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作为一个土长的北京孩子,不可避免要面对来京出差游玩朋友们的质疑。注意,朋友们并没有问我什么好吃,而是问我什么能吃,这留给我的余地就非常小了。我深知,我要说出“豆汁”“卤煮”“炒肝”“爆肚”,他们一定会表示,太小众吃不了;我也知道,我假如说出“涮羊肉”或是“炸酱面”来,他们一定会用没有火锅或者没有某地的某面好吃来应对我。所以,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如今我不假思索就能给出答案:鸭子、鸭饼对了,配菜您随便
在我看来,一种吃食,可以称为某个地区的饮食代表,它必须具备此特点,只要离了这一亩三分地,就不可能吃到更好的,烤鸭恰好满足这个基本要素。我本人其实是个在饮食上比较大条的人,很多人常说的一些微妙细节并富有层次的口感,我都是吃不出来的。比如,我吃不出来盘锦大米和小站大米的区别,我也吃不出来海南西瓜和云南西瓜的区别,我喝不出来茅台和茅台镇其他白酒的区别,更吃不出来阳澄湖大闸蟹和在阳澄湖留学过的大闸蟹间的区别。大约15年前,我赴上海出差,当地朋友为了迎接我这个外乡人,特意带我去了一家烤鸭店,仅一口,殴打厨子的念头便涌向了脑子,虽然最终理性战胜了邪恶,但我还是不动声色地放下了筷子。对于烤鸭来说,抛开烤制的方法,最终端上桌的时候,它可以被大概分成三个部分,鸭子本身、鸭饼、配菜。当鸭子不对的时候,另外两样即便是特别对,也白扯。至于这个鸭子怎么不对,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来形容,皮不脆,肉发腥,鸭子整体口感发柴的时候,就可以基本断定,这个烤鸭本身不对劲了。究竟是鸭子品种不对,还是烤制方法不对,这就是各有各的不对了。据说某些老食客,还会选择烤制烤鸭的木柴。是枣树的木柴,还是梨树的木柴,这些我是吃不出来的。至于有人说,一只烤鸭要切108片才是最好的,这个东西并不是检验烤鸭的标准,那都是检验厨子的标准。真正的烤鸭是要趁热吃,再快的刀工片完108片,起头片下来那片也就皮了,不好吃了。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鸭子不对以外,更多地方的烤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鸭饼不对。其实鸭饼本身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网上有人说,正宗的鸭饼吹弹可破,薄得能看报纸。
这也是胡吣,鸭饼的作用从有烤鸭那天就是包着鸭子吃的,它要满足的基本作用就是能包住鸭子,别让里面的东西漏出来,它吹弹可破,好不容易包上了,烤鸭和甜面酱漏一手,那就本末倒置了,正常人谁用饼看报纸?至于鸭饼到底应该多厚合适,在我看来,好鸭饼的标准是在满足包住鸭子不破的同时,不抢烤鸭酥脆的口感。而那些粘在一起、两张永远撕不开的鸭饼,同样不可能是合格的鸭饼。还有朋友问我,这鸭饼里到底要加什么东西?除了黄瓜、葱白、甜面酱之外,怎么还有蓝莓酱、山楂条、哈密瓜丝?我打小吃烤鸭就基本上是黄瓜、葱白、甜面酱这三种,剩下的小时候没见过,但它们如今存在,或许有一定的合理性,无非是起到清口,解油腻的作用,试图照应一些年轻食客的喜好。 从健康饮食上来说,烤鸭几乎和健康没有关系,所以真要是在乎油腻和健康,您压根就不需要尝试这东西。没人见天吃烤鸭在北京,即便是四九城里住的老旗人,也没有见天吃烤鸭的,我的感觉,两个月吃一次烤鸭的频率,在北京人中已经算高的了。并不是因为时代变了,人们抛弃了老祖宗的传统,而是这鸭子实在太贵。和很多美食不一样,正经的烤鸭就没便宜过。虽然现在街边、菜市场或者是火车站,都有售卖一些平价烤鸭制品,但货真价实的烤鸭,仍然很贵。说起烤鸭的价格,就不得不羡慕一些南方朋友,人家烧鹅也好,烧鸭也好,是论斤卖,特别讲道理。北京的烤鸭,打我记事的时候就是论套卖,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一套198元的和一套598元的、一套1098元的,鸭子到底差了几斤,就是这么不讲理。我曾经和厨子朋友掰扯过,烤鸭为什么不论斤卖?得到的回答是打他师爷的师爷当学徒时,烤鸭就是论套卖的,从没有人提出过质疑。见没有说服我,厨子朋友继续给我介绍,在改革开放前,一套正宗的北京烤鸭能买两瓶茅台,你算算现在一瓶茅台多少钱,烤鸭才多少钱?肉眼可见的,随着烤鸭的价格越来越高,烤鸭店的装修风格也不断变化,有些店铺的装潢都奔着横店影视城的样子去了。不少烤鸭店喜欢把自己装点得古色古香,再配上几个穿着马褂、汗衫的跑堂的,说好听点是增加饭店的文化气息,但这些装修和布置,最后都加入了烤鸭的价格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把吃饭和“仪式感”这三个字放在一起说,不少饭馆也会把繁复的流程加入进食环节,烤鸭就是其中代表。有的店,烤鸭要提前打电话预订,到了地方等着,烤出来放小推车上,厨师推到食客身边来给片,片好了再一盘一盘端上桌,这些过程增加了吃烤鸭的仪式感,也为涨价提供了合理性。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酷爱教外地朋友怎么卷鸭饼,“鸭肉和配菜竖着放,先把鸭饼的底边翻上来,然后再左右向中间折,就像包婴儿的方式。”仿佛不这样卷,就是不尊重烤鸭,甚至是不尊重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朋友卷鸭饼的方式越来越佛性,您爱怎么卷就怎么卷,没有那么多讲究,也没有必要有那么多讲究。到底去哪吃烤鸭?有些网红烤鸭店,要排队2-3个小时才能吃上,这已经超过我等待就餐的极限,所以烤鸭并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烤鸭这个东西虽然具有北京独特的本地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想要找到一家及格线以上的烤鸭店,并不难。只要排除掉某老字号后,寻求自己合适的价格定位,就基本上可以吃到大差不差的烤鸭。因为即便是本地人,也会因为生活的区域和不同的口感,对于不同的店面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喜欢的一家烤鸭店,就在西三环内增光路上一个不知名的酒店里,在那可能开了三四十年,价格也比曾经翻了几番,装修也不那么光鲜,但是烤鸭本身没有任何毛病。我曾推荐过很多朋友就餐,都对那里的烤鸭赞不绝口。但我不会告诉他们,我喜欢吃那里的原因仅仅是,我姥姥就住那家店隔壁,那里我很熟悉,在那家店吃烤鸭,就能想起姥姥和小时候的生活。吃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对一个店铺的好感,有的时候真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感受。但从相对科学的角度来想,一家烤鸭店,在一个地址开了三四十年,还不是在马路边上的门面,它或许真的有些自己独特的东西。每个做餐饮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铺最终成为百年老字号,但在北京,虽然很多烤鸭店都打着自己的厨子是某老字号的学徒出身,但每个烤鸭店都不希望成为那家老字号。那家老字号印象里我是吃过的,但既记不得日子,也不记得口感。但凡印象深刻,我也不至于完全想不起来。 在我看来,那家老字号的鸭子本身,不会有任何大毛病,人们对它颇有微词,可能不是因为鸭子,而是因为别的什么。在我看来可能是,傲慢。烤鸭已经很贵了,加收了服务费,但并看不出有服务,其他的菜品价格伴随鸭子一起“飞黄腾达”,却远不如鸭子的水平。他们或许以为单凭着招牌上的三个字,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食客,却没想过所有的食客都没有再回头。图片来源:pixabay
讲真,北京烤鸭在口味上,是有资本傲慢的。因为它的确与众不同、味道独特、值得一吃。但是作为餐饮服务型行业,烤鸭店是没有资本傲慢的。北京这个城市,以及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同样也是没有资本傲慢的。
没有人希望花了大把钱,还要承受烤鸭店带来的傲慢,甚至是从一个烤鸭店传递出来的一个城市的傲慢。总有朋友调侃,北京是美食荒漠,并且对我给予同情。但事实上,我在北京生活了快40年,身边还是有很多没耽误吃,并且吃得挺快乐的朋友。北京有句老话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我估摸就是这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