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地说,今年我们有些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日子。所以前几天,我们发布了一个征集,想听听后台的读者们跟地震有关的记忆和故事,更想知道,15年过去,你们跟地震相关的故事有了怎样的后续。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映秀漩口中学,一面钟的时间定格(张雷 摄)那天是不知所措的一天,不知道发生了多大的地震,不知道震级意味着什么,学校的围墙倒了,教室的楼裂开了,周围的房子倒了,同学被妈妈爸爸接走了大部分,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大雨里躲在乒乓球桌下,看着老师们冒雨用油布搭起并不坚固的庇护场,然后带着小伙伴们转移到钢架餐厅里,睡在餐桌上听着广播睡着了。地震十周年的时候,碰到那年的班主任,他对师娘说:“这是地震那天最勇敢的女孩。”那年上小学一年级,地震之后第一个想起我的是我的外婆,她冒着很大的余震危险,骑三轮车来接正在学校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外婆现在身体依然健康,下个月会来参加我的本科毕业典礼。北川中学旧址。原有建筑残骸已被推倒、清理,变成了如今的小山堆(张雷 摄)
老家东北,08年在绵阳西南科大读大三。地震时,我正在网吧上网,跟着人群冲出去后,看到周围的房子都在摇晃,有人被倒塌的建筑砸伤,唯一的念头就是去找女友,在外风餐露宿了六天。后来找到了女友,遗憾的是,没能走到最后。如今我们已各自组建家庭,在老家工作生活。坐标成都,那年大三,正上自习,突然感觉有人在摇桌子,一群人慌不择路往下跑。一操场的学生,手机信号时好时坏,好不容易给家人和他打通电话报平安。几次余震稳定后,我没有犹豫,就去了学校门口坐车,平时一个小时车程,那天感觉格外长。除了卖水卖吃的的超市,路上的店都关门了,是我从未见过的成都。最后,见到他的那一刻,我心里终于踏实了。爱就是走很远的路去见另一个人。相恋三年,今年我们分开12年了。那年我14岁,上初二,午睡后刚起来,正准备帮同桌挪桌子,却看到她的桌子剧烈摇晃起来。我疑惑桌子为什么会自己动,猜她桌子抽屉里是不是有只猫,或者别的小动物。同桌突然就往楼梯口跑去,我又疑惑她为什么要跑。这时好朋友突然出现在我身边,拉起我就跑,我很呆,问她为什么要跑?去哪里?好朋友,一言不发,只是拉着我向前冲,从三楼到二楼,已经人挤人,我终于感受到整个大楼都在剧烈晃动。人太多,站不稳,却也倒不下去。在楼道上缓慢前进时,我心里一边害怕,一边默默念叨,真是个豆腐渣工程。但更被好朋友感动,她拉着我的手在人群中前行,一直不曾放开。那年,来自四川的我在上海上班,地震一样有震感。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四川德阳家里的奶奶,告诉她震源和级别。奶奶很骄傲,觉得我信息准确,比当地人还先知道信息。后来我浪迹天涯,去了国外,又坚决回到四川工作四年,离老人近点。过了这些年,奶奶去年已经走了。2018年4月,北川县安昌镇,一对再生育的双胞胎儿子在扳手腕(视觉中国 供图)
2008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年。那年我初二,5·12大地震,父亲作为党员捐了款。奥运会时,我想耍小聪明不学习,频繁去客厅看电视被父母训,让我做作业去。中秋节左右,父亲意外去世了。从此以后,家国大义就和我的小小世界挂了勾,我说不好我缅怀的是什么,但每年每年,我都会格外在意这个日子。可能还是自私吧,仿佛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个日子,我就还是当年那个小女孩,背影虽然单薄,但仍踉跄着往前走着。伤痕虽在,但仍是不想忘记的伤痕,是被爱与爱着的伤痕。那年四岁,在成都上幼儿园,被老师叫起来一股脑往楼下冲。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地震,也不知道它有如何大的破坏力,班上小朋友讨论,“是不是有大石头从楼上滚下来了”,“是不是有挖挖机(挖掘机)来了”。童言无忌。后来看过纪录片,买过《三联生活周刊》汶川地震十周年刊,去过新北川很多次,吃过映秀的樱桃,很甜很甜。现在我在北京上大一,十五年,愿一切都好,再无天灾。在新北川县城,每个居民能在5分钟内到达一处公共绿地(黄宇 摄)
重庆离震区还有好几百公里,地震以后的数个月,我才从悲伤、愧疚、恐惧的情绪里拔出来,在床边摆个倒立的矿泉水瓶,成为好长一段时间里的习惯。还记得当时的央视记者李小萌在路上偶遇老乡,一个执意要回山上家里去看看,还能找到些什么东西的大爷,一个挑着瓦砾堆里翻出来的腊肉啤酒下山,失去老婆孩子和母亲的男人……直到今天看到这段采访还是忍不住流泪。那个大爷当年68岁,今年该83了,希望他还健在,并且安享晚年,没什么病痛。2008年5·12第二天,在成都的我们恢复上班,大家都无心做任何事情。看了一整天新闻报道,泪流满面。公司地处市中心,每天从早到晚,救护车呼啸而过,持续了大概一个月。到现在都记得一个人,说着一定要活下来的一个人,被救出来后,却还是没能撑住。后来辗转了解到,他新婚怀孕的妻子宝宝也没能保住,姑娘后来去了深圳,消失在人海里。希望大家一切都好。2008年5月,绵阳九州体育馆,北川逃出来的背着孩子的母亲(黄宇 摄)
每年的这几天,我都会过得很恍惚,虽然亲身经历,但因为有家人的保护,我从没去在意那些细节。前两年抑郁找上门,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当年妈妈也有抑郁症状,尤其是在那一天。而这却成了我这一生遗憾的开始,我在等风,也在等您,您还好吗?我亲爱的母亲,我是那个一直长不大的孩子……地震后,我们的家乡是山东援建的,特别感激。多年以后,在一次线上讲座中,遇到一位山东小妹妹,我提供了她毕业论文的调研数据,也算是回报了他们!我是四川人,2008年5·12,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我在河北保定上班。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在哭,想回四川当志愿者,联系上机构,说我专业不合适。当年7月份,我报名了北川的大学生村官,9月就去了北川老县城,碰上地震次生灾害泥石流,在板房区救灾、发放物资、做资料,去已经是废墟的老县城拍照留存资料……再后来,见证新县城选址、开工、建成、分房,全国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拔地而起,也认识了许多从地震中走出来的朋友,见证了大家从人走出来到心走出来的过程。十五年了,我仍然在北川。跟我一样,从2008年来了就没有离开的人还有很多,也有人离开了,但心一直挂念北川。“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里的场景,将人们带回了地震时刻(黄宇 摄)地震后我老公作为军人,从东北到绵竹支援了三个月,在帐篷里经历了数不清的小震。家里一直保留着当年送别时乡亲们塞的纪念品,老公说他很喜欢竹子,一直用作微信头像,应该是受到四川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感染吧。坐标重庆,2008年5·12的第四天,我带着一车蓬布先到绵阳,然后去平武,目之所见恍如置身灾难电影之中……然后我每周去两次,再后来一周去一次,再后来两周去一次,一月去一次,两月去一次,半年去一次……上次去是2015年。上个月,我见到了地震时来过抗震救灾的军区叔叔,聊了很多。回忆起来总是会哭,那些就在眼前却救不出来的孩子,那个在废墟上读书的女生……灾后的那段记忆,真是黑暗,余震要躲,堰塞湖要跑,瘟疫要防,抢孩子要警惕。每一个都是怕的。好感叹啊,一下子十五年过去了,好遥远,又好似昨天。2008 年 5 月,地震发生后心理学专家聂含笑抱着北川女孩唐静,唐静是地震当日北川一所小学内得以逃生的孩子之一,她的父母在地震中遇难(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视觉中国供图)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我们班被选去录课室参加默哀仪式的直播。我那时只是随着情境低头默哀,但随着我渐渐长大,才明白2008年5月12日是怎样的一天。那年,我读大学。事发后,我捐了三次钱,掏空了两个月的生活费。爸妈商量了,告诉我,他们决定领养一个汶川孤儿,已经去民政局报名登记了。我是独生女,第一次觉得,父母那么有大爱。可惜又庆幸的是,没有孩子需要我们领养,他们都被安顿好了,盼他们如今都过得好。2008年5月,我在迪拜,记得当时是中午,一回宿舍就看到凤凰台黑白电视滚动播出地震新闻,连续播了几天,当时离开家已经很久了,新闻发生的事情很遥远。后来的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忍不住去找相关的新闻,祝愿地震幸存者都过得平安快乐。2008年5月17日,映秀镇的一家网吧在地震中坍塌。一位父亲前来寻找被掩埋的孩子
早上路过小学,看到小学生们在演习,才忽然想起明天又是一年5·12,作为亲身经历的绵阳人,每年5月12日看新闻都忍不住被触动。日常生活交谈中,世界好像也习惯性地被分为了地震之前和地震之后的时间。2008年这个时间点成了不同人不同生活的分水岭,那年除了地震,还有奥运会、金融危机。这之后的世界似乎更好了,但生活也越发困难了。昨天,五岁的女儿回家说:“明天要穿班服,幼儿园要消防演习,过几天要地震了”。我忙想解释,不是过几天要发生地震,而是15年前的5月12日我们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可刚想张口,就哽咽了。在看白岩松和柴静的书,每到写地震那段,我总是跳过,不是不想读,只是看到那几个字,就泪流满面,想起红白镇小学那一排排的书包,真的是不愿想起的痛!原来有些痛,时间也没有办法抚慰的。2008年5月18日,从北川撤离的母女俩终于睡上震后第一个安稳觉
2015年,我去绵阳出差时专门去了一趟地震遗址,带我去的摩的大哥非常平淡地说,他家就活了他一个,孩子老婆爹妈都没了。当我流泪说不用找钱的时候,他反而笑呵呵地说,没得事。15年后,在北京,读研,原来都过去这么久了啊。好好活着的人要继续生长啊。北川中学 2008 年初三 ( 二 ) 班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来老县城祭拜逝者(黄宇 摄)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