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来,有一种父母真的见不得孩子好……

原来,有一种父母真的见不得孩子好……

公众号新闻


最近,朋友小昭有个困扰:

她发现,不知为何,当自己跟父母分享一些开心或幸运的事时,他们不是祝贺,而总会打击她。

好像,她不应该那么开心,那么幸运一样。

而且从小到大,这种情况很常见。

比如,节假日和好友聚会,母亲总会不高兴,觉得只要有时间,女儿就应该陪自己。

赚钱后第一次买好看的名牌连衣裙,自己很开心,母亲却“泼冷水”:“你穿成这样干什么?”

.....


这些事让她有种奇怪的感觉:

“我的母亲好像有点讨厌我,甚至恨我。”

不仅小昭有这样的经历,不少人成年后发现:

好像有一种父母,见不得自己的子女好。

更准确地说,是他们一方面希望你好,给你很多帮助,但另一方面,看到你好,又会不舒服,言行不一。

很多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见不得子女好”的情况呢?

实际上,家庭中有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却极易被我们忽略——

亲子之间的隐形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心理虽是双向的,但在父母对孩子之间更为强烈。






很多人会觉得疑惑:我那么爱孩子,怎么可能见不得ta好?

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潜意识里,自己对孩子一直是有矛盾心理的:

一方面希望孩子好,付出很多,给ta创造好的条件和机会;

但如果孩子过得太好,自己又会不舒服,觉得ta们太顺了,刺激了自己的自尊和过往。

这种不舒服来自于哪里呢?

一次聚会上,某个朋友分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从今年起,她年仅7岁的女儿越来越少说话,情绪总是低落,医院评估有抑郁倾向。

这让她难以接受。

女儿原本挺正常,挺活泼的。

后来才发现,可能是因为她和女儿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她从小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管教极严,没有感受到多少快乐。

为人父母之后,儿女双全,过得也不错。

她说,自己想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所以在生活中总是偏袒女儿。

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是女儿优先。

但奇怪的是,女儿却觉得家里最严厉的就是“妈妈”,非常惧怕妈妈。

她很委屈,自己明明已经一碗水端得很平,甚至偏心女儿。

连儿子都对自己有意见了,女儿反而不领情。

女儿为什么害怕妈妈呢?

一个细节让人瞥见真相:

虽然在生活方面,妈妈对待两个孩子看似非常公平,但每当孩子发生争吵时,妈妈却总是下意识觉得,这场“战争”肯定是大女儿挑起的。

因为儿子哭得很伤心,女儿却很淡定。

爸爸的表现则完全相反。

他会温柔地抱起看上去没什么事的女儿,安抚她。

妈妈看到这一场景后,对年仅7岁的女儿说:你别装了,你又没受伤,我知道你有什么心思。

看到妈妈犀利的眼神,女儿百口莫辩,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心机很重的人,故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关注。

这给幼小的她带来巨大冲击,更不喜欢向人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了,越来越封闭。



为什么母亲口口声声说要对女儿好,真正到了有矛盾时,又觉得女儿装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内心深处有个冲突:

一方面,她的确是想去爱女儿的,但这种爱带着很多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心理意义。

她把自己童年对爱的需求,对关注的渴望,都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于是,她对女儿好,其实就是对小时候的自己好。

但另一方面,她也会“恨”自己的孩子。

因为她曾经也是女儿,但自己的女儿拥有的爱,是她小时候完全享受不到,想都不敢想的。

特别是来自父亲的偏爱。

每一次冲突,孩子父亲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到女儿这边,而在母亲的童年记忆里,一样的事情发生后,被训斥的总是她。

这时,这位母亲看到的是,那个幼小的,即使被伤害,也无人在意的自己。

这让她原拥有的对女儿的爱意,被强烈地羡慕,甚至嫉妒吞噬,侵蚀。

她对女儿的偏心只是表面,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对她的羡慕,或者说“攻击性”。

在无法抑制时,她也会直接表达出来,而这根本上是想表达:

我跟你同样是女孩,为什么你那么幸运,被那么多人宠爱?

我却没有。

越比较,就越难受。

由此引发的竞争心理,非常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发展。

而这种竞争不仅发生在母女之间,其他家庭成员也是如此。






除了因过往经历导致心理不平衡,嫉妒孩子导致关系紧张之外,自尊心和控制欲太强,也是很多人无意中会给孩子的人生“使绊子”的原因。

网友影子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今年已经35岁了,但很多事情还是要听父亲的。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很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

但每当他要挑战什么,例如接一个难的项目,父亲非但不鼓励他尝试,还总习惯性打击他:

“就你,真做不好!”

“你懂什么,这方面我比你强。”

“不是老爸打击你,你真不如年轻时候的我。”
....

长期下来,影子做事越来越没自信,畏首畏尾。

也许是父亲在人生中曾遭遇一些挫折,被外界认可度不高,导致缺乏自我认同,所以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会抓住一切机会向儿子表达:

“你不如我”,“你跟我比差得远”这样的评价。

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缺失已久的存在感。

虽然他把自己缺失的自尊心建立在与儿子的比较上,但他内心也是恐惧的。

他担心儿子一旦做得好,超越了他,就失去了这种填补自己自尊心的重要来源。

所以他无意识中,总是会去阻拦儿子的成功。

同时,用这样的方式,他也可以实现对儿子人生的掌控,满足控制欲。

影子成长中的重要决定都受到父亲的影响,或者说“干涉”。

而他潜移默化也会觉得,父亲是比他更厉害的人。

直到有一次,上司告诉他:“我觉得你明明很有能力,但就是不自信,真的可惜。”

他才开始觉察到,他的自我认知在长时间偏颇的打压下,失去了客观的视角。

因而放弃了自己的优势,遭遇更多的挫折。

这样的父母,就像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一样。

母亲把女儿的婚姻之路堵死,又把儿子弄成了一个丧妻的可怜人,目的就是让子女过得比自己“惨”。

这样,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守在母亲身边,一辈子被母亲掌控。

现实生活中,这类父母对子女控制欲太强,总是希望子女需要自己,依赖自己。

而当子女争气,有能力摆脱他们时,他们就不自觉地处处搞破坏。

这种暗戳戳的亲子竞争,甚至连父母自己都难以觉察,结果就造成了对孩子的隐形攻击

例如:

  • 打击批评:总喜欢无意间奚落,嘲讽,贬低,否认孩子的成就等;


  • 故意激惹:知道孩子的敏感点,总是能轻松地激怒孩子;


  • 控制欲强:比如喜欢用关系威胁如果不满足他的期待,就要和孩子断绝关系;


  • 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之优点,甚至自己孩子比自身优秀都不行。

......

如此被父母攻击的孩子,会在家庭中产生难以觉察的,很深的内疚感。

潜意识里觉得,过得太好是不对的。

过得比父母太好,反而对不起父母。

所以他们不敢成功,不敢追求和表现自己的幸福,因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样对于父母,对于孩子,都无比可惜。






那么,我们如何觉察和应对这种天然存在的“亲子竞争”带来的影响呢?

其实,人有嫉妒心很正常。

父母与孩子,特别是同性别的亲子,一直存在潜在竞争,不需要过度在意和回避。

关键是,这种竞争是良性发展,演化为父母孩子的彼此认同;还是走向恶化,使亲子关系渐渐变得疏离,影响其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积极、健康。

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父母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

所以,父母的人格健全程度,对自身心理的觉察,对子女成长的影响非常重大。

从父母角度出发,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增加自我觉察:

好好地看看,自己面对孩子时,那种莫名其妙的“不舒服”来自哪里。

反思人生经历中的挫折与创伤,给自己的个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如何继续影响着你的亲子关系。

特别是,回溯下自己原先家庭中继承的不安全感和低自尊,克制自己因此发展出的“控制欲”。

因为,这很可能成为你和孩子产生过度竞争心理的原因。

只有充分的自我觉察,才能最终做到分离个体化:

家庭成员之间学习把对方当做独立的个体,接纳ta与自己的不同,尊重其发展需要。

允许孩子脱离家庭,从共生走向分化,形成独立的个性和目标。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意识到,“父母的爱”并非是完全的、绝对的谎言。

他们本意或有爱孩子的意愿,但自身却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真正的爱的能力。

一部分时代原因,让许多父母没能拥有一个物质更为丰富的童年,受教育的机会。

还有的因自身条件有限,没实现人生目标,一生比较平庸,而又没能很好地疗愈自己。

因此,当他们看到新时代的孩子,拥有特别优越的条件,受教育的机会,能力也超过自己,过上了自己想象不到的幸福生活后,一方面欣喜的同时,也会产生内在不平衡的心理,做出无意识的破坏性举动。

目光短浅的父母可能会极力反对孩子的自主选择,认为自己曾经的经验才是最正确的。

有的则会打击孩子,让孩子无法为自己感到骄傲,而是因不足而难过,自我厌恶,生活不幸。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一定要记住:

你是你自己,你不是家庭的工具,你无需时刻回应家庭的需求,被迫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无论家庭中的竞争关系给你造成了何种影响,你需要做的是,

用客观的方式看待自己,用健康的方式关爱自己。

关注自己的需求,接受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体验。

常常问问自己:

什么样的事能让我快乐?

我最看重什么?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你才不会在家庭的隐形竞争带来的不安和矛盾中迷失。

永远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不要忘记,父母也是人,他们本不完美。

孩子也是人,他们终将独立,成为自己。

接受家庭中存在的适度竞争心理,可以让每个人都更具备完善自己,追求自我的动力。

而父母接受对孩子的隐形敌意,接受彼此都是独立的存在,才能更好与之分离,各自拥有更好的人生。

想和你分享伊能静在采访中的一段话:

以前有人跟我说,你的孩子将来会飞走,我不相信的。

可是后来我觉得他不但会飞走,而且你得给他安好那个翅膀,让他飞走。

儿子18岁生日后,她给儿子写道:

得体的退出,是妈妈给你最好的爱。

无论什么时候你回头,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如今,她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角色,是一个“守望者”。

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独立离开你,完成自己的人生。

如此,父母才可以勇敢地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注:文章中出现的咨询案例均经过处理和改写,不涉及个人隐私。

作者:林音lili,存在人本·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在读硕士,著有畅销书《走出心无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插图:本文插图原作为个人收藏,想购买相关画作及了解其他更多画作信息,欢迎加入"蓝袜子艺术赏析群"。
在"赏析群"里,喜欢艺术的朋友们一起欣赏画作,分享日常,还有无底价0元拍卖活动。如果您喜欢艺术,添加
下方蓝袜子微信,并回复“入群”,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
添加蓝袜子微信

好课推荐




强大的大脑,让我们习惯于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绪,但过分的压抑,让很多人开始焦虑、抑郁。越优秀,越焦虑。


为什么,身体变成了只会工作的机器?生命变得像一潭死水?为什么我们不再像原古人一样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也许我们应该重回生命之初,看看舞蹈的本质——自由表达,在原野上自由自在的舞动身体,找回那种特别朴素、特别本质的生命力。

一朵花不会羞涩,一枝树没有跳舞的难题,我们把自己遗忘了很久……


那就跟着现代舞大师高艳津子老师来跳舞吧,在舞蹈中放下面子、放下标准,放下成见,卸下那些所有强加给我们的束缚,自由表达。


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是你想要的,也是现代舞在追求的。


只有放下大脑,生命才能全然打开。——高艳津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了解课程详情




今日推荐好书






【内容简介】



优质文章推荐



会找乐子的人,生活要有趣得多

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更容易遇到灵魂伴侣

如何做到灵魂无烦恼?

亲密关系中最忌讳的一件事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教育】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一生:这些人物传记值得孩子一读哪个瞬间,你发现父母真的老了早餐只吃一碗面条?别再这样吃了,对健康不好……瑜伽大师张佳音的见证!瑜伽,到底毁了多少女人?不为人知的内幕!最美女州长钟阳:曝私生活糜乱,勒不紧裤腰带,连“第一颗扣子”都没扣好……儿子好心用DNA帮父亲寻亲,却发现他是个枪杀父母完美越狱的通缉犯??来自摇滚黄金年代的见证经络保养瑜伽:40岁+女性必练,专为气·血差、关节痛、肚腩大、脸色黄、睡眠不好……做人永远别得瑟,多的是见不得你好的人要整你!“黑马情侣”共吃一份饭,月花费1500,男生说谈恋爱不花钱还省钱,女生说他对我很好……盖厚被子好还是薄被子好?原来这个重量的最助眠!震惊!阿富汗人把加拿大政府告了:你们对乌克兰人比对我们好……铁凝当选副国级,她对“会做人”与“不会做人”的见解,真精辟!身边人“见不得你好”的标志,占一条就拉黑腿上没毛,办事才牢巴厘岛事件:女方超高颜值曝光,男方工作或见不得人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人民群众过点好日子!单单一句“郭沫若1976年写的《水调歌头》”,一百年后会害死历史学家的关注结果,还是注重过程,你属于哪种父母?名校学生走上不归路?父母们的噩梦:孩子好好的,怎么变成这样了...有一种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好父母都懂得这个相处之道“女儿2岁,我对她说,不到天亮不准回家”:这种父母,不发脾气却更伤人没有一个优秀孩子真的在放养中长大,若父母从无远虑,那孩子必有近忧摩洛哥 看图说话(下)经·络保养瑜伽:40+女性必练,专为气·血差、关节痛、肚腩大、脸色黄、睡眠不好……嘴里像藏了「垃圾桶」,有一种尴尬叫做:你一开口就输了……阎崇年讲给孩子的明清史,值得每个孩子好好阅读!巴铁喜获中国交付航母杀手,印度航母真危险了净干些“见不得猴”的事儿!云贵川三地的金丝猴怎么回事?一位穆斯林医生生命的见证:在祂那里,我第一次经历到了爱!皮尔斯布鲁斯南:携妻吃饭遭羞辱!见不得别人恩爱?如果养孩子能从头开始该多好……数学卷王再出手,做个玩具竟引得孩子们天天抢着刷题!隐藏35年的父亲竟是陈道明?出道多年不拼爹不炒作,实在太低调!雷佳音:我和陈赫是大学同学,但他看不起我,我坐电梯他就走楼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