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浪”小众运动,陆地冲浪要破圈了
最近闲逛江滩,看见一群年轻人脚踩滑板,乘风破浪般扭动着身体。嗖一个转身,宛如过江之龙。
咦,好像跟普通滑板玩法不太一样?
跟“板仔”聊天才知道,这叫陆地冲浪,一种由单板滑雪和冲浪衍生出来的板类运动,简称“陆冲”。
四个轮子带来的速度极限,即使没有水花激荡,也能让人体验到与浪共舞的快感。
在被疫情困住的两年里,陆冲在滑雪冲浪玩家之中迅速崛起。
颇有可能成为继飞盘和腰旗橄榄球之后,下一个破圈的社交运动。
下午3点,杨泗港大桥下凉风阵阵,一扫连日来的闷热暑气。
光着膀子的大爷坐在岸边乘凉,突然被身后一群身体自由摇摆的板仔吸引住目光。
“板仔”是陆冲玩家的昵称。
“我们算是武汉最早玩陆冲的一批人。”
川川是陆冲资深玩家,络腮胡,总是戴着鸭舌帽和墨镜,人称“武汉张震岳”,也像张震岳一样酷爱户外运动。
在玩陆冲之前,川川最爱的运动是滑雪。
“一到夏天,玩滑雪的人都改玩陆冲了。”
在不能滑雪的夏季,滑雪爱好者们用陆冲维持肌肉记忆,找回在雪场驰骋的快感。
普通滑板用脚蹬地滑行,而陆冲跟滑雪玩法类似,需要通过肩部、手臂和腰部的摆动,带动板子前行。
想让陆冲板前进,必须“扭”起来。
站上陆冲板,在阳光微风中穿梭滑行,享受路人的注目礼,空气中都是自由畅快的味道。
汤大爷今年72岁,穿着板鞋短裤,也跟着板仔们一起Pumping、Carving,身手和心态一点不输小年轻。
老爷子参加社群活动最积极,只要有人一吆喝,就开着车跟着满城跑。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篮球、游泳。去年雪季第一次尝试滑雪,今年开始玩陆冲,好玩!”
“家里人也担心我摔倒,叫我先买好保险,哈哈哈。”
有在板上飞天遁地的资深玩家,就有颤抖摇晃、苦不得法的新手小白。
“在板上晃了半天,不往前不说,怎么还往后退了呢?”
“这一下一下像踩缝纫机似的,脚都要抽筋了。”
其实陆冲比普通滑板更容易上手。
大部分小白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一两个小时就能轻松滑起来。练习三五天,刷街耍帅便不在话下。
“一旦开始尝试,就会上瘾。”
玩陆冲的人,比想象中更多元。
原以为资深玩家都是一群街头潮人,却意外发现竟然平均年龄30岁+。
结婚有娃,甚至带娃一起参加陆冲亲子局。
“资深玩家都有滑雪基础,滑雪成本决定了陆冲OG的年龄层。”
“陆冲出圈以后,玩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
平日里是出入高级写字楼的严肃打工人。一下班,换上舒适的运动装和夏威夷短裤,踩上陆冲板,变身自由滑翔的“追风少年”。
板鲨俱乐部每周二晚上会在红T时尚创意街区组免费陆冲局。每次30人,没接触过板类运动的小白占一半。
“我们这里有专业的碗池,平时也可以过来玩。”
“但社恐可能不好意思自己来,每周二组个局,专业的教练带一带,小白很快就能融入。”
陆冲门槛不高,新手玩家选入门款陆冲板,几百块即可入手。
像飞盘和腰旗橄榄球一样,陆冲也是一项强社交的运动项目。一块陆冲板,便是同好之间心照不宣的接头暗号。
不掺杂任何杂质的交流切磋,在社交场景愈发收紧环境下,实属难得的酣畅体验。
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暂时连结在一起,在活力满满、朝气蓬勃的氛围中,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在交通友好城市,陆冲板可以作为一种代步工具。上下班或者出门遛弯过早,踩上陆冲板,无敌拉风又自然环保。
武汉的复杂路况显然不允许把陆冲板用作日常出行,但陆冲板仔们有自己的活动基地。
一般陆冲玩家对场地要求不高。能跳广场舞的地方,基本也能玩陆冲。
江滩是陆冲板仔们的日常刷街之处。每天傍晚,在汉口江滩都能偶遇一群板仔,看他们自在追云逐日,乘风而行。
杨泗港大桥下一片亲水平台,缓坡适合玩carving。旁边大堤有一处长长斜坡,高阶玩家可以体验贴地飞行。
爬上大桥,陆冲er们舒展的身姿在“金秋黄”的悬索间自由穿梭,便是青春最潇洒自在的模样。(提示避让电动车)
如果想玩更多技巧,武汉也有很多建有各种装置和碗池的专业滑板公园。
菱角湖公园、青山江滩二期、洪山江滩滑板公园、汉江湾体育公园、古田滑板公园、华侨城生态运动公园,都适合进阶玩家们花式炫技。
///
疫情阻隔、生活繁忙,我们可能很难去到海边冲浪、高山滑雪。
但陆冲给了更多人一个释放天性、与自然共舞的机会。
这个夏天,踏上陆冲板,和朋友一起摆荡身体,自由追风。
只要心有高山,胸怀大海,广阔天地便任我驰骋。
编辑 / 小璐子
摄影 / 虎子、热度摄影陈卓
设计 / JOJO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