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重磅金融数据出炉!居民存款少了1.2万亿,新增贷款下滑…最新解读来了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较上月明显下滑,保持同比多增势头。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4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幅下滑,信贷节奏趋于平稳,也反映出经济向好回升下持续加码宽信用的必要性在下降。接下来,对于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还需进一步稳固。
一季度往往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近三年来,4月新增信贷规模均较上月存在大幅下滑。今年4月,新增信贷规模同时受季节性因素和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呈现出规模较上月显著回落,但保持同比多增的态势。
“不建议过度关注单月的信贷数据。”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说,可以考虑综合对比信贷累计增量,抵消掉季节性因素并滤除月与月之间的波动。今年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为11.3万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前年的累计增量,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从当月新增信贷结构看,4月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票据融资同比少增说明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且结构不断优化。4月居民贷款再次下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说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保持同比多增。分结构看,政府债净融资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仍为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力。
数据显示,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多增72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9亿元,同比少减44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3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19亿元,同比多增73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同比少减121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同比多63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93亿元,同比少173亿元。
温彬指出,4月财政政策前置发力,政府债净融资占新增社融规模的37.28%;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新增社融规模的36.32%。此外,当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有所改善。
“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4月新增社融各分项普遍实现同比多增,仅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同比有所少增。”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环比均为少增,这主要受城投融资监管趋严,以及贷款利率偏低导致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下降影响。
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较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推动M1与M2剪刀差较上月收窄。普遍观点认为,这反映出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资金活化程度不断提高。受去年基数逐月抬升的影响,预计后续M2同比增速还将回落。
对于M2同比增速回落,温彬认为,一方面是4月住户部门存款减少1.2万亿元,主要原因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另一方面4月份财政存款增加5028亿元,财政资金回笼制约了M2增长。
今年以来,人民币存款的高增成为M2同比增速的重要支撑,而4月人民币存款从上月的增加转为减少。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住户部门存款减少更多反映了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有所改善。”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服务消费的发力,叠加线下消费场景回到正常,带动消费意愿提升。此外,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末稳步回升,说明住户部门存款也有向投资端释放。
校对:王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