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史航性骚扰更可怕的,还没扒出来电影2023-05-07 16:05史航被指控性骚扰事件,还在发酵中。至今,已有超过26位女性站出来发声指控史航。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她们刚工作或刚入行之际。曝出的内容,基本相似。闻头发、舔耳朵、偷拍、抓屁股、语言骚扰、强行肢体接触……甚至有人找出旧闻,直指史航在十几年前就是惯犯。而史航一方的回应,迟且无力。他声称自己和几位女生都是「交往」。并将被指控的「性骚扰」,称作「风流」「情调」。这番言论,不仅没平息众怒,反倒引起更大争议。诚然,有人质疑事件的真实,认为从聊天记录看,不过就是成年人的聊骚。但更多的,还是认为史航反锤了自己。晒出的聊天记录,丝毫看不出暧昧的成分。女方的婉拒,却被史航视而不见。史航事件,虽然各有说法。但在我看来,比起史航到底有没有性骚扰这个个案的定论。还有更多围绕性骚扰问题的观念上的共识,需要厘清。而今天,鱼叔也想借此事,扒一扒性骚扰话题下人们容易忽视的细节。「为什么不报警?」5月3日,当事人小默发布一篇长文。瞬间引爆网络,被转发高达20万次。无数人被文中生动的细节,丰沛的情感和充满力量的表达所感染。但也有人,不依不饶地揪住当事人的「软肋」。这个「软肋」,是「没有证据」。也是「为什么不报警」。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在我们平时的大众语境中,性骚扰的概念非常宽泛。严重的包括强制猥亵、强奸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一部分则是像偷拍偷窥、发黄色图片这种,将受到行政处罚;而其他相较程度较轻的,则只能被当做民事侵权行为,不会被公安机关受理。所以,诸如闻头发、摸摸手、言语骚扰等性骚扰行为,只能进行民事诉讼。这样一来,就需要受害者自己举证,而且后续还可能演化成个人精力、财力、资源的对决。作为权力地位较弱势的一方,自然很难得到什么结果。最近一部台剧《造浪者》中,就有这样一段情节。王净饰演的一名职场新人,就受到了来自一位资深男员工的性骚扰。男员工表面上会展现出各种「善意」和「关心」。借此一步步接近新来的女员工。等到「时机成熟」,就顺势小动作进行性骚扰。搂个腰,摸个背,既是试探,也是揩油。众所周知,许多性侵事件都面临取证难的困境。那么,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咸猪手,一闪即过的闻头发、舔耳朵,私下吐露的语言骚扰,又该如何取证呢?人类不是上帝。无法把世界上每个角落每时每刻的肮脏,都及时地拍照记录,事后又轻易地作为证据调出。就像剧里的那个男员工,恰恰是因为咬定对方抓不到证据,一而再地成为惯犯。受害者不报警的第二个原因,是权力影响下的忍气吞声。性骚扰事件,大多发生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受害者往往是校园里的学生、职场上的新人、公司里的下属等等。这次的史航事件里,也明显地呈现出这一点。作为著名编剧,史航顶着强烈的「名人光环」。娱乐圈中的名气,往往代表了更多的人脉、较高的业内地位等等。史航之前是乌镇戏剧节评委,第十届评委名单无史航不管这种地位到底实不实在。但对于刚入行的年轻新人,很自然地会将其视作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种「名人光环」的存在,即是一种隐性的权力。所以,面对权力者的性侵,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一种不自知的误读。有的会将这种越界行为,误读成某种好感,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胁迫的关系。比如在电影《信笺故事》里,女主在13岁的时候被自己的教练性侵。多年来,她一直以为是谈恋爱,甚至把教练当做自己的「初恋男友」。直到成年后,她才渐渐明白,那不是恋爱,就是性侵。长大后的职场,和学生时代的课堂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便是没有产生仰慕的误读,受害者也只敢保持一种忌惮,更多地表现出「刻意迎合」的尊重。就像这次事件,本煜的转发评论,就代入了他自己的学生时代。「从小对老师、领导的某些行为再咬牙切齿,我仍然会在他们面前下意识堆起笑脸,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名气有学识有人脉的史航,对于行业小白来说,不就像是一位课堂上的老师。对那些受害者女性来说,当初就是忌惮史上手中看不见的权力,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顾虑,从而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本意的行为。很多时候,受害者反而会先反思是不是自己做了错事。作为新人的愧疚、自责,盖过了受害者应有的愤怒。另一部热门台剧《她和她的她》中,公司高管杜骏儒就一直趁职务之便相对女主林晨曦行不轨之事。一旦对方拒绝,杜骏儒就会拿名声和前途做要挟。林晨曦忌惮着杜骏儒手中的权力,每次只能忍受,或想办法躲过去。在权力的胁迫下,无论是报警还是起诉,受害者都难以占到优势。「为何不报警?」这一句看似说得从容、理性。实则也透露着一种何不食肉糜之味。更是带着一种对受害者不加共情的指责。文化人也性骚扰?这次史航事件,最叫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点是:被控诉性骚扰的史航,居然曾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写过推荐语。已经被出版社删除在过去,史航在大众眼中一直是个「文化人」。他也喜欢立自己读书多的人设。没事就显露一下家中堆积成山的书籍。事实上,他也确实能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华丽的辞藻,灵巧的比喻,丰富的引用,犀利的点评,很容易在谈话中引人注目。因此,他也时常被邀请参加文化类节目。再加上他经常在微博与网友互动,给人一种很亲切有内涵的印象。但,这样一个所谓的「文化人」,却深陷性骚扰的控诉。在公开的聊天记录中,处处让人感到对女性的不尊重。在大段的回应文中,也透露出自己对性骚扰问题的偏见与误解。这不仅颠覆了大众对他的过往印象,更显得他身上「文化人」的标签格外可笑。要么,史航是一个伪文化人。要么,他是明知故犯,揣着明白装糊涂。前者滑稽,后者恶劣。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无论是怎样的「文化人」,都不一定能填平男女之间的性别鸿沟。读书再多,也依然不明白男女之间的界限,不懂男女间该有的尊重。书白读,人白做。鱼叔想到前年的一部电影《最后的决斗》。片中有两个男主。一个野蛮粗鲁,自私且不通人情。另一个风度翩翩,情商很高,广受欢迎。而犯下强奸罪而不自知的,正是后者。电影特意从两个人的视角,拍摄了两段故事情节。看似相同,却在主观细节上透露出各种差异。比如,初次相遇。男方看来,是女人被自己的魅力吸引,含情脉脉,主动亲吻。而在女性视角中,则是在拘谨之下,误亲了对方的嘴。但碍于场面,也不敢多言。之后的舞会上,男人看到的是女人远远的眉目传情。口中好像还在说着默契的暗语。而转到女性视角。其实她只是在引导自己的丈夫多用微笑和好话待人。即便不是出自真心,但也很好用。男人在自恋与欲望的驱动下,趁女人丈夫不在,硬闯对方家中。在男人视角,女人欲拒还迎。上楼前还放慢脚步,故意脱掉了鞋。而在女人眼中,自己完全是惊慌失措。匆忙跑上楼梯时,鞋子也因为不小心绊倒脱落。当暴行发生时,男人认为女人顾忌道德而有所反抗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反抗并不是剧烈。他认为,女人的内心,是渴望与他发生关系的。可在女人眼中,却完全不是如此。她用尽力气嘶吼挣扎,仍然无法抵抗男人的暴力。甚至在事后,他受到了指控,也一直否定自己的强奸罪行。而是诚恳地表示,是出于两情相悦。是因为爱情。他坦承通奸,但绝不承认强暴。现实中,恐怕还有更多男性都是类似的想法。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或者即便意识到,也很快地用自己的幻想美化这段不对等的关系。是自恋。亦是盲目。更是一种完全忽视女性意愿的傲慢。无数次的性侵、性骚扰事件,实际上都在对所有男性自大进行赤裸裸的拆穿,并发出明确地警告:性同意,需要对方明确的「是」。就像罗翔曾说的那样——「性侵犯罪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不同意问题。」将受害者所说的「不」视作「是」,本质上是一种偏见。「语言或哭泣这些消极反抗,应当被视为一种合理的反抗,这是不等于不规则。」文化圈还有多少内幕?事件发生后,鱼叔还注意到一个特别的话题——文化圈的光环其实是被大大高估了。正如《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说过一句话:「圈子,尤其是文化圈的作用太被夸大了。」言下之意,史航的圈内影响力其实也存在一种高估。我们常说,在内娱,编剧的地位可能是最低的。更何况,史航只是靠微博和综艺节目上耍嘴皮子才出了名。真正说到编剧,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时常挂在嘴上的,是他曾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和第三部的编剧之一。但近年来,已经很久没有优秀的新作。上一部作品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极品大作战》。豆瓣仅有6.6分,看过的不足300人。在戏剧圈,他曾和孟京辉合作写过一些剧本。但因为并非独立作品,也被人质疑史航的水平高低。如此一来,史航只剩下「文化人」的形象和在内娱积累的名气。鱼叔不忍细想。一个可怕的念头逐渐在我脑中浮现:如果只是一个没什么代表作的编剧就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性骚扰,那么内娱更多的权势者,还存在多少这类现象呢。其实,内娱的性骚扰事件从未少过,并且各个职业都有涉及。比如演员颖儿,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自己遭遇过导演的性骚扰。又比如谢娜。年轻时在一个剧组客串,就遭到制片主任的骚扰。还有蒋欣。她也曾在节目上说过自己见过的黑幕。而大量尚未出道的艺考生,更是容易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去年9月,就曾曝出艺考老师连续15年性骚扰学生的丑闻。这些还只是能曝出来的。小到艺考老师,大到导演制片,甚至可能只是个有经验的业界前辈,都有可能利用或大或小的隐性权力去胁迫别人的现象。柳岩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位高权重者对于权力没那么大的人一定会用一些潜规则来达到他目的。」所以,史航即便不算是一个内娱的位高权重者,但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小白,那也处在极不平衡的权力关系中。在前不久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中,也表明了相似的观点。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性骚扰看上去没有任何肢体上的胁迫与暴力。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权力控制下的侵犯。在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下,受害者必须拥有对抗的武器。或许是法律。吕孝权律师提到过一个我国最近颁布的职场法案,特别强调了对于职场性骚扰的最新界定办法:「只参考受害人的主观感受不需要考虑或追究施害人的主观目的或主观情绪」或许会有人质疑,这岂不是不公平。但实际上,法律制定的初衷之一,就包含了一种制衡。既然大部分性骚扰案件都来源于权力不对等,那么在法律上侧重于对受害者的保护,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骚扰的发生。同样的,网络舆论也是一种权力制衡。相信大家都发现了,最近一段时间,「小作文」已经被污名化。每次一有性侵事件曝出,就会有人讽刺是「小作文」。指责当事人没有证据,为什么不报警。可问题是,在权力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很多受害者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肯定有人会问,会有诬告吗?会有反转吗?当然可能会有。但,「小作文」对于施害者制造的压力,网络力量对于现实职场环境形成的威慑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只有勇于发声,才能打破隐性的权力。只有舆论关注,才能平衡弱势的软肋。所以,我们所有「吃瓜群众」的意义也不仅仅限于吃瓜,而是参与权力制衡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都在贡献一种关注。围观,亦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在看」吧。助理编辑:哒哒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