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化硅,卷死了!
来源:内容转载自公众号碳化硅芯片笔记,谢谢。
对碳化硅器件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是神奇的三年。从欣喜若狂到焦虑直透纸面,仿佛也就几个瞬间。
也就短短三年,从无人问津,到全国各地风景秀丽的三线小城都有规划投资,加起来逾越千亿! 从一个月不到两千片,到产能规划几十万百万片的垂直整合巨无霸。这些有钱拿钱💰砸的巨无霸,分分钟就把从台湾汉磊一个倒片子能赚钱的好生意做成了红海,把高大上的碳化硅JBS二极管芯片做成了"红海",做成了全球最便宜的供货商!
和巨无霸挤在同一条板凳上看海,需要毅力,坚持和勇气。
周末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喝了杯茶的时间,他掏出来笔,反复计算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算了三张纸。
题目是个限定边界条件的数值计算:
(1) 一个中试线项目招了400员工,基本薪资30万,加上社保医保各种福利,每个员工支出系数乘以1.46,约等于50万/人,一年人力费用= 50万*400= 2亿;
(2)一条1000片的中试线如果不生产出货,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是~ 7000万;如果研发平面MOSFET,需要2-3年才能有能送可靠性测试的样片,每年的研发费用是3000万;加起来三年研发运营费用是~ 3亿;
(3)如果国外扩产后的第四代沟槽MOSFET的1.8-2.3mOhm*cm2芯片被收300%的进口关税,刚好和4-5mOhm的平面MOSFET成本持平。如果这条线三年后做4-5mOhm的平面MOSFET,在片可靠性筛选后良率爬到60%,大概是,刚好生产一片,不亏本。
需要计算的问题是:
1. 如果把这条中试线扩产30倍,未来5-10年,哪一年开始能靠产品赚钱? 能赚多少钱?
2. 如果这条扩产线扩建需要3年,扩建及建成期间每年水电费运营费烧掉5亿,但建成运营后能增发1亿股流通股,增发价15块,再过三年锁定期后(即一共6年)才能卖出,那么需要股价涨到多少,这个项目才能不亏本?
3. 如果因为交期太长买不到足够的高温离子注入机,整条30万片线的其他800台套的设备都装机后等着,这800台设备+厂房的总投入~ 50亿?,这50亿固定资产等待一台几百万的高温离子注入机,请问高温离子注入机每年卡住了多少沉淀资金成本?
4. 如果给一个战略合作的外延片公司做战略投资,额外买5台 LPE-108双腔设备可以做带P型外延的三明治🥪外延片,可以不需要高温离子注入机,采用硅CMOS工艺里的200keV的常温离子注入机改造,可以继续生产不等待高温离子注入设备……通过战投和合作采购同时让外延片厂商在两年内达到IPO标准,那么从50亿的扩产线投资资金里拿出来多少钱💰作为战投,LP的资金收益在5年后的回报最大?
不创新,唯"死卷"!
有朋友反驳说,"死卷"不也挺好么,咱们的优势一直都是能"卷死"竞争对手啊,从面板,太阳能到LED,咱都卷赢了不是么!
确实。有道理! 唯有"死卷"!
国产替代,替代国产,那也都没问题。都在低端局里死卷,其实也不算全无产出。例如,至少咱们现在国产JBS二极管都能供应的上了,只是不赚钱。至于先卷死了别人还是不小心先卷死了自己,这都不是问题。二极管的胜利,也是胜利。谈几颗二极管赚的几毛钱太庸俗,要真赚钱,贴个三代半的概念炒炒一级市场,分分钟就几十亿。够卖几十年二极管的。
唯有"死卷"! 和老外卷,也和自己卷; 跟硅卷,也跟新的故事卷,也要防止讲的故事被GaN和Ga2O3的新故事拍死在沙滩上…
那具体点,怎么"卷"呢?
昨天和几个朋友探讨了半天,能"卷"出新高度的方法。总结一下:
(1) 要凑足能"卷"上三五年的家底
两种主流路径。一个是装在上市公司里,自然吃喝不愁。另外个,则是乘着这一两年,要足够大拿足够的钱💰,同时把💰固化。那就必须建线。越大越好,拉几个有钱的东家,各拉进去几个亿,不能是几百万几千万,几百万凉了不心疼,几个亿就必须继续跟着"卷",几个亿几个亿的,卷着卷着就不心疼了。举个例子,建条10个亿的线,三五百人,每年工资烧掉两个亿,产线+运营烧掉两个亿,一年总共就卷进去四个亿。卷上三年,额外就能卷进去10个亿,赶上建线成本了。这就是家底,握在手上的不叫家底,烧掉的才是真正能拿来继续卷的家底。
(2) 要尽量能"卷"的更久,"卷"的更大
这才是真正的实力。建了线,能用有限的资源,卷的更持久,卷死对手。这就需要把产线管理和成本压缩到极致,同时还能保持运营。例如,养条线本身如果配置齐全要四五百人,咱就给压缩到一两百人,身兼多任。两亿原来只够一年养人,现在就能养三四年。
(3) 要做能"卷"的产品方案
这两年还是好时代,碳化硅器件一直供不应求。但可惜不能真正赚钱。所以,销售额凑够了,融资的流程搞完了,钱💰到手固化了,就不用着急再大规模流片出产品销售额。要开始规划一下能持续卷的产品方案。
3.a. 首先,要有前沿高度和广告效应
能出沟槽MOSFET最好,哪怕只是个样品。高度就足够了。哪怕是赶不上平面性能的2.5代沟槽也行,勉强够比拟罗姆英飞凌半包的第三代沟槽结构也行,如果不小心做的是第五代第六代的碳化硅沟槽结构,哪怕只是个苗头,那就挺好了。故事就完美了。
如果实在没有沟槽故事可以讲,那也不是不行。毕竟沟槽这事,得先搞定个靠谱的专利结构,然后得是Fab有才能有。例如老美一直就没有沟槽MOSFET, 老美的公司也没有办法,因为X-Fab现在也就一个月四千多片的产能,满产了,比国内代工贵20%的流片费,也没精力研发沟槽成套工艺,乘着现在形式好,就他家能批量做车规级平面MOSFET, 多赚点流片钱这两年财报才能好看,才能继续跟老美的股东要钱扩建,不赚钱的沟槽MOS工艺开发,暂时没精力去做。
其实如果实在没有沟槽MOS的故事可以讲,那也不是不行。在刚开始这两年,2025年之前,没有沟槽,那就"卷"平面MOSFET就行。
如果有人推出来国内第一个17mOhm的,那咱就来个15mOhm的;
如果有人推出来国内第一个15mOhm的,那咱就来个14mOhm的;
如果有人推出来国内第一个14mOhm的,那咱就来个12mOhm的;
如果有人推出来国内第一个12mOhm的,那咱就来个11mOhm的;
……
X-Fab最近很烦。咱SPB都一样,标准cell单元也都一样,你17mOhm的画个4mm的Die我整个Fab工厂的碳化硅MOSFET的CP良率多好看,你一定要画个6mm的Die,有个毛线好处呢,都是咱一样做的,除了拉低咱整个工厂的良率数据之外……
所以吧,X-Fab不懂咱碳化硅行业的运作模式,所以哪怕你的平面MOSFET技术世界第一,也只能局限在一个月四千片的规模,做不成一个月十万片的大生意,奈何!
3.b. 其次,不赚大钱,至少要赚小钱
以前嘛是要凑销售额数据,赔本赚吆喝反正咱赚的是有钱人的钱💰。现在既然融资融够了,外面资金也紧张了,那在下一轮之前,唯有保本前行,保持持续内卷的能力。要能持久战,保留能卷十年的能力。
一条X-Fab这样投资十亿人民币的碳化硅线,一个月能出六千片二极管,或者四千片MOSFET。加上大概两三百人,一年要烧掉3个亿。平摊到六万片二极管上,一片需要赚5000人民币利润。这就是最低规模化的盈亏平衡点。
先说真正能规模发货赚钱的碳化硅二极管。例如,以前六寸片流片费五道板两三千,赚不着钱💰,那就涨价,收四千,毛利马上上涨10%;如果流片涨价"客户"少了咋办? 这年头,不比前几年,咱们已经不缺客户了。
如果自个家里还能有便宜的衬底片外延片渠道,例如六寸外延片能拿到个8000一片的货,那就自个家做二极管裸片卖去。1200V20A二极管就是个好产品,生命周期长需求大,一片出2000颗,哪怕咱跟着垂直整合巨无霸的卖个六块钱一颗,也还能保本。
如果能做个多级沟槽JBS二极管, 保持VF 1.4 , IR拉到10uA,轻松一片出个2500颗,那就一片多三千块钱💰的超额利润。这生意,就好做。
要不要再出点平面MOSFET呢?当然得出,毕竟LP钱投进来,不是看二极管的,是想听平面MOSFET上车的故事。
但平面MOSFET.做个样品容易,批量生产有稳定良率过可靠性难啊!咋办呢!
这也不愁。只要跑出来了,即使H3TRB和Vth跑偏了,几年也稳定不下来,那都不是问题。有MOS,最关键。其他的都是小问题。找几个老师傅,把钝化层和清洗工艺捋一捋;在线上走一圈,挪动几台设备,做点加强run card管控,也就出来了。但想要稳定住,那很烧钱,咱硅IGBT Fab里各种工艺监控管控方法很齐全,MES和ERP系统非常强大,只是搞那一套监控方案很烧钱。
所以,有能力做出来放几片展台上就行了。如果不赚钱,咱也不着急要大批量。毕竟,做个二极管,需求也很大,只要能做成一片出3000颗 1200 20A的,不愁不赚钱。咱可以降价卖五块钱一颗,还带封装。
咱国产碳化硅器件线,未来十年,不创新,唯"死卷"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416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