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峰会,均涉及国际关系“规则”调整,由此可推演世界下一步的走势:1、“走出去”需更审慎评估各类风险,发达国家关注政策风险,发展中国家关注政局动荡;西方对俄铁路公司的制裁,虽在法律层面,经济活动仍可展开,但受道德与价值观的限制,更广泛的制裁仍可能终止所有运输活动。因此,加快推进跨里海运输线路,及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减少对北部走廊的过度依赖,是本次峰会的成果之一。线路建成后,中部与南部走廊,均可以完美绕开俄罗斯,直抵欧洲脚下。
欧亚贸易格局,正处剧变前夕。
日本经济昔日崛起,依靠美苏争霸时期前线红利,现历史重回相似时刻。大国竞争深化,日本倒向美国,借机提高地位和战略资本,使其可能再次崛起。相对美元,近期人民币与日元同遭贬值,表明日本经济并无强劲增长。但日经指数加速上涨,巴菲特高调做多日股,实质为“脱钩”风险下,G7阵营获更多地缘政治溢价,更易获得外资青睐。
国际资本加速“选边站”。
阿盟峰会,重塑中东的决心。
一边,沙特欲主导新石油世界,做中东领导者,与美分庭抗礼。但从4月联合减产结果看,沙特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边,沙特逐渐降低对石油、对美依赖,提前布局美元信用下行周期,加强与中国合作。据经济学人,在俄乌战争大赚一笔的海湾国家,其财富逐渐流向印度、东南亚、中国,以谋求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昔日石油美元体系,是海湾国家出售石油赚取美元,再将美元投回西方国家,或从美购买武器装备,由此形成闭环。但随美国从石油净进口变净出口,加之碳中和趋势不可逆,中东对美的战略重要性下降,石油美元体系的裂缝不断加大。为应对新变局,中国渐成海湾国家新去向。
原有的两大经济循环体,中美国(Chimerica)与俄欧陆( Eurussia),裂痕益大。
往日全球经济的运行,简化起来就是:中国生产商品,美国来消费;俄罗斯提供能源,欧洲来制造。南有昆明,受益于中缅油气管道和泛亚铁路,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北有黑吉辽,一季度对俄贸易猛增,成东北振兴新亮点。拥抱变革,跟上加速的世界,而不是整天着眼于僵局去叹息。犹如1970年代,你从经济角度看,就是滞胀;从地缘角度看,就是冷战(勃列日涅夫对着滞胀中的美国民众,骄傲地宣扬制度优越性)。但从技术角度看,就是IT的初生,是PC电脑的萌芽,是新时代曙光的显露。对经济、对地缘中宏大叙事的困局,我们无法躲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去关注什么。不同的维度,你和你的企业,安身立命之点是不一样的。拥抱变化,跟上加速的趋势,相信一切僵局都会被打破。每周内部研判,我们不做信息轰炸,只汇总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宏观趋势和经济变化,为忙碌的人提供一个快速看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