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意思说手拿锤子的人,习惯用“敲”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称为“锤子效应”。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问题时,大脑就如同锤子一般,凭借经验做好预判,觉得什么问题都像“钉子”一样。这种直接反应在处理简单问题时,能轻松地应对,一旦碰到某些超出经验的事情,便会束手无策。2017年,美国休斯顿市遭受飓风袭击,城市被淹,居民无家可归。然而一周前,气象台明明发出过预警:未来一周降雨量可能高达50英寸。所有人都不相信,因为按照惯例,这里的降雨量从来都没超过30英寸。契诃夫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在旧观念里挣扎的别里科夫形象。他仇视一切新思潮,习惯用“人生阅历”应对周遭,一旦局势脱离自己的经验范围,就会陷入“天下大乱”的恐慌之中。看到新开的影院,他想起以往人多时的混乱,劝说大家不要去凑热闹。听说学校宵禁时间延长,他料定这个措施会让学生变坏,还担忧地说:“千万别出什么乱子。”看到学生在课间打闹,他想到之前有学生打闹影响到学校声誉,于是如临大敌,硬逼着学校开除了“淘气的学生”。就连未婚妻骑自行车出去玩,他都难以接受,因为在他的传统观念里,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很多时候,当下一些有用的体会,非但不能让我们走得顺,行得远,反而还会成为困住思维的桎梏。当过去经验不能持续带来成长价值,阻碍自身发展时,就应该果断放下。抛弃经验主义的桎梏,学会触类旁通,懂得知识迁移,就会大有一番天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曾是个有教养的“体面人”。在监狱高墙内,作为图书管理员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推着小车给狱友们送书。他工作轻松,受人尊重,既不必为生计发愁,也无需经历世间繁杂。在便利店里工作,业务一窍不通,即使小心翼翼工作仍然不断出错,还总被顾客投诉。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每天胆战心惊,连觉都睡不安稳。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完全不适用,自己仿佛是一颗与螺帽无法契合的螺丝钉。前半生的“称心如意”,让他无法适应现在的“无拘无束”;沉溺于舒适的温床里,讨厌“不确定性”,不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至于在风险来袭时惊慌失措。同样在这部电影里,银行家安迪就上演了教科书式的“思维自救”。无辜入狱,脱离以往的舒适生活,安迪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迅速转变思维方式,布局新的生活。他建立图书馆,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他的“经验归零”心态,让他完成了自身的救赎,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恒久不变的稳定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抽离过去,向内更新,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人生充满变数,越是追求四平八稳,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撕开舒适的茧房虽然很惨痛,但是经历风雨后便是涅槃重生。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经验犹如航船上的尾灯,只照亮已经驶过的航程。”经验不是万能的,一味遵循着老观念,照葫芦画瓢,等不来自己的花开。就像守株待兔的农夫,总以为可以再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等到自家田地都荒了,也没等来,还被别人沦为笑柄。没有谁可以凭经验过一生,唯有常变常新,跳出第一直觉的监牢,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度。打破思维定势,更新思想,将过往的经验和努力,积累转化成未来前进的动力和资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赢来人生的无限生机。有个小青年,负责在马戏团推销食品。但是看戏的人多,买吃的却很少。他觉得: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多花钱,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免费赠送。于是,“荒唐的一幕”出现了:买票的人都会赠送一包花生。之后,观众吃完花生后觉得口渴,小青年顺势卖起了柠檬水等饮料……“一个人想要改变现状,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
遇事开动脑筋,检查一下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势束缚,是否应该换个思路考虑问题,才能一针见血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是个脑力致胜的年代,真正能走得稳、走得远的人,是具有扎实知识储备的人。而保持永远的学习力,拓宽认知边界,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梁思成是公认的“全能之王”,一生涉猎多学科知识的他,堪称传奇人物。除此之外,他还是足球场上的运动健将,演奏厅里的优雅绅士。正是综合知识的储备,拓宽了他的认知边界,让他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远见,有价值的选择。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那些学会的知识,都会给人生增添一份保障,多一条出路。越是优秀的人越会坚持学习,翻新知识系统,这才是赢得尊严的底气。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突破思维局限,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余生,愿你拥抱外界变化,拥抱不确定性,化被动为主动,经营更好的人生。
| 拆掉思维里的墙(经典好文)
| 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 第二轮感染高峰期真的来了?最全指南:知三事、忌三事、做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