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行走,有哪些对抗焦虑的精神食粮?公众号新闻2023-05-11 13:05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越是忙碌的年代,越是需要停下来看看内心。而近期在知乎上线的「2023 知乎人文:我想这样在人间行走」,给了年轻人一次暂停的机会。知乎邀请了 100 位青年创作家集中驻和分享,涵盖文学、影视、游戏、音乐等诸多领域,他们中的一些创作家,既是各领域大拿和专业人士,也是知乎的资深答主。写了几百万字还是挣不到钱,人到三十突然想换个活法,热爱音乐却因为创作焦虑得睡不着觉,想开发游戏却担心无法靠这个养活自己……已有所成的大佬也经历过你我一样的焦虑,而且还在不断对抗焦虑。我们和四个领域的代表答主聊了聊,他们是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如何不断对抗焦虑,又是如何以自己的姿态在人间行走的。「世上少了一个蹩脚的鸡农,多了一个科幻小说家」出道即巅峰的 @张冉 保持着许多让人羡慕不已的记录,比如「我从来没有收到过退稿信。」再比如,2012 年科幻短篇处女作《以太》一经发表,就给他带回了银河奖和星云奖。但在「一鸣惊人」之前,张冉的生活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普通」:尽管年少时曾拿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但之后他从事的行业却是计算机;虽然后来一段时间也曾做过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可这些工作和「科幻」二字仍旧无关。他真正开始尝试「科幻小说」写作时,已经三十岁了。那是 2011 年,张冉觉得职业迷茫,工作无趣,决定给自己换一个生活方式。他考虑过去村子里面养鸡,但是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擅长;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终归是个喜欢到处跑、到处玩的人,他干脆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一口气跑到了两千里之外的惠州。也正是这一念之差,让世上少了一个蹩脚的鸡农,多了一个科幻小说家。在惠州的日子十分悠闲,「闲得不行就开始写小说。」写了上百万字,还是没挣到什么钱。他最大的收益来自于网文保底——累死累活每天更新三千字,到月末,就能拿到几百人民币。收入不高,但张冉写得很十分乐呵,因为随心所欲创作很好玩,「你敢把读者喜欢的人物写死,读者就敢给你家寄刀片。」直到有一天他突发灵感,觉得应该写一部短篇科幻小说,为自己以前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短篇处女作《以太》便诞生了。现在的张冉除了科幻作家的身份外,还是「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院长。他希望可以促进国内科幻事业的进步:「我刚开始进入科幻圈时,不太了解科幻是什么,也不知道有什么途径去接触科幻。所以我有了一些能力后,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有一个途径去了解、去接触到科幻文学。」知乎是张冉「安利」科幻的一个重要途径。他注册知乎就是为了看小说。「我个人认为科幻小说最好看的作品是 2 万多字到 5 万字左右的篇幅,比较完整,又不会太长。」而知乎偏好中短篇故事。知乎的用户阅读水平也很高,各类大开脑洞的问题还能带来灵感。有时,张冉也会忍不住在脑洞问题下小试牛刀:至于为什么要写科幻小说?张冉引用刘慈欣的话做出了回答,如果宇宙是一座城市,地球只是一座大楼的地下室里的一枚火柴盒。科幻小说就是让大家意识到大楼,乃至于整座城市的存在。「科幻能够让我们短暂地脱离现实生活,把眼光投向更深远的宇宙。对现实的关注变少,焦虑自然也会变少。」「真正的创作属于每一天 都往前走,哪怕发着高烧」和张冉一样在而立之年跳出固有的生活轨迹的,还有答主 @张小北 。即使不知道张小北的名字,也一定听说过《第10放映室》,他是这档影评节目的创建者之一。如果连这档节目也没看过,那也一定用过这个梗:早年间张小北是影视行业的「斜杠青年」,不光是编剧,导演,影评人,同时也是预告片公司「太空堡垒」的创始人,偶尔也会在影视剧中客串露个脸(比如《流浪地球》)。丰富的行业经验让他对影视行业极其了解。因此在相关问题下,经常可以看到他细致而又专业的回答。他可以在「为什么科幻片里的飞船都自模拟地球重力?」问题下,洋洋洒洒上千字,从最专业的角度详细分析各种电影拍摄技术,只为了说明为何「这么拍省钱。」也可以在「导演、监制、制片人、出品人的职责和分工是怎么样的?」问题下,言简意赅地将导演比喻为「包工头儿」,制片人负责「攒事儿」。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对于电影内容的分析,以及不同视角的解读。张小北并非影视科班出身。「那时候我都不知道有北京电影学院,不知道居然还有大学专门教人拍电影。」没去学习电影,他选择了学习新闻。大学毕业后,张小北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也正是在那几年的工作里,他渐渐了解影视行业,发现电影才是自己的真爱,于是而立之年,毅然辞掉了体面而安稳的工作,投身到影视行业中,开启了一场不安稳的冒险。「选择以电影为职业,你就必然要学会和焦虑共存。」就算得了新冠,发着高烧,每天依旧要工作下去。这也是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对抗焦虑的经验:不要相信天分,也不要相信创作冲动,真正的创作属于每一天往前走,哪怕出现问题,退回来,然后继续往前走。当然,还有一种排解焦虑的方式:上知乎。作为知乎前 1000 名用户之一,张小北是当之无愧的骨灰级答主。从 2011 年 2 月,在知乎上完成第一个回答至今,12 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完成了 1800 多次回答。之所以能坚守科普十余年,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作为中国第一代网民,张小北依然坚信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份分享精神延续下去。「在中文互联网里面,知乎这样具有分享精神的社区,已经十分少见了。」「音乐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面 对焦虑、解决焦虑的过程」和张小北一样高产的创作者,还有「三角铁十级」的古典音乐答主 @圭多达莱佐 。十年时间里,他一共完成了 1200 多个回答。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面,古典音乐从业者要么高冷,要么不苟言笑。然而圭多达莱佐用文字证明:这些印象纯属扯淡。比如,他会很幽默地传授「如何假装自己懂古典乐?」再比如,他会用最风趣的语言,告诉你「外行如何伪装成一个大型管弦乐队的指挥?」还比如,他偶尔也会胡说八道一番,例如瞎扯「顶级乐团中敲三角铁的人是怎么选拔出来的?」看起来圭多达莱佐是个段子手?而一旦他展现自我实力,就立刻让知友折服。在现实生活中,圭多达莱佐其实是一名教师。他本名潘行紫旻,是一位作曲家,同时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助理教授。圭多达莱佐出生于芜湖,父母毫无音乐背景,家中唯一与音乐沾点儿关系的只有大伯——一位业余长号演奏者,每逢遇上红白喜事,就带领自己乐队吹拉弹唱。11 岁时,圭多达莱佐在大伯的建议下也开始吹起了长号,理由是他万一考不上大学,可以跟着大伯的乐队混口饭吃。这段长号学习生涯随着圭多达莱佐进入大学而落下帷幕,因为那时他发现自己还是对作曲更感兴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本科学完作曲接着去美国攻读硕士,硕士完成后继续读博,最终获得了犹他大学博士学位。也正是在留学期间,圭多达莱佐开始了职业音乐创作工作。2015 年,他创作的合唱作品《蒲公英》突然大火,这部作品不光让他入坑了合唱圈,也成为了中国第一部正式以单行本方式出版的合唱本乐谱。「可以这么说,这几年中国专业合唱乐谱的出版和销售,都是从我这部作品开始的。」这样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但创作焦虑始终如影随形。没有思路时焦虑;交稿日迫近,时间不够用同样焦虑。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睡眠质量急剧下降,他不得不去求助于睡眠科医生。医生说:你可以尝试一下听音乐治疗。圭多达莱佐:?好在慢慢地,他渐渐接受了焦虑,学会了与焦虑共存。「音乐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面对焦虑、解决焦虑的过程。」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为了对抗孤独和焦虑,圭多达莱佐便开始了知乎的创作,截至到目前,他创作 8 年,已经积累了 48 万粉丝。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一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知乎与他联系,并且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转学作曲,最终考入了美国和加拿大的音乐学院。「说实话,所以我觉得很神奇的是,我真的在知乎遇到了一批音乐悟性很高的学生。的确是要感谢知乎,因为不同的人都可以在知乎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我想证明自己能靠做游戏,成为正经职业养活自己」与圭多达莱佐相同,游戏制作人 @姚仙 同样也是在二十岁前,就决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他本名姚壮宪,现任软星科技总经理,更为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大富翁之父」,以及「仙剑奇侠传」之父。对许多玩家来说,「大富翁」和「仙剑奇侠传」并不仅仅只是两款游戏,某种意义上而言,甚至代表了童年和青春。在「如何评价游戏《仙剑奇侠传 1》?」问题下,他详细讲述了游戏开发的来龙去脉,狠狠来了一波回忆杀。姚壮宪也非科班出身。学生时期他就读于台北工专,专业是与计算机八竿子打不着的「矿冶」。然而他却偏偏迷上了编程,不光从早到晚对着教材自学,还冒出了一个很帅气的想法:一定要亲手创作一款游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计算机尚未普及,唯一能够接触电脑的地方是学校机房,他每天待到机房关门,然后花费一两个小时,回到位于另一个县市的家中,翌日清晨 6 点,还要准时起床去学校。周而复始,姚壮宪的扁桃体经常肿得如同一枚鸡蛋。后来他终于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并做出了第一款横版射击游戏。但是有了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由于与大宇一款即将上市的同类游戏撞车,这一作品未能上市。不知不觉,姚壮宪就来到了二十岁关卡,他面临毕业,也面临着事业上的迷茫。在「制作游戏是先有剧本还是先有地图、场景等内容?」问题下,姚壮宪仔细回忆了自己当时所面临的压力:那年我 20 岁,即将毕业走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供我读书,我成天对着电脑鼓捣,父母不明白,「这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啊?是在逃避社会吗?这样将来怎么独立,怎么成家立业?」家里条件并不富裕,我该如何证明自己能自食其力?为了兴趣,更为了证明靠做游戏也能养活自己,姚壮宪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出一个被市场所喜欢的产品。《大富翁》应运而生,一经推出,便立即大卖。不过就算做出了《大富翁》,在之后的游戏创作中,姚壮宪依旧面临着接连不断的焦虑和挫折。他曾经因为公司资金紧缺,不得不暂停了想做的事情;也曾经在开发《仙剑》系列时,几次因为资金缺乏、团队流失或被挖等问题,导致开发中断,几次都觉得会是《仙剑》的最后一代。当然,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早已掌握了对抗焦虑的方法,「独自一人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是哪失策和做不好,以及思考破局的对策。想出办法后就会觉得压力减缓,实在想不出来就安慰自己确实尽力了。」知乎是他静坐常思的后花园:「从前我在二手书店店慢慢翻书查阅资料,而现在只要登录知乎就能找到最新的技术动态。大家此分享技术,帮助后来者避开弯路,是宝贵的互联网精神。」大佬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曾掷地有声地对自己说:「我想这样在人间行走」。「人文」无意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之外,寻找人生外延,对抗焦虑的精神食粮。跟随青年创作家,来知乎「人文季」,寻找自己人间行走的底气吧。作者:李渔👇点击「阅读原文」跟随青年创作家行走人间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