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玛雅蓝责编|马修 脑科学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脑机接口已经在失明或瘫痪的患者身上开展试验,光遗传技术让科学家得以精确地操纵特定的神经元,这一切在短短几年前还仿佛是科幻作品中的设定。在这样一个领域,怎样的科普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98年出版的《脑中魅影》(Phantoms in the Brain)或许是个很好的示范,它通过种种奇特的脑损伤病例,探索了大脑功能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者V. S. 拉玛钱德兰(Vilayanur Ramachandran)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也是当代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脑中魅影》是他最有名的作品,由拉玛钱德兰与《纽约时报》的获奖科学作家S.布莱克斯利(Sandra Blakeslee)共同创作完成,他们的合作让这本书兼具科学性和故事性。 对大部分非脑科学专业的读者来说,《脑中魅影》讲述的故事仍然是新奇的,例如“对幻肢首次成功地做了截肢手术”——拉玛钱德兰用简单的技巧治好了患者的幻肢疼痛,并颇感自豪。而脑科学专业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这个学科的过去,还能看到拉马钱德兰作为一名顶尖的脑科学家如何分析问题和设计实验,如何对各种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比如,他能借助备受质疑的弗洛伊德理论更好地理解患者,也能毫不留情地批评上世纪90年代末流行的进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