晦气,顺便在佛祖面前混个脸熟,有事好说话。还有人属于有点虔诚但不多,直接保存了寺庙的二维码,感觉不顺的时候就捐点钱,躺在家里也能功德+1。图源:小红书 @大葱贝果
就在人们挤爆寺庙,给佛祖报身份证的时候,有一拨年轻人另辟蹊径,直接上山,住进寺庙。趁周末,真“出家”了。有人为了在寺庙做义工,干点轻体力活攒功德,顺便把师父们当成心理咨询师,缓解精神压力;有人图清静来庙里复习考研考编考雅思;也有人因为在大厂上班,压力大到抑郁,去庙里调节心情的。有人吐槽,周末出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入住寺庙也“卷”起来了。连床位提前预约都约不到。显然,寺庙游,已成为年轻人最新解压方式。对年轻人来说,寺庙是一个乌托邦的存在。迈进寺庙的大门,仿佛闯入了一道结界,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慈悲与平等。有人十分忧心,认为这纯属年纪轻轻消极避世,是一种堕落行为;有媒体对年轻人扎堆上香进行了批评,甚至上了热搜;“媒体只看到了年轻人扎堆上香、挤爆寺庙,却不去深究背后的原因,不去理解年轻人的难处。高高在上地横加指责、批判,却不懂这股寺庙热潮的背后,是一种群体性的无力。”
是啊,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正在“求”的到底是什么。
上一年的一千万毕业生还没来得及找到工作,下一个一千万就来了。有网友明显感觉到,2023年的求职市场竞争激烈了许多,好几个当初自己看不上的外包岗位,如今已把学历要求提高到985、211院校;之前是HR主动邀人面试,现在,许多求职信息都已读不回。某书上985应届毕业生吐槽:“自己连月薪4k的工资都得不到,还感受到hr字里行间的瞧不上。”“考公考研二战三战的时候是孔乙己,考上了是范进,考不上的进城打工就成了祥子;不进城的是闰土,最后疲于奔命几年攒了点钱,买了烂尾房后就成祥林嫂了。”
图源:《下一个素熙》当下社会生活,资源和需求极度不匹配,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不确定性极大提高,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烦恼和挑战比以往更多。就业、裁员、房贷、婚恋、考研等等,他们生活缠绕在横七竖八的焦虑里,生活秩序变得不可控,前行方向并不明晰,过往耳濡目染的成长路径失去了参考意义。他们内心深处掩藏着很多挫伤、抑郁。被困在焦虑、慌张、失望等情绪内耗之中,找不到出路,急迫地想要抓住一点安全感。而寺庙对于他们,是一种心情的导引。去寺庙上香,向佛祖倾诉,只想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点宽解。尽管前路诸多艰难,还是抱有希望和向往,他们之所以来烧香拜佛,是希望自己有所创造,希望自己有所价值。其实,进庙上香也并非要“求菩萨显灵”,不过一种心灵调节。让他们得以暂且歇脚,抚慰情绪,为明日蓄力罢了。回过头来说,上香拜佛,表面上看似是年轻人的选择,实则为环境所迫。究其根本,是因为有些东西跟以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那种逻辑不太一样了,努力能够改变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时,烧香拜佛更像是为了给自己的努力叠几层玄学的buff,多许几个心愿,万一有个心软的佛祖给你实现了呢?出了寺庙,回到工位和课桌,该卷还是得卷,只是想起在主殿前烧的那三炷香和转得包浆的经筒,能卷稍微安心一些。如结果不尽人意,便宽慰自己“只是时候未到”。如结果南辕北辙:求完事业被辞退,求完姻缘遭分手,那必定是佛祖在以另一种方式帮你“挡了孽缘,指了明路”。写在最后:
我们在理解年轻人的时候,不要过于浅显粗暴地下一个轻飘飘的结论。与其批判,不如怎么想想如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困境(比如使年轻人拥有自己完整的8个小时(工作之外的)),给予他们能够施展才能的空间,不必在这么紧张的内卷环境中,得不到喘息。让他们的生活少一些不确定感和风险感。让年轻人不再以烧香拜佛的方式来宽慰自己的内心。最后,祝愿所有烧香拜佛的年轻人,走出寺庙后,有追求自由的向往,有力量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让我看看谁最懂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