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身上有也许能对抗“超级细菌”的细菌&特殊的艺术展:月球土壤的美丽微观世界
今天我们跟小朋友聊的是在树懒身上发现的细菌以及微观月壤图像。
树懒平均1分钟可以走多远? 什么是抗生素?
为什么有的月壤照出来是五彩斑斓的? 月壤中的黏结物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这条新闻的主人公,是一种行动非常缓慢的动物,小朋友,你猜猜它是谁?没错,它就是树懒。如果你看过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就应该还记得里面那只可爱的慢动作树懒“闪电”。
图片来源:电影《疯狂动物城》截图
现实中,这些可爱的家伙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树上,而且真的非常懒。它们经常呆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但行动缓慢,反应也很迟钝。
图片来源:CCTV
即使面对美味的食物的诱惑,也不会迅速的爬过去,几乎慢到让人崩溃,平均一分钟只能挪动几米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如何能减少自己的运动量,也许才是它们最关心的事情吧。
图片来源:CCTV
树懒不爱动,更不会用清水来给自己洗澡。所以它们的身上很脏,身边还常围绕着许多昆虫,比如飞蛾和其他小虫子。
图片来源:Nature on PBS
树懒的皮肤和毛发上还生长着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等,虽然其中有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疾病,但是树懒却很少生病。这让科学家很感兴趣,他们开始对树懒身上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图片来源:The Sloth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树懒身上的这些微生物会对它的生存和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最近,有研究人员就在哥斯达黎加树懒的皮毛中发现了一些细菌,它们能够生成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也叫做抗菌素,它是一种常见药物。如果我们的身上有伤口,就有可能受到致病菌的感染,出现严重的症状,所以这时就会使用抗生素来预防伤口感染。
图片来源:Pixabay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受到了严重外伤的树懒,即便不使用抗生素也很少会发生感染。或许这种生活在树懒身上,能生成抗生素的微生物,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图片来源:Phys.org
我们现在使用抗生素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一些细菌逐渐对抗生素有了抵抗能力,变成了所谓的“超级细菌”,抗生素对它们就不太有效了。
图片来源:Pinterest
科学家希望这次发现的这些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们,能够帮助人类解决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找到对付“超级细菌”的新方法。
视频来源:Nature on PBS/BBC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月球上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吗?
它和地球上的土壤可不一样呢。地球上的土壤中有液态水,有机物,矿物质等等。而月壤的形成,则是在长时间的小天体撞击之下,岩石被不断的打碎、混合,最终形成的一层细沙状的土壤。而且在月球上还没有风,所以这些岩石碎片也不会被风侵蚀,依然比较锋利。月壤用肉眼来看,有点像抹墙用的水泥灰。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不过,上个月在安徽合肥举办的“月壤科研成果主题艺术展”上,我们却可以看到各种不一样的,令人惊叹的月壤图像。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的月壤颗粒图片,其实展示的是月壤美丽的微观世界。它们是通过显微镜下的成像和数据相结合,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科学家们把原本就非常小的粉尘颗粒再次切割成更加细化的薄切片,再利用各种显微设备来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观察。
图片来源:新华社
比如,其中展出的一张五彩斑斓的月壤图片,是使用偏光显微设备拍摄出来的。普通的光是一种向各个方向振动的电磁波,而偏光显微设备中的偏振器可以将其中只在某一个方向振动的光单独过滤出来,再对月壤样品进行照射。
图片来源:Bigmicro
而月壤中的不同成分会改变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和速度,这样图像中的月壤样品就显示出了不同的色彩和明暗变化,也和我们肉眼看到的不一样啦。科学家也可以从这个微观图片中了解到月壤中含有哪些矿物质成分以及含量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之前我们还在节目中介绍过月球上的玻璃珠,它是岩石在受到剧烈撞击时产生的。科学家们拍摄了圆圆玻璃珠的显微照片,就像是一只圆圆的眼睛,里面还一圈套一圈的,就好像树的年轮一样。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给一颗玻璃珠的横截面拍摄了电子图像。我们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实心的球,而是里面似乎充满了气泡或其他形态的物质。
图片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月壤中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黏结物。
图片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在陨石高速撞击月球表面的时候,有些被迅速冷却的熔岩滴形成了玻璃珠,还有一些在熔化后和月壤颗粒黏连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在镜头下,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美丽。
视频来源:新华社
我们为小朋友们特别策划了一个给孩子讲新闻的音频栏目 —— 从国内外新闻媒体最近发布的新闻中,我们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了解,并且有趣味性的新闻主题,再加上我们自己对新闻的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录制成音频。希望孩子在收听音频时,可以了解到世界上都有哪些大事发生,并且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