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重新发现中国,重新理解中国
你注意到了吗:现金短短几年内仿佛在生活中逐渐消失;曾经苦恼于降水概率50%到底带不带伞的你,却悄然发现天气预报变得很准;过去多得让人心烦意乱的蜜蜂和萤火虫,现在专门寻觅都未必能够找到;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几年过去就可能焕然一新……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新,应接不暇。社交媒体上令人瞠目的新闻、短视频里呈现的纷繁图景,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而算法又给我们设置了“信息茧房”,让我们只看到想看的、爱看的信息,“与时俱进”地理解中国的难度系数正在加大。铺天盖地的新鲜和悄无声息的巨变那么多,我们遗漏了什么?如何打破信息茧房?
带着类似的困惑,一批作家和学者开始踏上重新发现中国之旅,想要帮我们找到答案。
在远征路上重读中国
前记者杨潇想要冲决出当下的现实困境,受到西南联大精神的感召,他重走了西南联大1938年的“长征路”。
1938年是中日全面开战的第二年,也是中国人的“寻路之年”。适逢乱世,有人选择前往延安,有人弃笔投戎奔赴前线,有人选择到后方继续学业,为了救亡图存而读书。“乱世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几乎发乎本能的世界观,更是他们解决内心危机的方法论。”
平津沦陷后,大批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南下,以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家为例,他们从北平出发,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从天津起,一家老小上下舟车16次,进出旅店12次,希望逃到后方。从北京来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来自天津的南开大学,在当时的大后方长沙,建立了临时大学。但上海、南京相继陷落,长沙又成了“后方的前方”,于是,大批人口向新的大后方——川滇黔三省撤退。临时大学的师生也在其中。
黔、蜀两地路险难行,西南联大师生的西进之路历尽艰辛
西进之路从来不是坦途。长江水道有三峡天险;陆路方面,黔、蜀两地的道路一直路险难行。临时大学的300多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选择陆路,徒步走到昆明。
清华大学教授、诗人闻一多参与了这次西进之路。虽然闻一多彼时还不到40岁,但额上几条深深皱纹颇显苍老,大家都怀疑他能否走得下来。好友杨振声听说闻一多加入旅行团后说,“一多加入旅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
这是师生们的一次发现中国之旅。当时中国的乡村和城市有很大的隔阂,一个“还停在18世纪的封建社会”,一个“接近了洋人,多少受一点金融资本社会的熏陶”,闻一多就叹道,“虽然是一个中国人,而对于中国社会及人民生活,(我)知道得很少。国难当头,应该认识认识祖国了!”在这条公路上,他们不断遇到平津书斋里一辈子也不会遇到的人,同时看到国民政府的“京滇公路周览团”和红军长征留下的印迹,与源源不断开往前线的部队和车队相向而行,也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真相。
通过钩沉西南联大师生的日记、回忆录、相关著作,杨潇带着我们重回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一路跋涉的现场;同时通过对当事人后人的采访,发表了很多第一手访谈和资料;同时他也于2018年从长沙出发,徒步重走了这条路,通过自己的脚丈量当下社会。这三条线交织缠绕,将从1938到2018的两个平行时空,交错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
寻找西南联大
《重走》
杨潇 丨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其中,杨潇通过徒步旅行,看到了当下中国隐藏的一些细节:
在桃源,那些按照《桃花源记》来寻找洞天福地的人,在景区的竹子上刻字,发泄自己的怒气:“陶渊明,撒了谎!”“陶渊明,那小子,撒了个天大的谎!”景区里,桃花是假的,油菜花是假的,吊脚楼是假的,这仍是当下旅游区的常态。在路上,他遭遇过假米粉、假引路人,在这8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民间的“狡狯”始终在线。
杨潇还看到了很多农村正在拆迁改建,这轮基础建设的迭代中,粗劣的美学在中华大地病毒式传播。一路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特色的标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儿子儿孙条件好,老人上前闹低保,可恨可悲可耻”,对当下时代做着最简洁的记录。
杨潇还触摸到已经在城市里消失的“附近”(项飚提出的社会学概念),感受到中国社会浓浓的人情味。在路上,他遇到了许多老人,他们是那么孤独,你只要一张口,他们就能和你说上半天。那些“空心化”的乡镇,不断重复着呈现在徒步者眼前。
徒步过程中,杨潇亲眼见证了逐渐“空心化”的中国乡镇
经过了68天,西南联大师生跋涉了三千多里,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与瑰丽。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国家触目惊心的贫穷与保守。这令学生们增强了改变现状、改造中国的动力与决心。抵达昆明后,他们开启了八年战乱中难得的岁月静好,开始奋发读书。“救国”与“启蒙”,这一对难以得兼的“鱼与熊掌”,在特定时空下被兼顾。
只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联大,后来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00多位两院院士。
总结西南联大的经验会发现,师生中什么样立场的都有,但彼此尊重,没有太大的思想上的隔膜。有了求知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也就有了个人的创造力。
和八十年前比,物质之进步已不可以道里计,但精神世界里,我们究竟前进了多少?从西南联大一代人的选择看,在不确定的时代里,什么才是好的生活?
在忽必烈的辇路上
认清真相是流动的
好的生活言人人殊,但疫情下的生活无疑是很多人不愿过的生活。被困家中时,更渴望书籍来排解烦闷。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通过“多多读书月”的推荐书单,选择了一本《从大都到上都 : 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来读——无法旅行的日子,更适合藉着这类书籍神游远方。
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当时53岁,他在书中写道:“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切希望、梦想、信心和理想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难以言说的无奈、郁结、愤懑和迷惑。是啊,我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吗?我所研究的那个遥远迷蒙的中国,和眼下这个常常令我大惑不解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
在古道上
重新发现中国
《从大都到上都》
罗新 丨 著
新星出版社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有过类似的惶惑:“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国家不再了解。我只从书本和报纸获知变化,已经有二十五年未曾感受到这个国家了。简而言之,我正在写着的,恰恰是我所不了解的,在我看来,对一个所谓的作家来说,这就是犯罪。”于是他带着爱犬查利徒步横穿美国大陆,重新认识美国与美国人,写出了著名的游记《寻找美国真相:和查利一起旅行》。
2016年暑假,罗新动身出发,从位于北京健德门的元大都遗址出发,走向上都(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当下、关于自我的深刻探寻。
忽必烈大帝当时经常往来于首都大都和避暑的夏都——上都,每次的出行都阵仗豪华,他会端坐在四匹大象背负的“五采装明金木莲花座”上,莲花座内布金锦,外覆狮皮,几万人随行,还要带着几万头马牛羊骡骆驼和食物。他们行走的道路被称为“辇路”。辇路的很多部分今天已经废弃,所以一路上,罗新要穿过山峦、溪流、田地、省道、高速路,在盛夏的烈日下,艰苦地徒步跋涉。
描绘忽必烈外出打猎情景的木刻版画
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在《林中行纪》中准确描述过徒步的感受:当你以脚步应付世界时,距离感就彻底改变了。一英里变成很长一段路,而五十英里绝对是思维的极限。世界的巨大,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徒步者才真正理解。正如罗新引用的一句话:在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一路上,罗新被毒太阳晒得黝黑,脚下溃破的水泡一直作痛,只能用鞋面与地面的撞击来掩盖疼痛。沿途罗新实地考察了石头城、梳妆楼、明安驿等元明时期的历史遗迹;了解沿途村庄的风土人情;观察路上的植物和动物,甚至试图通过山坡露出的岩石剖面,读出它们在地质学上的“深历史”。
这条辇路上不仅曾走过忽必烈的浩大团队,走过历代的行役商旅,走过征战杀伐的大军,还走过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旅行者:
1907年,五个汽车车队跨越欧亚大陆的汽车拉力赛, 62天内,从巴黎到北京跑完近1万5千公里的全程;旅行作家威廉·达尔瑞坡在80年代从耶路撒冷徒步走到上都,将从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带来的圣油,洒在上都宫殿遗迹前的泥土里。
罗新在徒步过程中实地考察的梳妆楼
回望历史的同时,罗新同样关注当下,他以历史学者的眼光注意到一些被人忽略的细节:
在这几个村子停留、买水或问路时,罗新吃惊地发现,他试图攀谈的许多人都说自己不是本地人,都来自外地。罗新在湖北老家的农村徒步时,也遇到类似的情形。当代中国急剧的人口流动并不只是发生在城市,偏远的乡村亦不例外。
河流都失去了沙滩。建筑用沙的巨量需求,使得大多数宽阔的河滩被挖得千疮百孔,发着恶臭。这种物理和生态变化可能普遍发生在中国的河流里。
行走在乡野村落间,基本上不必如从前那样担心有恶狗突然窜出。传统中国随处可见的那种看家护院的土狗、柴狗基本绝迹,被数量更大的、外来的宠物狗所替代。和社会流动的普遍化一样,这种家养狗的种族替代现象,绝不是仅仅发生在城市里。
在过去经常有吟咏白翎雀的诗句:“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 “野阔天垂风露多,白翎飞处草如波”,一路行来,罗新未见到一只。向当地文化局的领导了解后得知:小时候到处都是,近几年彻底看不到了。
历史学者、作家罗新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后果和代价,我们无法预料,这些后果未来是否会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
从大都健德门到上都明德门的这一路旅途,罗新带着我们看到了遥远迷蒙的古老中国,也看到了眼下的中国。“通常我们相信,未来是开放的、流动的、不确定的;过去是已经发生的,因而是确定的、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然而当我们试图重建过去的真相时,所有的经验都告诉我们,真相的确定性和唯一性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也许这就是历史与历史学之间的巨大鸿沟。”罗新写道。
承认真相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和开放性,是罗新在辇路上给我们的一个答案。
走遍中国
看到那些被忽视的小趋势
因为纷乱的现实难以被穿透,我们总是渴望有人能指点迷津。在拼多多开启的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推荐书单上,我还找到了经济学家何帆的《变量4:大国的腾挪》。2018年,何帆开启了野心勃勃的写作计划“变量2019-2049”,拟记录从彼时到建国100年这三十年的中国变化和趋势。我曾读过前三本,书中记录着很多未被留意的新变化:
“
乡村的很多学校使用双师教学的模式,把北上广名校的课堂教学录下来,用互联网送到最贫困的山区。教育扶贫有了新模式……
西北地区变得湿润,在著名的贫困区宁夏西海固的山上,能看到白桦、华山松、少脉椴,树下有箭竹、川榛,一条溪流曲折跌宕浪花飞溅……
全球最高的桥梁前20名中,位于贵州省的就占了12座,世界桥梁按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
这些被忽略的小趋势来自于何帆的观察与调查。在这个系列书中,与其说何帆是一个经济学家,不如说他更像一位记者:跳上一辆重卡的副驾驶座上,一路从淄博开进解封刚刚一个月的武汉,来了解“物流中国”;记录了很多大时代中的个人故事,并长期追踪他们的动向;走进义乌的市场、新疆的棉田、北京的全免费公益职校“百年职校”、浙江桐昆集团的数字化工厂,捕捉那些新趋势和新变化,并给出自己的诸多判断:
“
中国潮玩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潮玩消费的核心市场之一……
健康码的普及在老年群体中无形中推行了智能手机,老人群体,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发展迅猛……
年轻人已经从上一代人的“贫穷动力”变为“嗨动力”。这中间潜藏着一种代际革命:你的成功和我的成功之间没有兑换的汇率……
随着老人寿命的延长、老人市场的逐渐成熟,银发创业初现……
饭圈女孩在与爱豆的关系中所扮演的是养育爱豆的角色,饭圈女孩正在养育和支持新爱豆“阿中哥哥”……
人们的圈子越来越具有特征化,如今社会已经失去了所谓的主流,中国圈层社会已初现端倪……
”
很少有写作者会长期关注奔腾中国的全局,很少人会走遍中国实地追踪每年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更很少有人提炼总结方法,试着给时代开一点药方。
何帆的这套书正在梳理和解答我们的时代。书中的很多判断未必是准确的,也较少提供经济学的新知,但它们会让读者对当下的中国有更多的认知和体谅,会感觉远处的时代鼓点声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
大国的腾挪
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
《变量4》
何帆 丨 著
新星出版社
正如何帆所说,很多“小趋势”普通人根本没注意到。比如,被网友调侃和喜爱的拼多多,正经历着急速的转变与升级。
新经济平台拼多多在2021年4月推出了大型知识普惠行动“多多读书月”,联合国内主流出版社,推出一系列专项活动,建立亿元级读书基金,对优质、经典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将更多文学之美、知识的力量传递给更广大的消费者。
在一年时间里,“多多读书月”成立百人专项小组,在2021年4月、8月,2022年4月三次发起官方补贴活动,投入重点流量资源,推出了支持作家的“众声创作者计划”、“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以及联合出版界发起平价正版公益联盟。
其中,“众声创作者计划”系列沙龙以拼多多为会客厅,通过清谈的方式关注时代与创作、聆听文化界的声音,并在“多多读书月”专题页面上设置“众声创作者”书单;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期间,“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将继续走进贵州、湖北、四川、陕西、西藏等偏远山区学校,为山区孩子送去好书和优秀教师的悉心讲解。
春天正是读书天。书单上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从贫穷走向繁荣——解释中国增长奇迹的A-C理论及其国际适用性》《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信息茧房,理解这个时代。
读书要来拼多多,和那些好书和优秀作家一起,行走、观察、阅读吧,找到人生的更优路径、纷繁时代的更佳解法。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方禾
图片来源丨 视觉中国 unsplash 拼多多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