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斤的女明星,集体退出娱乐圈
国内女装越做越离谱了。
已经离谱到连女明星都穿不上最大号的地步了。
前段时间,张馨予发博吐槽:“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
她还特地在评论区解释,——“不是童装”。
作为一个平面模特出道的女明星,张馨予官方身高169cm、体重51kg,我们有个用来衡量人体胖瘦及健康程度的标准叫做——BMI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而张馨予的BMI指数只有17.9。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2013年的标准里,成年人BM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是18.5~23.9,所以张馨予显然还是属于“偏瘦”的等级。
一个在医学标准中被定义为“偏瘦”的身材,竟然都穿不上如今的“大码女装”了?
这样的女装真的不是按小孩体型打版的吗?
好端端的人
居然被衣服PUA了
女装越做越小,当然不是个例。
放眼全网,到处都是被衣服PUA到满头问号的女性。大家都在发出同样的疑问:
“之前还能穿的码,怎么现在拉都拉不上了?”
博主@亿亿Really 身高167体重110,已经是很苗条的身材了,这两年她买衣服的尺码竟然从M码默默涨到了XL码。
她逛街看中了一件衣服,刚想去试就被店员“友好提醒”:“不好意思我们这个店里可能没有你的尺码,我们都是均码的~”
不信邪的她拿起一件去试,果不其然,拉不上去。
还有网友晒出自己买的夏装,XL码,商品信息也写的是推荐给115~130斤的人穿。
结果拿到家,比睡衣小了一倍,铺在中间好似婴儿用的口水巾。
不知道这些网红店铺是不是都从小人国进货的。
还有80斤的女孩去试衣服。
80斤,按理来说已经算是什么衣服都穿得下、可以在商场里横着走的超轻体重了。
然而就当她习惯性地拿起最小码裙子去试,卡在肚子上的拉链却给她一记暴击。
80斤都会被“制裁”,这到底是衣服还是刑具。
《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时尚绝缘体Andy来到杂志工作,她震惊于这里对身材要求的苛刻。
“这里的女孩都不吃东西吗?”
“自从衣服尺码的2号变成了4号,0号变成了2号,就不吃了。”
码数向上平移,更瘦的0号出现,人们对瘦的标准就又提高了那么一点点。
然而,即便是电影里的0号女孩来穿我们的女装,恐怕也要在拉不上的拉链面前尖叫着破防。
我想,唯一不担心被这些衣服PUA的,大概只有束腰年代的人了吧。
尺码越做越小的同时,如今的女装质量还越做越差。
时下流行的风格隔一阵子就轮换一波,从女团风、辣妹风,到现在很火的芭蕾风。
有网友吐槽自己买的芭蕾风衣服,上衣薄到好似“我老公穿了十年拉丝的那个裤衩子”,小裙子更是短到“配的打底裤都比那裙子长”。
过去我们还习惯线下购物的时候,买一件衣服要参考很多指标,面料是否贴肤、剪裁是否合身、会不会掉色、有没有线头......
但现在,网店只需要请几位盘靓条顺的模特拍照就能蒙骗消费者。看图片衣服美到爆炸,殊不知衣服全靠模特身材撑着,买回来质量差到宛如次抛,多洗几次就变抹布了。
码数越做越小、质量越来越差,本该被消费市场淘汰的女装逻辑,为何这两年却强盛不衰?
我想起来曾一度风靡全国的BM风。
随着品牌的火爆,更是有「BM女孩」的出现,重新定义着女性“应有的体重标准”。
如今,BM风并不是消失了、过气了,而是成为一种女装的常态。
BM之后,一批为贩卖“瘦女孩特权”而存在的品牌应运而生。
它们就像王子掏出来的灰姑娘牌水晶鞋,即使又瘦又窄又硌脚,但依然有人前赴后继去尝试,以穿得上它为荣。
比童装还小的女装,比比皆是。
尤其是跟向成熟气质靠拢的童装放在一起,画面更是荒谬至极。
女装童装化,童装女装化,卖符合年龄的衣服很难吗?
就连以身材友好著称的品牌,也顺势推出了一系列小码女装。
当我们在呼吁每一种身材都好看、自信健康即是美的时候,现实却驶入另一条轨道。
在那里,没有身材包容的理念,只有一条条堪比“口水巾”的均码女装。
穿不上?那你便是胖的、丑的、失败的。
穿搭陷阱,把女性变成宠物
她姐之所以长篇大论聊女装,因为这背后反映的远不止衣服本身,而是一种病态的审美风向。
变小的女装犹如一个个陷阱,它引诱着我们走入逼仄的小路,走向一个女性越来越瘦弱的世界。
这几年我们痛批单一的白瘦幼审美,可如今的态势却比白瘦幼更甚,变本加厉成一种更瘦、更幼、更弱的宠物感审美。
每每讨论这类话题,我时常有一种鬼打墙的感觉。
聚焦审美、身材、容貌的话题,我们讨论过无数遍、抵制过无数遍。但没过多久,网上就诞生出更严苛的审美标准、更离谱的身材挑战、更精准的容貌评估。
A4腰、筷子腿、排骨胸、一字肩、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这些词我们再熟悉不过。
综艺里甚至堂而皇之地让女性用腰过卡尺,胜出者获得“小蛮腰”的称号。
抵制过一波又一波,但旧的身材挑战过气,新的身材挑战又“借尸还魂”。
现在短视频里最火热的情侣拍照,底层逻辑同样是身材挑战。
主打一个“情侣体型差”的关键词,男性又高又壮,女性娇弱瘦小。
最好男性一只手展开,比女性的腰还宽。
字面意义上的“盈盈一握”,就是极致体现。
这种展现情侣体型差的拍照挑战,甚至成为流行。
这类拍照挑战大同小异,看多了却让人毛骨悚然。
因为在极致的体型差之下,潜台词不再单纯是秀恩爱,而是“他保护她”。
女孩如同男朋友养的宠物,展现出一种娇弱的、温顺的、无害的宠物感审美。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审美空间里不允许出现强壮的、健康的、展示力量的女性。
个子高的女孩,多半被点评过“高大壮”。从小习得的审美观告诉我们,女孩强壮似乎是件坏事。
就连谷爱凌这样标准的健美身材,也免不了被说“太壮穿礼服不好看”“她最近是不是胖了”“130斤太重了”。
还有女孩去拍婚纱照,原本结实的肱三头肌经过摄影师一通精修,修得毫无健身痕迹。
“也是以前辛辛苦苦练窄距俯卧撑和直腿仰卧后撑练出来的,一年没练已经变很小了还是被修平。”
修图师也直喊冤,白瘦幼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怎么把人往瘦了P还有错了?
当然,她姐并不想批判白瘦幼本身,而是唯白瘦幼的单一审美观,它总在“告诫”我们:
女孩壮不好看,千万别健身,万一练出肌肉可如何是好;
女孩胖不好看,好女不过百,减肥是一辈子的事;
女孩黑不好看,东方人还是要白,夏天到了,千万别晒黑。
这些“告诫”是危险的。
当白瘦幼成为主流,当美不再是为了彰显生命力而是把女性变成宠物,当美在指向一个女性越来越瘦弱的世界。
那么追求这种美,是危险的。
警惕“弱男审美”
一种危险是可见的。
它表现于对女性身体的直接伤害。
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秦昊减肥法”,虽然伊能静千叮万嘱“不推荐任何人”,但还是阻挡不了女孩们想要变瘦的心。
于是食谱发出来半个月不到,就已经有人住进了医院。
为了变白,如今的防晒也已经内卷到恨不得直接把自己塞进中东黑袍的地步了。
但如此与阳光隔绝的过度防晒,后果究竟有多严重呢?
2020年,在日本一档综艺节目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恐怖故事”。
一名27岁的女生,为了在婚礼上呈现最完美的状态,开始严格执行全方位无死角防晒。
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一出门就必须全副武装,防晒霜、防晒衣、防晒袖套、遮阳伞......
效果当然是显著的,8个月后,她如愿穿上了一条露肩款的婚纱,一展雪白之肌,引得众人艳羡不已。
而她严苛的防晒习惯也因此被保留下来,直到某天她在家摔倒。
医生在她身上查出了五处压迫性骨折,这些骨头就像碎掉的瓦片一样,很难修复。
不仅如此,医生发现她的骨密度只有同龄女性的77%,意味着她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更可怕的是,她居然还变矮了7cm,原本158cm的她,如今身高仅有151cm。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过度防晒,因为与阳光隔绝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引发骨质疏松,最终变矮。
另一种危险是隐形的。
它潜藏于一种“弱男审美”所建构的两性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之中。
所谓“弱男审美”,就是追求更弱的审美客体,来营造自己“强”的假象。
我们常说,白幼瘦的审美,本质是一种“弱男审美”。
把女性宠物化,让女性越来越瘦弱,迎合的正是这种审美趋势。
而通常“弱男审美”会排斥有力量的、强壮的女性美。
因为这意味着他没有办法掌控她。
我们可以看到,在性别暴力中,受害者往往是符合白幼瘦的,比较弱小的女性。
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曾报道了欧洲难民逃难路上的潜在威胁——女性难民常面临着被侵犯的问题。
「许多女性都向BuzzFeed描述称,这场旅途上的危险是隐形的——
当一个男性感到有机可乘,并觉得自己有压倒性的力量时,他会强迫女性,甚至强奸,或是对女性施以暴力。」
很显然,极端情况下的“弱男”,如果要发动攻击,肯定不会选择一身肌肉的强壮女士。只有看起来瘦弱好欺负的女性以及儿童,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最佳猎物。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迎合“弱男审美”,美不美不好评说,但肯定是更好被欺负了。
“弱男审美”让女性陷入的隐形危险,表面上是不断扩大的两性体力差距,深层则是女性资源遭受更大范围的掠夺和侵蚀。
在此前的性别分工观念中,一直认为因为男女天生体力悬殊,所以形成了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的分工模式。
但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比男性矮、比男性体弱的;女性也曾承担着“狩猎者”的角色。
学者董豫比较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2900年)和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两个时期的人类骨骼,发现到了东周时期,女性身高显著下降,变得又矮又瘦;而东周男性则无明显变化。
而导致女性变瘦弱的原因,是因为东周时期进入了父权社会,女性饮食质量变差了,女性摄入肉类变少了,吃的更多是当时不受欢迎的小麦大麦和植物蛋白,营养缺乏的生存条件下,自然塑造不了健壮的身体。
《中国东周中原地区男权社会的兴起与饮食结构的转变》
201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考古团队在美洲发现了一处女性猎人的遗骨,他们随后考察了同时期的墓葬记录,在107个遗址中,有27人身边陪葬有大型的狩猎工具,并且能够确定性别,其中11个为女性,16个为男性,研究者估算这一时期参与狩猎的女性比例达到了30%~50%。
这些新研究的发现,既是对性别刻板印象的重大突破,也恰好揭示了不平等的两性权力关系是如何构建的——明明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改变了男女饮食结构,却塑造出一种“天生”的两性差距和性别分工,让女性因此被赶回家中,被牢牢固定在附属者的角色上。
而如今,尽管我们强调了无数次的审美多元化,痛批了无数次的白瘦幼审美,可是我们女装的尺码还是无药可救地走向了更瘦、更小、更幼。
这足以说明,“弱男审美”的根深蒂固。
没有哪种生命是以弱为美的,我们警惕“弱男审美”,正是因为它改变和侵蚀的不只是女性的身体,必然还有女性的生存资源和发展空间。
无论如何,一个女性越来越瘦弱的世界,必然不是一个值得女性期待的世界。
部分参考资料:
1、董豫《Shifting diets and the rise of male-biased inequality on the Central Plain》
2、《早期美洲的女性猎人》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d0310
3、《难民逃离路上没被提及的事-对你相信的人和住的地方保持警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8125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贝瑞酱、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