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焦虑的人,做对一件事

不焦虑的人,做对一件事

育儿

编者按:

在网上看到一段火爆的文案:

如果回忆过去,我会抑郁;
但如果展望未来,我会焦虑。

我们之所以深陷抑郁和焦虑,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过去和未来中徘徊,

结果不断地失去了,每一个“现在”。

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我的来访者小六,换了新工作准备搬去上海。

 

虽然已经通过了面试,但她却每天都很焦虑——

 

领导会对我满意吗?

我能通过试用期吗?

 

尤其看到网上说,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经常裁员,她就担心保不住饭碗。

 

经过一段时间咨询后,她还没通过试用期,工作也依然磕磕碰碰。

 

但是,她的焦虑却平复了很多。

 

为什么呢?

 

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


以前看到讲就业形势的资讯,小六会吃不好、睡不好,胡思乱想。

 

但现在,她不再去看那些信息——上班时专心工作,下了班就喝喝茶、散散步、拍拍照。

 
尽管问题还在,但她不再执着于去揣测未来会怎样,焦虑减少了,内心也有了空间容纳当下的美好。
 
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有「未来的问题都解决好」,人才会不焦虑。
 
其实,那些不易焦虑的人,并非生活没问题,而在于懂得——
 
不过度为未来忧虑,集中精力过好眼前的生活。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不活在未来」,而是「活在当下」



焦虑的人,都「活在未来」
 
 
现代人活得很焦虑,是因为我们习惯「活在未来」。
  
有学者把我们所处的现在,称为乌卡时代(VUCA),即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

意思分别是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意思。
 
每当打开手机,就会受到大量的信息轰炸。
 
很多声音在告诉我们,未来又将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对生活又将造成哪些影响,需要做哪些准备......
 
并且这些信息会有2个特点:
 
1. 它们确实和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2. 大部分发生在未来,是我们当下无法直接干预的。

比如——
 
公司会裁员吗?
我买的股票会跌吗?
孩子的未来该怎样规划?
 
这些问题看起来也挺重要,但即使再着急,人也无法直接去改变它们。
  
并且,过多去关注这些信息,会诱导人们的思绪「活在未来」。
 
而这种「无法掌控」的状态,会让人变得更加焦虑。
 
当我们的精力都消耗在为未发生的事情发愁,则会导致当下的生活难以过好,也会间接导致未来变得更糟糕。
 
就像一个学生,他如果总是为「下次考试能否进步」而发愁,那么——
 
一方面,因为这个问题是永远得不到准确的答案,他的焦虑将无法停止。
 
另一方面,当他沉浸其中,就很难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功课。
 
当下的学习没做好
下次考试变得更差
人更焦虑,更难专注
 
于是,就这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那该怎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
 
最重要的是,先停下对未来的想象,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
 
正如《功夫熊猫》里的一段台词所说:
 
昨天,已是历史;
明天,则是未知;
唯有当下,才是礼物。
请像珍惜礼物一样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重获平静
 
 
打出「活在当下」这四个字时,我犹豫了一下。
 
的确,这是走出焦虑很好的方法。
 
不过,因为说得太多,也使得人们对它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大道理的层面。
 
在这里,抛开道理,我想先与你分享一段经历。
 
2020年末,正值疫情时期。

公共场所人很少,娱乐也少了很多,大家都戴着口罩,走到哪都要扫码登记,仿佛到处都少了些生机,
 
那时我的工作很不顺,一想到未来,毫无头绪,焦虑得很。
 
直到某个周末,我偶然间去看了刚上映的《心灵奇旅》。
 
影片通过讲述主角高纳死后重生的经历,来探讨活着的意义。
 
高纳原本认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开一场梦想的爵士乐演出。
 
为此,高纳焦虑过、也痛苦过。
 
经历了一番波折,他最终实现梦想。
 
曾经最焦虑的问题都解决了,可他却并没有因此好起来。
 
在短暂的快乐过后,反而感受到了空虚和失落。
 
剧中高纳认识了一个灵魂朋友,名叫“22”。
 
期间她偶然间获得了肉体, 第一次体验「活着」,让她感到奇妙无比。
 
对于「活着的意义」,22有着与高纳不一样的理解。
 
对于走路、吹风、吃披萨,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情,她都感到乐在其中——
 
走路时,就专注感受脚与地面的接触和身体的平衡;

吹风时,就闭上眼睛感受风从身体的间隙掠过;

吃披萨时,就全然地感受各种食材与味蕾的碰撞。
 
无论做什么简单的事情,她都全然在当下。

 
这一切,其实高纳也曾经历过。
 
但由于他总想着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使得心思并不在当下,无法感受这些简单事情背后,给人带来的那一份宁静与愉悦。
 
现实中,很多人都曾和高纳一样,过多地关注未来,着急与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感受当下的一切。
 
看完电影后,我的困境仍然还在,但我清晰地记得:
 
那天走出影院后,天气很好,我抬头看着蓝天白云,看了很久,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
 
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着天空了。
 
我想起一个四川朋友曾说,他很喜欢坐广州的地铁。
 
当时我觉得很费解,因为普遍人们都会觉得太挤了,很难受。
 
他解释道,因为地铁上有粤语的广播报站,还能听到身边的人在讲粤语。
 
他还特地强调,粤语的发音、音调都很好听,像音乐一样,很舒服。
 
而我则因为从小经常听,反倒常常忘了这也是值得“欣赏”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在参加活动时,我遇到一位台湾的作家,她分享了自己写的诗。
 
其中有一首的灵感是她在江边散步,看到旁边的树而作的。
 
对于广东人而言,那是一种普通得不得了的树,随处可见。
 
但她说,在台湾从没见到过。
 
从她的诗里,我能感觉到她一定对着那棵树,看了很久。
 
虽然不能一下子完全体会,但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
 
就像我去北方旅行,第一次看到下雪时,凌晨走出去,冒着寒风,用手接住落下的雪花,感受它的冰凉,看着它在掌心融化。
 
那是全然「活在当下」的时刻,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让思绪从焦虑的漩涡中抽离出来。
 
直到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正念」
 



正念:放下评判,聚焦感受
 
 
「正念」一词最早源于佛教,是一种自我观照的修行方法。
 
20世纪70年代,卡巴金教授将其从佛学和禅修中借鉴到身心健康及压力管理领域。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
 
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
 
这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状态。
 
像前面提到的「正念」的时刻,都是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
 
去看、去尝、去听、去闻、去感受。
 
为什么这样的时刻会让人感到放松和宁静呢?
 
那是因为,这一刻,人放下了评判,放下了思维。
 
我们感知世界是通过2个维度:思维和感受。
 
容易焦虑的人,是思维太强,想的太多,感受的太少。
 
想要缓解焦虑,则要做出调整:减少思维的评判,关注感受。
 
关于这一点,生活中最常见的典型,就是大人与小孩。
 
大人普遍重思维,容易陷入对未来的担忧,而孩子重感受,习惯活在当下。
 
比如下雨天,路边有个水坑。
 
孩子看到会好奇,想去踩,去玩水,会从中感到快乐,忘记了烦恼。
 
但大人会去想,这水很脏,回去还要清理,很麻烦,看到自家孩子在玩,不但不觉得快乐,还觉得烦躁。
 
你会发现,思维会关注好坏对错,会忧虑未来,但感受不会,感受只在当下。
 
所以,思维像是一条只有两个方向的轨道,而感受,则像是无边无际的旷野。
 
练习放下思维评判,去感受世界——这就是正念帮助人缓解焦虑的方法。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担心:
 
可未来的事情就不解决了吗?
专注当下会不会只是在逃避问题?
 
当然不是。
 
最近,我采访了修习正念二十多年的邓虹嵘老师。
 
他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正念如何帮助人化解焦虑、同时面对现实困难的。
 
当人处于正念状态时,会有2层作用:
 
 1.停止“糟糕想象” 
 
通常,那些我们觉得焦虑无比的事情,往往是被思维的评判「加工」过的。
 
一个焦虑的人,通常会习惯性对发生的事情发出评判,进而产生灾难化想象,这个过程通常是:
 
发生事情——进行评判——灾难化联想
 
比如:
 
有人失业了,感到自己前程暗淡,联想到以后吃不上饭。
 
有人被批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联想到会被大家抛弃。
 
有人分手了,认为自己不配被爱,联想到要孤独终老了。
 
当我们去讨论那个被放大后的问题(比如“我要孤独终老了怎么办”)时,往往是不会有结果的,只会让人感到绝望。
 
而正念的作用,并不是要帮人解决具体问题,而是通过觉察,叫停“评判”和“联想”。
 
比如在分手后,当自己冒出“我不配被爱”的念头时,及时察觉到这是一种评判,并提醒自己在此时让思维“刹车”。
 
那些不易焦虑的人,就是因为ta们并不会对事情进行灾难化想象,只需面对困难本身的样子,所以便能够坚持下去,处理好事情。
 
 2.让人专注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在《正念的奇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行禅师和好友吉姆,坐在树下分吃橘子,并谈论将来要做什么。
 
每当构想一个计划,吉姆就会深深陷入其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
 
他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还没开始吃,又开始掰另一瓣橘子塞进去。
 
他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在吃橘子。
 
直到一行禅师提醒他,最好先把含在嘴里的橘子吃了,吉姆这才反应过来:
 
似乎刚才的自己并不是在吃橘子,而是在“吃”思绪上的计划。
 
吉姆明白了当中的道理,开始专注地吃那一瓣橘子,自觉地咀嚼、吞咽,品尝橘子的味道。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了,一行禅师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里的四面高墙,于是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
 
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

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
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

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如果吉姆在狱中为未来去发愁,那么他的精神很快便会崩溃。
 
相反,当他放下对自己命运喜忧的评判,把注意力放在行坐卧立这些日常之事里,他便能度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只有把当下过好了,未来才可能好转。
 
在我自己的体会里,当放下评判,意味着我们可以和当下一花一草、一举一动产生深刻的联结。
 
每一份联结都是一段深刻的关系,而关系,则能滋养人,给人安定与力量,以更好地去面对挑战。




 写在最后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飞速发展科技与网络技术,信息爆炸塞满了我们的大脑。
 
现代人的焦虑,就像是我们思维走得太快,把感受甩在了后面,让自己“丢了魂”。
 
正因如此,《心灵奇旅》才会如此冲击心灵,活在当下才如此重要,正念也才如此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生活不仅仅是那些未来的目标,还有当下的一切。
 
最后,分享一首谷川俊太郎的诗《活着》——
 
活着,所谓现在活着
那就是口渴
是枝丫间射下来耀眼的阳光
是忽然想起的一支旋律
是打啧嚏
是与你手牵手

活着,所谓现在活着
是此刻狗在远处狂吠
是现在地球的旋转
是某处生命诞生的啼哭
是士兵在某地负伤
是秋千在摇摆
是现在随即成为过去

活着,所谓现在活着
是鸟儿展翅展翅
是海涛汹涌
是蜗牛爬行
是人在相爱
是你的手温
是生命
 END 


点亮「在看」,享受当下每一分钟。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 今晚8点  李仑专场直播 -  


你一定听说过

【团体治疗】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

不同视角信息、情感的碰撞

对关系问题有十分充分的觉察


如何拥有团体的视角?

怎样从学习者升级为团体带领者?

作为团体咨询师重要人格特征有哪些?


今晚8点👍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学会创立者

【李仑老师】直播在线分享

如何成为高胜任力的团体带领者?


❗精彩干货分享  点击下方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焦虑的北京中产,为什么都去珠海重新开始?3.17世界睡眠日——这8篇文章,让你不焦虑,更从容一个人焦虑的本质:容错率太低男人爱不爱你,做一件事就知道了!!!不焦虑的人生,可能吗?为什么明明很累,却不敢停下来:怎么做才能不焦虑?焦虑的年轻人,靠雍和宫手串“转运”?重访西班牙(7)-迦太基的司令部从公立体系的南京外国语申请到顶尖美高Concord Academy, 不焦虑的美高申请长啥样?学校不鸡血、家长不焦虑,这位非典型学霸的“逆袭”之路如何炼成?中产不焦虑指南:排名赶超985,一年花费仅10万的留学,有多香?高情商的人,如何在恋爱中把每件事都做对的?她大专毕业,从负债10万,做拚多多全款买房:有远见的人,都在做这件事不焦虑的人,做对了一件事喝了心情好、不焦虑也不心慌的玫瑰花茶,我就是被骗N次也要喝到!月亮和乐乐:读上野千鹤子的《始于极限》——写给婚恋焦虑的姑娘们过得越来越好的人,都做对了这4件事不自律以后,我再也不焦虑了焦虑的北京中产,怎么都跑去珠海了?古巴行 (1) - 初识古巴,世外桃源 Vinales让人容貌焦虑的 1 个主要原因,明星网红也有「鸡娃」不如「机智带娃」,分享一种很新的带娃方式,不焦虑不摆烂受够了熊孩子绘本满地扔!孩子爸拦住要发火的我,做了一件事……女性九价焦虑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美好的另一面在皮肤科,全国最焦虑的女孩学会自救雍和宫手串,割了多少焦虑的年轻人1 种让人焦虑的思维模式,很多人都有,看看你存在吗?沁园春 雪哪句话让你突然不焦虑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同读一本书:如何不焦虑、不内耗地与孩子相处? | 今日直播多多八卦王室《备胎》: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想比同龄人显老10岁,做这一件事就够了!吃一口忘掉焦虑的“焦绿酥”来了!层层起酥,吃出6种味道人生起跑线各不一样,做对3件事,让孩子从容奔跑!昨天俺LD跟儿孙去威斯勒Whistler滑雪 孙女去Cypress滑雪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