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时为什么会“走马灯” “灵魂出窍”?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人死之前总会闪回很多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是你相信吗?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真的会有“人生走马灯”。
一直以来人们对心脏骤停前后大脑的变化知之甚少,“濒死体验”是一种既危险又神秘的过程。
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和报道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1740年,一位法国医生在自己的著作《医学轶事》(Anecdotes de Médecine)中描述了一次濒死体验案例,这被认为是比较早期的记载。
当时人们非常依赖宗教,因此有关濒死体验的经历也都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书中记载的这位患者暂时失去了知觉,然后看到一束纯净而明亮的光,他认为自己一定是升上了天堂。
随着有关濒死体验的案例越来越多,人们发现了其中一些共同点,看到光正是其中之一。除此以外还有灵魂出窍、进入隧道、感到平静和幸福,以及人生回顾等等。
最常出现的反应是患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异常、思维速度非常快、感觉灵魂飞出了身体。
这一系列反应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经历的一件事非常相似——做梦。梦境通常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我们整个人躺在安静的卧室里,身体处于麻痹状态,但却感觉到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科学家发现在濒死时,大脑中颞-顶-枕交界处(TPO区)的活动的确跟做梦时的活动很像。
人们一般认为随着心脏停止跳动,大脑的活跃程度也会一点点降低,直至彻底安静下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心脏停止跳动前后,脑电波会出现一阵强烈的振荡。
2013年,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即墨·博尔济金(Jimo Borjigin)通过研究实验大鼠心脏骤停后的脑部活动,发现在最初的30秒,大鼠脑部会释放出一种gamma波神经振荡。
这种神经振荡的频率比较高,通常出现在从清醒意识到冥想意识状态的转换,或者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它被认为是与长期记忆、复杂思维以及认知相关的一种脑电波,这种波出现在TPO区就更是如此。
在即墨·博尔济金团队的一项新研究中,他们调查了四名使用脑电图检测了大脑活动的死亡患者。其中两人在心脏骤停后出现了gamma波激增,而且持续了几分钟,有时幅度甚至“高得离谱”。
在这项研究中,出现gamma波激增的两名患者都曾经患有癫痫,不过还不能推断是不是癫痫病史对他们的大脑产生了永久性影响,才导致他们濒死时会有如此剧烈的神经振荡。
目前认为在TPO区活跃的gamma波是人们会产生濒死体验的标志,这个区域的活跃意味着病人在此刻可能是具有意识的,他们感受到了一些独立于所处真实环境之外的事物。
至于为什么会有濒死体验,大脑又为什么会在临死时爆发一阵神经振荡还是个谜。
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曾经从神经解剖角度做出了解释,他们将濒死体验分为两种类型:
1型濒死体验的特征是具有身外体验感、时间感的改变,认为自己在飞行,或者运动非常轻盈。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右半球脑损伤形成的,它影响到右侧颞-顶叶的连接。
2型濒死体验的特征是看到发光的人、有真实的存在感、听到声音。出现这一系列体验的原因是左半球脑损伤,影响到左侧颞-顶叶交界处。
科学家认为双侧枕叶皮层受损是带来奇异视觉体验的原因,而颞叶中负责记忆或情绪的海马体和杏仁核受损,会导致记忆闪回,以及出现情绪起伏。
由于缺乏实际数据,科学家目前只能借助模型来推测濒死时我们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代认定死亡需要不可逆的脑功能丧失,也就是在大脑缺血和缺氧时,患者失去意识,并且脑电图回归为一条平直的线。
这意味着大脑皮层各个区域的活动渐渐归于平静,这些区域就像大楼里逐渐熄灭的灯光,一块接一块地断电。
这种由缺血或缺氧导致的状态让人们产生了各种奇怪的感觉。曾经有研究人员让报告过自己有濒死体验的人做了一个问卷,描述濒死时的事件和差不多同时期真实发生的事。
结果发现与真实的情况相比,这些人对濒死体验的回忆更加生动,而且细节丰富,可以说“比真实更真实”。
在濒死体验的众多疑点中,让人非常费解的是由缺氧或缺血产生的欢欣感。
这感觉有点像你坐在一辆正在飞驰的车里,挨着打开的窗户,兜进来的风让你有点喘不过气但是莫名其妙地高兴。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层面的保护机制,因为这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了,大脑要制造一个美丽幻觉让自己在最后快乐(至少平静)地离开人世。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给“走马灯”多积累点精彩瞬间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