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口袋,是如何被掏空的?
前几天618,你有没有买到一些开始以为是占了便宜,其实并不满意的东西?
如果你本想买一个一米五宽的被子,结果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原价600元、宽一米八的被子,和原价450元、宽一米五的被子,同样降价到了400元。
一个优惠200元,一个优惠50元,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结果买回家后,发现被子和床的尺寸并不合适。
同样价钱的两个东西,会优先选择原价更贵、个头更大的,以为得到的优惠也更多,结果并不适合自己,你是不是也做过这样的选择呢?
消费,是欲望和理性的一场博弈,就算是最聪明的人,也可能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别做正常的傻瓜》中说:一些看似“正常”的决策,其实把我们带进了“傻瓜”的陷阱,这些错误不仅限于消费,还有投资、用人、择偶等等。
奚恺元|机械工业出版社
想做出明智的选择,就要避开思维的陷阱。
在很多存钱攻略里,都建议我们把钱分到几个不同的账户里:生活必须、教育账户、娱乐账户等等,但是从花钱的角度来讲,把钱分成不同的账户,却会让我们消费更多。
假如一个人拿了一百元去赌博,一开始他运气很好,一百变成了一万,接着运气变差,又把一万块输光了,你觉得这个人损失了多少钱?
大部分人觉得是一百块,因为这是他的本钱。
而《别做正常的傻瓜》中分析,人们习惯于把不同途径得来的钱放进不同的心理账户,一百块是辛苦工作赚来的,放进工作账户;9900块是赢来的,放进赌博账户,所以输掉了也没关系。
但是从钱的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曾经属于这个人,都能用作理财、消费,没有任何差别,所以,这个人实际上是输掉了一万元。
赢来的钱可以大手大脚地花掉,辛苦赚来的钱要好好珍惜、存起来,这表明,人们对待不同心理账户的钱,在消费倾向、风险偏好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在理性的决策者眼中,钱是等价的,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要一视同仁。
利用心理账户,我们可以调整存钱和花钱的方式。
比如你给父母钱,如果是一次给一大笔钱,他们肯定会存起来,舍不得花。如果你把钱分成少量多次,每个月给一小笔钱,他们就更容易把它当做零花钱,用于日常的生活中。
行为经济学有一项研究发现,图书、杂货等低价产品在促销时,一般会显示价格折扣,比如50元的书卖40元,会写8折优惠。
而电脑、珠宝等贵重商品在促销时,则会显示降价多少,比如原价5000元的电脑卖4500元,会写“直降500元”,而不是九折优惠。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一个人只要具备理性和必要的知识,就可以作出理性的决定。
但是一个人并不能掌握所有的市场信息,自己的偏好也会发生波动,有很多元素可以轻易让人们冲动消费,比如“免费”。
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同时卖两种巧克力,一种是15美分一块的松露巧克力,一种是1美分一块的好时巧克力,同时桌子上摆了一个大招牌:每人限购一块!
第一天,73%的人选择花15美分买一块松露巧克力,27%的人选择了好时。
第二天,实验者把两种巧克力都降了1美分,松露巧克力的价格改成14美分,好时免费。
结果31%的人选择松露巧克力,69%的人选择了免费的好时。
人们为什么会为了1美分改变自己的选择,放弃松露巧克力,选择好时?
因为他们并不是理智地决定需要哪一个,而是因为“好时之吻”是免费的。
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就发现,人们对于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同样的东西的快乐。
比如你丢了100块钱的痛苦,和捡到100块钱的快乐相比,程度要大一倍,你需要捡到200块钱才能安慰丢了100块钱的痛苦。
依照这个理论,如果对方想让你买什么,就先让你“拥有”。
比如上司让两个人做同样的事,一个先发5000元奖金,如果做不到,就退回,另一个做到了就能获得5000元奖金,前者会比后者更有干劲儿。
由此,作者提出一个做决策的方法:利用换位法思考。
如果你正在考虑是不是要认同放弃一样东西,这时候就换个角度,想一想在你不曾拥有这样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愿意追求它,愿意的话就不要放弃,不愿意就可以果断放弃。
在你丢了一样东西,犹豫要不要再买的时候,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丢掉的是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你是不是会重新买一个?如果不会,那就果断买;会的话,果断放弃。
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关于爆米花的研究:人们在电影院里吃爆米花的量,跟爆米花口味、电影院、电影类型等等都关系不大,而只跟爆米花桶的大小有关。
打开你的消费记录,是不是也经常因为抵不住大减价的诱惑而买了其实并不是最想要的东西?
打开衣柜,是不是有不少衣服是你因为经不起商场打折促销的诱惑而购买的,而现在又被你闲置一边高高挂起?
看一看手边的物品,有没有因为折扣,而不是物品本身而购买的?
无形之中,总有一个力量在诱导你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邻家的百万富翁里》里有一个调研:你知道你们一家每年在衣食住行方面花多少钱吗?
62.3%的富翁对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虽然有钱,但是他们精打细算。
或者说,因为精打细算,所以他们有钱。
《绝命毒师》里有一句台词:穷人谁都会做,你现在有钱了,要学着做个有钱人了。
你只要顺应本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能做好一个“穷人”,但是做有钱人、或者说能一直有钱的人却需要学习。
学习如何开源,更要学习如何管理冲动和欲望。
罗曼·罗兰说:“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节制和爱。”
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做一个“有能力但不盲目”的人,才会让财富实现持久的增长;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做出当下最明智的决策。
阅读,阅美好
《天道》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登陆「十点听书会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收听解读
▼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