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完全是临时起意,起因是今天中午刷到和菜头写了一篇《那位近乎理想的父亲去了》,点开才发现是我 2019 年看过的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四个春天》里的的那位父亲去世了。我原本是想转发这篇文章并配上几张图,结果发现朋友圈转发文章的话没法像微博那样配图,只能配文字,但想说的又很多,加上这部电影、电影的主角、导演兄弟姐三人,对我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就决定临时加更一期写写我的感受。2019 年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北京排片非常少,时段也大多不好,刚巧那段时间还很忙,但朋友极力推荐,就还是抽出时间去看了。我看完就一直哭,明明电影是那种,全程都平平淡淡,温温柔柔的,但一结束,平静中就夹杂着一些很大的悲伤向你席卷来,忍不住,完全忍不住。电影本身不算是专业的纪录片,拍摄手法、剪辑,都非常朴实,动人的是主人公——导演的父母。父亲退休前是中学物理老师,是一个温柔平和、崇尚科学、喜欢自然,凡事为家人着想,一生没有坏习惯的慈祥老头。
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音乐,多才多艺,自己砍竹子做笛子吹,还自学了横笛、手风琴、电子琴、二胡好几种乐器。
导演的母亲是个典型的火爆脾气,和父亲的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平时就爱唱歌,「她的成语就是山歌」,洗衣服、做饭、做家务,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找到一首山歌来对应。在家踩缝纫机绣花的时候,她的脚会无意识打着拍子,陆庆屹说「她其实没有在唱,但你知道她心里有歌」。电影里有个很有趣的镜头:母亲在一个房间里缝纫,父亲在一个房间里诗朗诵。两个人各干各的,互不干涉,但其实快乐松弛的心都在天上飞。我印象很深,导演陆庆屹写过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文章里他写道:「他玩心很重,所有的爱好都是自娱自乐型的,首先是音乐,中西方的乐器一概照单全收,吹拉弹唱都懂一些,能摆弄二十来种。第二大爱好就是爬山和足球」「他还有很多细碎的爱好,比如摄像和制作视频,他一但出门,不管多麻烦,总会带着个小DV,东拍拍西拍拍,回家了剪成个完整的视频,配上音乐和字幕,自己左看右看,很得意。」在我看来,贵州深山里,年逾古稀的老人,还能保有如此深重的「热爱之心」,和对世界的好奇,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虽然他所有乐器的演奏水平都不高,但他为此陶醉。像他这么一个沉醉在精神世界里的人,他和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里面的笔划和音准是否精确,丝毫不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色和价值。」我想起来21年初的时候看了一部韩剧《你喜欢勃拉姆斯吗》,故事背景也和音乐有关,女主大学管理系毕业之后因为喜欢小提琴,考了4次才考进了音乐系,本身并没有音乐天赋,所以考试垫底,被同学和老师嘲笑,但因为喜欢,所以顶住压力执着追梦的故事。图源:微博@小玩剧(顺便一提,这个博主翻的剧都超级无敌精良,推荐推荐机缘巧合,那段时间听播客「展开讲讲」的时候,有一期嘉宾游婧说了一段话我感触很深,她说:「真正的热爱是,你已经认识到自己可能不够有天赋,不够有优势了,但是你还是非常想要做这件事情,你还是非常想要成为一个这个领域被认可的人。」「继续前进,前进就好了。而且天赋、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你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我刚刚转行那会,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够好(甚至真的挺差),也收到过很多质疑的声音。曾经我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做这些事情。但我看完那部剧,听完那期播客之后,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我转行不就是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吗?那现在我已经走在这条让我感到幸福的路上了,我要做的事情就只是「坚持住」,只要我还在这条路上走,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动力了。而当我走得足够久,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后来的每次自我怀疑,我都会把这段话拿出来,静静地体会一会,再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而在我看来,《四个春天》里爸爸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就和这段话是一样的。音乐的初衷是享受,水平高低只是因为有某种评判标准,但如果在自己的心中把这个标准拿掉,那无论演奏水平如何,都会快乐。故事的主人公50多岁了,过着「完全不同于常人的」一生。他10岁被选拔进京学音乐,15岁上大学,20岁大学毕业进入清华任教,25岁因为不愿意剪掉长头发离开清华,自此之后近30年的时间一直是自由职业者。清华大学图书馆前,长头发的陆庆松没结婚、没小孩、没买房、没固定工作、没有任何高等title,但他对于音乐、对于自己人生的态度,真的松弛得太不像话了,让一直紧绷的我大为震惊(以及感动),于是看到一半我就去改了个朋友圈的个签「时间还长,松弛点」。
(直到现在,这句话都还时刻提醒着我,人生还长,时间还多,不要太紧绷了,快乐难得,松弛点吧等看到快结尾的时候,才发现,文中的主人公,就是《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的哥哥陆庆松。
那一刹那,关于电影本身、导演的父母、哥哥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有种突然「对上号」了的感觉,是一种「荒唐又合理」的感觉。陆庆松25岁辞掉体制内的铁饭碗工作,文章里是这样写的:「没有人干预过他的决定。八九十年代在贵州小县城,一个孩子在清华当老师是荣耀门楣的大事,但哥哥离开清华,爸妈只问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养活自己,哥哥说没问题。关于这件事的家庭讨论就结束了。」我觉得正是家庭给予的「充分尊重」以及「充分信任」,才能让他们心中都是相信自己的力量。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能为自己负责。真的好难得啊,那个年代,那样落后的城镇,但父母给予的爱和尊重都是实打实的。真的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这篇人物稿,写得非常温柔、非常克制、非常感动。
我特别喜欢文章里陆庆松说过的一段话「音乐给予我的最大益处:所有内心中的蛮横、激越、无理的力量,都收归于柔和。」我不是最近在学钢琴🎹嘛,当时看到这段话只是觉得很喜欢,但并没有深刻理解,直到昨晚我练完琴回家,给朋友发信息:那会我突然有点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了,我不会讲太有深意的话,我觉得大白话来说就是,真正享受音乐的时光,是会变得平和而快乐的,而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这种快乐。所以月初发的那条 日常plog 里我才说成年人能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并充分享受,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另一个我从这几篇文章、这部电影里感受到的就是,他们一家子「课题分离」都做得好好啊!不干涉对方的决定,充分尊重,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施以援手,这才是最正确的家庭关系啊!希望家里有小朋友的都来学!(关于课题分离又是另一个可以聊的大话题了,有机会下次再说吧
今天的临时起意就到这吧,最后借用一下和菜头结尾的那句话吧「愿他安息,愿歌声继续。」
也祝大家都能找到那个长久的、可持续的、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个人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