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你请他来干什么”
“我也好想去海边当会儿许知远啊。”
谁能想到,第六季《向往的生活》播出过半,让观众感觉“最有意思的人”,会是许知远。
早在节目正式播出前,许多网友就已经表示“这人真不适合上综艺”。
为什么这么说,看下大家之前对他的评价,大概也能知道——
客气点的,说他是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不客气的,称他为“让人跌破眼镜的文化人”,甚至“一个愚蠢的谈话者”。
“请他来干什么?是觉得不够无聊吗?”
对此,许知远还算有几分自知之明。
正式开始前,他问节目组“可不可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节目组答“可以,就是会被观众骂。”
许知远说:“反正我也不看电视,无所谓。”
可等到看完整期节目,面对这个“游手好闲”的独行侠,观众却骂不出口了。
许知远,去哪了
“知远又不见了,知远去哪了?”
作为第一个让蘑菇屋找不着的嘉宾,许知远游离得像是在录另一档节目。
又或者,根本不是来录节目的。
他一出场,依然是万年不变的白衬衫和人字拖,一头卷发凌乱而单薄,还没到蘑菇屋跟前,他说,要先去看一眼海。
随后一群人落座聊天,彼此寒暄。
几分钟过去,许知远就受不了这种“甜蜜”的氛围,起身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大概是知道他的“独”,节目组破天荒地没让他住蘑菇屋,而是给他安排了个树屋,起名“远树”。
树屋下边还有个小帐篷,他就坐在帐篷里休息和看书,或是坐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
前30分钟,节目都像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他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闲逛、一个人见人就“打听”。
跟着他独行的步伐,镜头去向了很多“额外的”地方,参与了许多有意思的事。
他一会跑到沙滩上帮渔民挑海草,问挑担子技巧,问海草价格。
一会遇见了海上救援队即将出发的队员,他又差点半只脚登上巡逻队共同体验。
整期节目,他如同羊群中的“不合群分子”,东跑西转,游离在状况之外。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牧羊犬一般忙着“归拢”嘉宾的何老师,一直兢兢业业的安排游戏,叫人吃饭。
用许知远的话形容,大家好像在上幼儿园。
屡次跑开,又屡次被抓回,活脱脱的一出“搞笑文人逃离家庭未遂”戏码。
偏偏许知远很有自己的坚持,不但坚持,还有个带动他人的本事。
快到饭点时,杨迪帮何老师来叫他回蘑菇屋,反倒被拐跑了。
许知远拖来两把椅子,请这位新朋友喝酸梅汁,谈起一路见闻。
录制中间兴起,还跑进旁边的村里溜达了一圈。
一味的自由散漫是注定会被骂的。不过好在,这趟“街溜子”之旅很快就被二人主动叫停了。
具体原因,不是许知远本人“良心发现”,觉得来了就该听指挥,也不是他听从了何老师回家的召唤……
而是,他们看见了村里的劳动红黑榜。
黑榜上面的“常年好吃懒做、不参加劳动”,一切仿佛就在说许知远自己。
至此,“废柴”许老师终于有了斗志,决定出海打渔、当导游卖螃蟹。
彻底放飞自我的许知远,竟也有了些意想不到的“综艺感”。
他们去海上放鱼笼,不会开船不要紧,许知远依然有“冲礁”的野心,把后面的杨迪和张艺兴吓到不敢说话,面露苦色。
他和杨迪带着大伙捕捞好的螃蟹出门卖,何炅预期是500元,实际俩人却只卖了440元。
许知远犹豫了片刻,灵机一动,决定自己扫码给老板60元,然后回去宣称自己卖了500元。
明明是怕上村里的“黑榜”,还美其名曰:“人果然最怕激励机制。”
在许知远身上,《向往的生活》六季的模版仿佛被完全打碎。
他一个人坐那,能让观众颇为欣赏;他融入集体时,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问题随之而来,许知远打野的一天,怎么就把别人“都比下去了”。
那么多期节目都播完了,怎么他一来,观众口风就不一样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可否认的是,节目拍到第六季,《向往的生活》越来越没意思了。
第六季开播后,还因为“无聊”登上热搜。
或许节目组也弄不明白,那么多有趣的环节,那么多讨人喜欢的明星,那么多搞笑的桥段,怎么一个游离在剧情之外的许知远就火了。
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想看什么?
作为一档主打慢节奏的生活综艺,《向往的生活》曾经填补了不少人关于田园的想象。
相对真实的乡村生活里,嘉宾们犁地插秧,挖笋捕鱼。不熟悉农耕生活的都市人走入田间地头,柴要自己劈,炉灶要自己起。
艰辛的劳作过后,蘑菇屋里一家人,坐回到饭桌前侃大山的场景,才显得那么美妙。
到了第六季,节目组来到海边,真正的劳作却少了。
这一季节目的重点,变成了不断完成节目组给出的任务,然后解锁挂件。
出海赶海的各种任务,也是船长们帮着放好鱼笼,嘉宾坐在船上象征性地动动手,再发表几句感慨。
失去了真实的触感,那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也就无所依托。
事实上,当一部主打慢生活的节目,用各种游戏规则来让内容显得不那么无聊,差不多从一开始就输了。
尤其让人觉得可惜的是,这季《向往的生活》,和周围的自然联结也不见了。
“所有人像是罩在一个玻璃罩子里。”
从前,《向往的生活》里还有走街串巷,隔壁借把葱,村口拉个家常的沟通交流。
这一季的蘑菇屋,反倒像个村子里的孤岛。
整整六期节目,观众对于村子的认知,还停留在嘉宾们下车时的村口。
就连所谓的干活,接触到的人,也都是节目组安排好的。
蘑菇屋还在乡村里,却仿佛一个单独的室外摄影棚,光鲜亮丽,悬浮无比。
此时再看许知远,反而接住了《向往的生活》曾经想要抵达的、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没有拘束的生活。
拒绝无效社交,该干活的时候干活,想“逃离家庭”就搬个凳子在村口吃烤肠。
跟随许知远的视角,观众看到了蘑菇屋以外的真实的村庄,“他重建了消失的附近”——
节目组的出租车司机是本地人,八零后,和父辈跟着“海南热”来到海南。
村口大树下有个“市民广场”,村子有五百多人,年轻人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在家务农。
渔民们每天早晨七八点下海收海草,做肥料,市价可以卖到一块三一斤。
而这些,恰恰是前几期节目中最缺少的。
许知远的另类出圈,让许多观众隐隐意识到蘑菇屋“越来越无聊”的原因。
既不向往,也不生活。
更不真实,不接地气。
“去当一会儿许知远”
第六季节目播了一大半,观众们看节目时的“抽离感”却越来越强烈。
透过屏幕,每个人都像是正在参加某个一条龙全包的观光旅行团。
兴奋背后,透着挥之不去的疲惫和倦怠。
大概是感受到了这种氛围,节目组请来了沈腾和马丽这对黄金搭档。
沈腾:我是看张子枫电影长大的。
即使拼成这样,口碑仍回升无望。
往日里期待的谈心环节,无法提起观众的兴致,“不如去看动物世界”。
精致的人生哲理,在涣散的节奏中成了失真的鸡汤。
固定的谈心节目,除了提供八卦热搜之外,再无任何治愈的共情。
连粉丝曾引以为傲的“我看节目就图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也快消失殆尽了。
《向往的生活》四件套早被观众参透
即便是许知远这一期,杨迪在被拐走去村口玩儿时,仍然反复表示不安。
上个节目,嘉宾们都要确保自己干的活儿足够多,才能不被骂。
对比之下,观众难免生出一种错觉:
许知远这样的游离和慵懒,好像与《向往的生活》格格不入,又好像这个节目的人,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到来,也冲击到了黄磊。
囿于一日三餐的黄磊,在做好一桌饭邀请大家来吃后,迎来了意料之中的夸奖。
饭桌上,每个人都不吝赞美之词:完美,丰盛,登峰造极。
黄磊听着听着忽然说,想要开一个饭馆,每天就做一桌饭,“只接待朋友”。
坐在一旁的何炅捧场:那支上机器,这和《向往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黄磊表示自然有区别,就自己的好朋友,身边的人,最好就没人知道。
一言以蔽之:“不足与外人道。”
回顾过往,黄磊不止一次提到过这样的想法。
笑着说过,哭着说过,也发着火说过。
或许《向往的生活》最开始的理想就是这样。
海上落日,海浪海草,滩涂螃蟹。
三五老友,山野小村,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也会扔鞋吐槽老朋友“死鬼”
但毕竟是个需要嘉宾的节目。
当那些小辈,或是不同频的明星们聚在蘑菇屋里,拘谨地找活干、搜肠刮肚地找词夸好吃、好玩、好棒、好有趣;
当那些填补宝贵时间的拼图,变成了走台本、打零工,触摸生活本质的劳作,变成了做任务、流水线作业;
当在这个“梦里才有”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习惯了当完美大家长、好子女,摆烂有余,投入不足时……
作为黄小厨的幸福感,大概也没那么高了。
一顿饭吃完,许知远豪爽干掉一杯酒,起身和大家告别。
他跟身边的人拥抱,约着以后要一块玩,并拒绝了大家出门相送,趿拉着人字拖“飞沙走石”地走了。
这一天,他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告别了许知远之后,一群人各自散开“杀青”,留下一桌残羹冷炙。
黄磊端着杯子说:我要去当一会许知远。
接着一个人坐在了海边。
远方海浪哗哗作响,渔船灯光红的白的交替闪烁,此时的黄磊,不知在想些什么。
到今年,《向往的生活》也办到了第六季。
短暂的讨论之后,争议仍然在继续。
从内容无聊,到质疑洗碗是假的,再到捕鱼是假的,都是假的……节目组的澄清也在继续。
有人做出猜测:总感觉《向往的生活》不会再有下一季了。
节目开头的独白里,许知远说:“倦怠总会袭来,你渴望新的感受。”
不论是否还会有下一季,这或许都是蘑菇屋的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