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刷屏的短片,今年最佳
山东淄博,一夜爆火。
而淄博之所以受到人们追捧,绝不只是当地的烤串和小饼的独特风味。
人们爱得,更是那里的淳朴和好客。
而在无数的流量狂欢里,就藏着一则被忽视的动人消息:
图源:西部决策
“淄博快递员日发万斤炒饼,150名京东快递小哥被紧急派往淄博助力维持正常的运转。”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京东快递小哥们的支援消息了。
似乎被需要的地方,总能得见他们的身影。
一座城爆火的背后,靠得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
这些人或许平凡,但就是他们的平凡之举,才撑起我们生活的有序与丰富多彩。
很感慨。在这快节奏的当下,总有那么多类似的感动上演,仍有这么些相同的无声陪伴。
这两天的朋友圈,又被这样一支短片刷屏了,讲的还是一群平凡人的故事。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那些时而被忽视的平凡与坚守,去感受那些最简单的纯粹,也是最为踏实的陪伴。
“他”的选择
在云南的小村子里,老李可是名人。
“老李,老李!”有人举着家禽,有人捧着手工编物,邻里八乡一大群人拿着当地特产追赶着老李。
故事还要从老李“成名”的那一夜说起。
老李直播卖货的片段被网友制成了鬼畜视频,一夜爆火,网友都叫他“蓝莓王子”。
这下子,所有的村民都希望老李能帮忙卖出自己家的特色产品。
可网红,有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给我来一斤公蓝莓,不要母的,谢谢!”
“蓝莓可以买来放生吗?”
“我不信!免费发货,打我脸好吗?”
“啥子叫母蓝莓嘛”,老李看着直播间实时滚动的留言懵了。
可流量变不成销量,老李只能看着人数爆满的直播间干着急。
专业的事,毕竟还要有专业的人领路。
“蓝莓不分公母只分大小,每一颗都是科学筛选,大果实在、小果实惠。”
“不能放生啊家人们,咱们的蓝莓摘下来就是熟的,生的我们可不卖啊。”
“全程都是冷链运输,而且保熟保甜是我们京东认证的云南高山蓝莓。”
在采销员的专业讲解下,热闹的直播间里越来越多的网友在了解蓝莓采摘、运输的具体环节后开始下单。
直播间里,火热依旧。
“他”的坚守
清晨的一声惊雷,吵醒了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收音机里传来“天有大雨”的预报消息,惹得人心里直忐忑。
内室里描画妆面的新娘,今天就要出嫁了。
她低着头看着手机上跳出的消息提醒,走到窗边张望着。看着漫天的大雨,神色里又泛起了焦灼;
支教老师拿出透明胶带,把破旧的书页细心粘好。
听着教室传来的读书声,在走廊时不时抬手看表。也不知道学生刚才问自己的问题,今天能不能给出答案;
阁楼上的爷爷,一会儿紧盯着手机消息,一会儿又看着正在手洗衣服的奶奶若有所思。
看着爱人发红的手腕,爷爷神色里满是心疼,他应该有了什么自己的打算。
整个村子里的人似乎都在等着些什么,期待又焦急。
可窗外这雨下得是又急又大,半点儿停歇的意思也没有。
所有人都在担心,这瓢泼的雨会浇灭心头的期待。
村口驿站的快递小哥,还在忙活着。
刚才还在一件又一件地往车里搬运着包裹,这会儿就开着小车准备挨家挨户送快递了。
土路本就不好开,加之雨下得大更是泥泞不堪。
小货车前轮陷进水坑,无奈的小哥看看表心里也直发急。下车找来木板,拼力尝试着。
“——有人找”伴着一声呼喊,快递小哥出现在村民们的家门口。
新娘接到了给父母买的项链,老师拿到了给学生买的教材,老爷爷也收到了一台新的洗衣机。
焦急的神色展眉不见,挡不住的欣喜爬上人们的眼角眉梢。
送完这批快递,小哥还得赶回站点。
站点的排班表上,写满了同一个名字。
他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村子全部的快递收发。
这本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了,是人们的期待让这一天变得特别。
而每一个特别的一天,构成了小哥平凡的工作。
“他”的承诺
女孩是名客服,揉着酸涩的眼睛,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一阵电话铃,把女孩唤了回来。
“能加急送一下靶向药吗?我老伴明天一早就得用!帮忙想想办法谢谢啊。”
彼时,受特殊环境影响,交通层层封控,多地物流几近“瘫痪”。
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各种困难也找上了门。
有人急需生活物资的补给,也有人需要的是救命的药。
扭开台灯、戴上耳麦,女孩刚一坐下就投入到团队的协调工作中去了。
有人对接医院、有人汇总信息,所有人都在不停歇地想办法。
关乎生命安危,每一分钟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联系到了,会由咱们的小哥连夜送过去!”
在一片欢呼声里,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一条条电话线抢跑生命的通道 ,背后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些竭尽全力的故事里,相互信任是最大的底色。
窗外夜色正浓,一盏盏亮起的灯,串联起千家万户的迫切需要。
“他”与“我”的距离
马上就要到618了,这一天,是京东的生日。
而2023年的618,也是京东的20周年庆。
为此,京东打造了这样一支短片,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宏伟叙事,讲述的是三个普通人的故事。
我们发现,每一个“他”,都是京东55万员工的缩影。
然而纸短情长,几分钟的短片诉说不尽这20年的陪伴。
不只是短片里的三个人、三个岗位,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背后,还有无数人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平凡岗位。
师建廷和张焕荣是达达快送的一对夫妻骑手,今年已经是他们的第七个跑单生涯了。
做骑手之前,夫妻俩在北京经营早餐摊,对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几乎不用看导航,就能找到准确地址。
如今,他们把这份优势充分发挥在跑单这一行里。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今年春节,是他们留京配送的第四个春节了。
年货节的订单多,有很多骑手像他们一样,选择春节留守在岗位上。
他们放弃阖家团圆而选择的坚守,让更多的家庭更好地享受了一个舒心的团圆年。
2022年,达达快送年活跃骑手已达100万,全年配送订单量超过19亿。
支撑起这个庞大数字的,是无数骑手日复一日、风吹雨淋的坚守,也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选择。
王宪博是京东物流的一名家电送装工程师。
正式上岗之前,王哥经历了两个多月、至少35课时的培训,从专业技能到服务礼仪,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考核。
王哥不止一次遇到过不太了解网络电视功能与使用方法的老人,他就一户户细心地教。
他们是“我们”眼中的“关键先生”,而在他们眼里,让这些与互联网存在天堑的老年人群体重新连接起生活,就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儿。
目前,京东现有超过10000个送装工程师,为消费者节省安装等待时间近600万个小时。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的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让更多的“我”有更好的体验,才有了“他”们的选择。
看到的是“他们”的故事,可这又何尝不是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原来,在无限拉近的关系里,那么多关于“他”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与“我”有关。
京东20年,一路相伴
无论是偏远乡村享受到同样优质服务的村民、拿到救命药的奶奶,还是足不出户就能买到高品质生鲜的网友,正是因为无数“我”的需要,才会有那数十万京东人的日夜兼程。
在多年以前,还没有“用户体验”这个概念,京东只觉得让用户满意是一件非常基础又必须要做到的事儿。
即便过了20年,在今年的618,京东仍致力于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购物体验。
这二十年里,京东始终保持与时代同频。
彼时的京东,还只是中关村里的三尺柜台。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京东决定转型线上。
尽管转型初期的路并不好走,但在摸爬滚打中,京东始终坚持只做有发票保障的正品行货。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让用户放心。
事实也无数次验证了,做好产品质量是能得到消费者认可的。
再到后来,京东决定自建物流,在全行业都以为这是在“自寻死路”的时候,京东依然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不为别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京东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不难看出京东的选择,其实就是消费者需求的选择。
二十年来,在时代的大考中,京东一次次坚守航向。
用真诚抵挡变数,尽自身所能担当起社会责任。
“全国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京东临近库房的管理者都无需汇报,即有权捐出库房里灾区所需要的物资”,是刘强东下达的京东“铁律”。
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再到新冠疫情、河南水灾,京东的驰援车队总能出现在现场。
一路相伴,对于京东而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二十年光阴,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
做成一件事,不难。
难的是,千百个人,在千百个平凡岗位,坚守千百天。
在这一篇篇“他”与“我”共同谱写的乐章里,正是千百个小人物的平凡,才构成了这个温暖的大社会。
未来的京东,或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但相信在每一个与“我”有关的故事里,京东都会全力以赴。
而我们也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继续与京东相互陪伴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