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专访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医疗投资没有拐点,再有20年持续成长

专访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医疗投资没有拐点,再有20年持续成长

财经


明确了方向,再加上专注和专业,投资人还要去“卷”的话,卷什么?


|《中国企业家》记者 谭丽平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疫情之后医疗行业出现了拐点,我倒没这么看。我认为医疗行业一直就没有什么拐点,它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成长,未来二十年仍会持续成长,这是我们的信念。”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面对“医疗行业是否已出现拐点”这个问题,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过去几年,那些最强大脑——头部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们,都开始对健康生命科学领域萌生了浓厚兴趣。这其中,包括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美团创始人王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而曾经是这些公司背后重要投资人的红杉中国,则已经在医疗健康投资这条路上走了很远。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红杉中国自2006年起,已投出了超过200家医疗健康企业,超过45家被投企业成功IPO,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周逵认为,在漫长的陪跑过程中,投资人所能做的,就是离创新、离创业者近一些,看长线+早下注,并积极予以帮助。所以,红杉中国投资微医长达17年,陪跑新产业生物12年,投资的再鼎医药、稳健医疗、燃石医学、贝泰妮、奕瑞科技等也都超过8年时间。从统计结果上,也能看出这点——红杉在医疗领域投资的200多家公司,70%左右属于B轮之前的早期投资,而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种子期、天使轮的公司所占比例更是在显著增加。“投早、投小”已成为红杉中国身上的一个显著标签。
事实上,“投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算难而正确吧。”在周逵看来,医疗领域的一个投资共识是,“这是一条长跑道。互联网企业爆发可能半年一年决胜负,而众多医疗领域的结果却要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这也正是周逵眼中医疗投资的特点和魅力:“医疗行业是要看长期的韧性和耐性,所以你更得从长计议。”
也正是秉持这样的思想,过去十余年来,包括周逵在内的红杉中国医疗投资团队,一路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成长过程。在周逵看来,医疗领域的投资创新并不仅仅追逐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更多的还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去理解创新价值。
除此之外,医学进步具备全球创新的特征,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健康产业具备全球市场的能力,所以投资者需要有一个广阔的眼界。这也是5月11日红杉中国再度召开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的重要意义之一。这个会议今年已是第三期,来自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30余位顶尖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会一起讨论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话题,分享他们对于生命科学的思考。
访谈金句:

1.我认为医疗行业从来就没有什么拐点,我相信它至少可以再有二十年持续成长。

2.我们说要“把书读薄”。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投什么?其实就是两个:科技和健康。若再加一个的话是消费,而新消费也是要和科技和健康结合。

3.投资这行你光有勤奋还不够,还得有更早的认知,以及更长线的思考。

4.对于教授创业,你不能等教授/博士们出来创业找你,你最好直接去找他/她。

5.行业的确很卷,但卷的结果就是你要更聚焦和更专业化。这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同行。

6.以前大家对于投资的普遍认知是找到一匹好马,但对我们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找到好马之后还能帮他跑得更好、更快。

7.对于医疗健康市场,尤其是要理解有效需求,也就是说结合理解支付能力看到的需求。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来源:受访者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与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的对话实录,有删改。

谈投资环境:坚信医疗投资没有拐点


《中国企业家》:过去几年,你觉得医疗赛道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家都说疫情让医疗的拐点显现,你怎么看?
周逵:其实过去十几年,我持续看涨的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健康,一个是数字化。
2020年疫情以后,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加,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有段时间医疗健康相关的股票快速上涨,一级市场投资也更加火热。但这是从外围来看的短期现象。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绝不能只看短期的影响因素,更要看长期的定力。
所以一直有人说最近几年的变化让医疗行业的拐点开始出现了,但在我看来,医疗行业从来就没有什么拐点,我认为至少会有二十年持续成长。原因是什么?除了人们越发关爱生命和技术进步之外,中国和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趋势,注定了医疗健康需求和解决病症的手段都会持续增长。这是我们坚定投资医疗健康的长期因素。
数字化给改善医疗服务效率又带来巨大机遇。数字化也是红杉投资的主场,我们的基础好。我们最早投资的微医和妙手,也都是医疗数字化的最典型的代表。而最近几年数字化在辅助医疗诊断服务、医药创新等各类问题方面展现了更大能力。比如用算力提升药物发现的效率,用AI去提升医疗影像诊断的质量和效率,用智能软件去管理医疗活动质量和费用的平衡等等。在科技和医疗相交叉的领域,对于很多专业投资机构来说可能也是不太擅长,但因为我们分别有两个非常强的科技和医疗投资团队,这反而成为红杉中国团队的优势。
《中国企业家》:红杉中国本来已经投得很早期了,现在还要更早。您如何看待医疗领域的早期投资?
周逵:“投早、投小”说起来很简单,但认真做起来却是很辛苦的事情。早期投资,首先你对创业者身上的不足要更包容,要花更多时间去聆听他们的想法,同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被你投资的企业。由于早期公司往往公司不太健全,平常不用帮忙的事情现在你也得去帮,你注定更长等待的同时,还要随时面对失败的打击。一句话,就是投早期的难处太多。
但在我们内部对于投早期这个事早有共识,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这就是说,首先是相信市场。我们有幸处在中国这么广大的市场做投资,水大鱼大。市场潜力大,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更早地,去找到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可以是C轮B轮A轮,也可以种子期,甚至可以一起孵化。其次,红杉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几十年投资早期创新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令我们这帮人相信,通过专业化早期投资以及后续的持续支持,一定能在中国健康产业中,发掘培养出一批高质量、有巨大价值的创新企业来。
接着我们要做的,是建立比较好的早期投资机制。就以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为例,成长期的TS可能有四五页,而早期的TS可只有一页。开会决策时,也不用七八个人一起决策,可能就三个人开会决策就好,会议结束一个小时内常常对方就知道了我们投还是不投,不浪费创业者的时间。而我们的专业化赋能,也要更适合早期企业的诉求,有一套定制的赋能产品打包送给公司。
当然也不会因为我们投得多,机会就变多了。投早期还需要在两点里去做权衡:第一,要瞄着一个大的成功;第二,要管理你成功的概率。所以在决策上,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分散。

谈投资逻辑:卷的结果,是聚焦和专业化


《中国企业家》:如果请您来复盘一下这些年来红杉的医疗投资逻辑,您认为有什么变化?

周逵:红杉中国的医疗投资其实已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阶段,在我们17年前刚成立时就已经开始了医疗投资。
最早期的投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从市场出发,从熟悉的领域入手。我们先投资面向消费者的医药渠道,以及数字化医疗应用,算起步比较平稳吧;接着当时我们会观察人们去医院都花什么钱了,先去化验室抽血,后去影像科拍片。于是围绕着化验,我们在IVD(体外诊断)领域投资了现在的龙头企业深圳新产业生物,围绕着影像,我们投资了做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奕瑞科技。
12年前,我们遇到深圳新产业时,他们的目标市场90%以上被国际品牌垄断,新产业的核心设备经历了好多年的磨练,初步得到了一些“非主流”的客户认可,终于可冒出一个头来了。这个微小信号,足够令我们当时果断决定投资。如今新产业已成为一个市值四五百亿的公司,产品被国内主流客户(三甲医院)广泛接受,并已卖到140多个国家。而今天再看,中国市场上依然有75%是国际品牌的份额。所以,我们看到的成长空间依然是刚刚打开的。
10年前,上海奕瑞科技的主业是医学影像核心部件研发,它没有选择做自己的品牌,而是专注帮助全球品牌做核心部件。我们当时相信,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企业一旦迈过了关键技术门槛,就很大机会后劲十足。于是我们坚定地持续两轮溢价买股,并成了第一大机构股东。当然,他们后来都经历了好多的发展坎坷,今天都已上市并业绩卓著。在这儿我想说的是,投资十几年后我们依然看好他们的未来,都还是新产业和奕瑞里面最大的机构股东。

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我们团队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始投一些医疗专深的领域。比如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创新药领域里我们第一个项目是专注于抗肿瘤药的贝达药业,当年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肺癌靶向药埃克替尼被誉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第二个就是再鼎医药。这个是我们内部同事杜莹去创业的项目,我们因此成为再鼎最早的投资人。再鼎第一个开创性地把海外的一批新药管线引进到国内来,在国内继续完成研发和推广,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两家都是我们早期创新药投资的典型代表,后来我们投资了几十家创新药企业,其中还包括了晶泰这样的AI制药企业。
在创新器械方面,我们开始投资技术和监管门槛都比较高的植入类的医疗器械,比如像心脏瓣膜、神经脑血管介入治疗等。其中启明医疗和艾柯医疗都是我们Seed阶段就投资的优秀项目。还有精锋医疗等大型医疗腹腔机器人等多个智能医疗项目。
不管是创新药还是创新器械,都已是当下我们在医疗领域投资的主战场。而今天我们没有停下来,团队的目光,往更广阔的医疗市场、解决更大的健康问题、更纵深的医疗产品和技术创新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另外一个认知,医疗健康并不只是病人和医生的事情。我们有两个案例非常典型,分别是贝泰妮和稳健医疗。贝泰妮开始主要是做院内皮肤药品,我们11年前投资种子轮,今天发展成为单品牌50亿营收,面向上亿敏感性肌肤人群的中国护肤品龙头企业;另一个是稳健,开始是做医院防护用品,包括口罩、纱布、棉签等,后来发展出来的高品质消费品牌全棉时代,去年已达百亿营收。这两家公司成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优质公司,我们今天依旧是他们的主要股东。
《中国企业家》:红杉中国对于医疗领域的知识图谱是如何逐渐建立起来的,对医疗行业理解的核心逻辑有哪些?
周逵:首先我想是我们内部有一个长期的共识,医疗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工作,很多是十年起步,其次是要专注。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再加上专注和专业,我们总是会有所收获的。再要去卷的话,卷什么?我认为可能就是刚才说的做早期投资了。而卷的结果,就是要聚焦和专业化,这既是尊重自己,别浪费时间;也是尊重同行,别自以为是。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循序渐进地识别和投资创新机会,认真帮助所投资的企业成长。我们的团队能力和产业认知,也就是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磨练建立起来。
说到核心逻辑,我想说投资还是要回归简单常识。
对于医疗投资来说,我们投什么?简单说就是科技和健康。而机会从哪里来?市场是个最重要的基准。市场反映需求,科技影响的是供应,当然,科技也会激发你的需求。我们做投资决策时,肯定先从市场入手,对于医疗健康市场,尤其是要理解有效需求,也就是说结合理解支付能力看到的需求。其次再去理解企业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最好是掌握核心科技,当然也可能是某种能形成一定壁垒的创新模式。所以我们投资创新必须尊重科学,但并不是纯粹的追逐科学就够了。不少牛人走深了,容易忽略掉这一点。

谈投资风格:创业者的气质有很大不同


《中国企业家》:互联网领域中,很多投资都是首战即决战。医疗投资有什么不同?
周逵:个人体会,科技领域投资和医疗投资风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举例来说,互联网领域里,许多半年一年时间就可以确定谁像是市场上的霸主,所谓快鱼吃慢鱼。而发现和成就一个好的新药公司,可能需要十年磨练。医疗产业不太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胜利机会可以多多。当然即便有优秀的企业跑出来,它的量级可能也比互联网的头部企业小一些。
这对投资者也并不算是个坏消息,医疗创业企业可能更能避免突来的失败,更少影响事业目标的杂音。另外,医疗领域也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窗口变化和周期起伏,这是另一个好处。在医疗创业的市场化竞争里,我更欣赏的是创始人的专注精神和极致韧性,利用步步渐进式发展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和夯实自己的优势的企业。如果互联网创业投资更像押注百米赛跑,医疗投资至少是对5000米选手的甄别。从结果来说,如初期判断准确和过程把握纠偏,医疗投资的结果确定性其实是可以更高的。
《中国企业家》:作为非专业背景的投资人,如何突破专业壁垒?
周逵:我觉得可能还是源于兴趣和积累,因地制宜吧。我不是医疗专业出身,但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和全国去调查独立实验室和CRO业务,之后我越来越多看医疗健康项目,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前面说到我会相信今天医疗健康产业还有二十年持续成长,记得那时我也是一样的判断,那我前面开始花时间学习,肯定是不算晚的。
但当然也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比如我们现在有非常专业的同事来看创新药这个领域,而以我的背景来说,没有经历长期系统集中的学习,创新药这个领域给我再多的时间可能我也不会得高分,所以我会非常关注这些同事的观点和判断。但我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对于数字医疗及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或者是跟机电产品相关的创新,我会有相对明确的判断。所以我们内部不同同事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相补位与配合的默契状态。
我以前学自动化的,然后在工厂干,做过车间主任和小厂长,也帮别人建过工厂。经历这些的好处是:第一是理解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第二,更好去理解团队,理解组织上面的一些因素,包括企业的机制,是什么把大家聚在一块去的。我后来还有幸在联想这样的中国大IT企业工作过多年,以及在清华读MBA。这提醒我从管理视角去看一小企业发展道路和大企业问题,也从管理视角去理解我原来的小企业为什么会输。
加入红杉是一件我职业上最有意义的事。显然有机会提升我国际视野的短板,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要做好这工作,我得不断琢磨、持续学习。有时候你跟创业者说说说,别人却不理你,或者他很兴奋,结果如果你还不知道他为什么兴奋,那种感觉是很糟糕的。总之经历越多,自己越需要学习。
《中国企业家》:5月11日红杉重启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你们的考量是什么?
周逵:今年峰会的主题是“以终为始”,实际上我们想提示大家,我们从事医疗行业工作,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投资,初衷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回到根源,目标是提高大家的生命质量。这个目标清晰,好多过程中的对错取舍都会变清晰。
另外,医疗行业的发展,除了市场拉动、创新力量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形成生态。我们希望促进业界广泛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提高创业者眼界和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交流包括本土企业之间、和科学家、医疗工作者之间,还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医疗从技术到市场都具有全球化特征。目前很多创业者和创新人才都来自海外,专利市场也是全球范畴。从产品来讲,目前中国的新药只有少数公司在全球拿到了批文和市场认同,但远还没形成主流。医疗器械方面,比如我刚说的新产业生物,已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全球140个国家,可见这股中国健康力量已经具有点苗头了。

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这个峰会,我们请全球的各方嘉宾参与和讨论,不光请我们投资的创业者,还有科学家、全球著名学者来分享,希望这些交流会让大家更开放,更有全球视野。

谈投后管理:CEO也挺孤独的


《中国企业家》:你选择去投资的那些早期公司的理想创始人画像是怎样的?是全能人才,还是在技术上非常专业?
周逵:其实没有理想画像,我不指望能找到十全十美的创始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项,也有不足。可能有的人30多岁才读完博士,我怎么能指望他别的地方都很厉害呢。但有一点,他要真正懂得他所做的产品,以及投身解决医疗健康问题的事业热情。这样别人才愿意跟着他一起追求这个梦想,才能够撑得起一个团队。
至于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帮助创业者找才华互补的人组队,有时也直接帮助去做某些事情。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关于药品审批等相关政策以及合规方面,我们医疗团队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跟进。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时企业看好谈不下来的人,我们去帮他谈。组织校招这件朴素无华的事,我们都持续做了16年了。
有时候我也认为,CEO也挺孤独的。除了跟董事和股东交流之外,很少人能真正理解CEO的资源和处境。我们在医疗领域至今已经投了200多家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生态,我们常常也会给他们拉群,相互之间交流共性困惑和介绍业务合作,丰富了他们的业务模式和管理基础,同时也提升创业者的认知和信心,这对创业者的帮助也很大。
在事业的很早期,我们是愿意相助一起去孵化的,甚至我们投完之后会去帮助整合资源。当然我们没有自大到自己能够改变局面,但会尽力促成一些好事情。以前大家对于投资的普遍认知是找到一匹好马,但对我们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找到好马之后还能帮他跑得更好、更快。
《中国企业家》:就您的观察来看,医疗行业创始人的气质较其他创新领域会不会差异比较大?
周逵:医疗行业里成功的创始人普遍都很笃定。比如互联网领域,今年初ChatGPT来了,一些人马上就大旗一举高呼“我来了”,人才和资金速来,特管用。医疗里面喊这个用处没那么大,因为它需要的时间很长,它的成功时间是按十年来计的。
另外,今天医疗领域的创始人,出身背景偏技术类的比较多,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烙印。你看在医疗领域,上一代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普遍印象是有魄力运气好。而这一代企业家,则尤其在专业化上得出众。这种专业化体现在,你得很懂产品,且把市场看得深。也就是洞察力和专业能力,洞察力包括对一个事情的远见卓识。
个人观察,医疗领域的创业者中,性格上有很强冲击力或很强张力的,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互联网那边可能是100米、400米的比赛,起步快半秒钟就领先好多人。这边是5000米的长跑,起步多跑几秒也没用,或者说晚了一些也关系不大。一个是要冲击力要强;一个是韧性要强,各自的权重不一样。
创业是一个考验做人做事的过程,成功的共性更多了。我们在和创业者长期的合作中,多年相互协作解决难题,收获了许多非常好的朋友。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姚赟 审校:张格格  制作:吴莹‍‍‍‍‍‍‍‍‍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红杉中国:2023中国消费者品牌偏好洞察红杉中国苏凯:不会过度焦虑,要更主动出击李想谈行业竞争:目的不是消灭对手,而是让团队持续成长|最前线比鸡起得还早的地主。。对话北极光合伙人宋高广:“非典型性”医疗投资人春雪红杉中国合伙人苏凯:相信往往难的事情才更有价值施罗德绿衣合伙人:拐点已到,中国有广阔机会!京东工业冲刺港交所:年营收141亿 GGV与红杉中国是股东医疗投资人去烟台马鸿逵:娶6个老婆,称霸宁夏17年,带7.5吨黄金逃美国,晚年凄惨适者生存的新法则!母婴企业持续成长的进化之道创世伙伴CCV合伙人聂冬辰:任何时代都有值得挖掘的投资机会红杉医疗投资:17年,从台下走到台上安全至上|第一顺位产权抵押、持续成功的乡村项目严监管信号持续释放 康美药业案审计机构合伙人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微信和抖音成就了很多愚昧的人!【动脉严选新品鉴第22期】深睿医疗:医疗大模型推动下医学AI能力生成与应用服务平台​麦瑞通:用文化与使命引领组织的持续成长让马斯克亲自登门?独家专访柏基投资合伙人:投资找到这1.3%非常重要专访创意热店H&H:创业3个月,合伙人都跑了…医疗投资人报复性出差早鸟票开抢!Tiktok在国会听证会接受质询为在美创业和投资者带来什么警示?4月22号听律师合伙人的高科技跨境运营与投资展望分享探寻医疗初心,展望产业前沿!红杉中国再次举办医疗峰会MITCEO校友局|线下对话斯道资本合伙人沈晓:硬科技投资的机会与挑战【40/50】几颗石头-共赏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张之臻逆转世界前十球员,首进大师赛8强,是什么让他持续成长?3月12日 | 英国合租 | 英国拼室友 | 英国找合租 | 英国合租公寓租房信息汇总英诺合伙人王晟:近3年重点投AIGC基础设施,应用端没有好机会3月10日 | 英国合租 | 英国拼室友 | 英国找合租 | 英国合租公寓租房信息汇总专访君联资本王俊峰:医疗创投回归本质,关于创新价值的重新思考云启合伙人陈昱:OpenAI没有公开的“秘密”,大模型的壁垒在工程创新迈瑞医疗 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点评:医疗新基建持续放量、常规业务稳步复苏【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合作转发】早鸟票开抢!Tiktok在国会听证会接受质询为在美创业和投资者带来什么警示?听律师合伙人的高科技跨境运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