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坚持给孩子读绘本,后来呢?
但凡孩子到了4-5岁,我相信不少父母都会有疑问,这么多年的坚持能有回报吧?孩子还是认字不多啊?怎么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啊?
亲子阅读这些年普及得如火如荼,但亲子阅读之后的那个阶段,大家谈论得就比较少。
很多朋友应该也了解“桥梁书”这个概念(戳蓝色回顾),但是具体落实到怎么选,如何读,这些实操性问题,似乎就不像绘本亲子阅读那么具体明确了。
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我想和你说,你不是一个人。我也有过。
我这些年但凡有机会都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提问:
有哪位老师在桥梁书这方面有研究,同时又不仅仅是个研究者,最好自己也出过绘本的,这样他的答案即专业,也能落地。
朱老师是中国最早研究绘本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故事叔叔。
他不仅能翻译、会创作,曾经获得儿童文学学术最高奖之一——“国际格林奖”,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他是研究中国儿童文学的资深专家,出过一套360万字的儿童文学学术文集,还出了不少深受孩子喜欢的绘本和桥梁书。
于是,带着一箩筐的问题,我又一次踏上了青岛之旅。这次对谈,我的视频号也直播了,但很多干货仍然想记录一下,分享给错过的朋友们。今天这篇比较长,但建议大家都能找个时间认真看完,相信一定会有收获。谈到语文的幼小衔接,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认字、拼音这些内容,但其实最关键的是阅读能力,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忽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可以看到给学龄前孩子的绘本多种多样,面对青少年的文字作品也是百花齐放,唯独从学龄前到学龄后的这个阶段,作品是大量缺乏的。这些年,慢慢地,大家意识到了阅读能力”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桥梁书”。但是怎么选,如何读,关于“自主阅读”,大家仍然有很多迷思和误区。输入是为了输出,孩子高质量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孩子接下来高质量的输出。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了,但也因为这样的共识,很多家长就在选择桥梁书上面犯错了。不少家长选择桥梁书会偏向于选择文字优美的,描写景色、心理活动更好的,这些看上去都是最简单的“好”作品的标准。但恰恰却是错的,孩子的文学阅读也是有一个阶梯的,从叙事到描写到议论再到说明,也该是一步一个台阶慢慢进阶。如果桥梁书,我们一味选择描写很多景色的、夹叙夹议的,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就会不感兴趣。所以第一个原则,桥梁书选择叙事类型的,要求故事结构简洁。但简洁不代表故事不精彩,这件事大家也是要注意的。比如,朱老师主编的这套“世界精选桥梁书系”中《鸟窝先生和丛林之屋》这个故事,作者绝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啊。情节是一波四折,讲得那是真好,到底是啥故事,跟我一起来看看:故事里的小主角埃尔莫和姐姐因为奶奶的到来要搬新家了,选房子时姐弟俩看中了有蝴蝶、有“狮子”、有“猴子”、有“食鸟蛛”的丛林之屋;可是爸爸妈妈却偏偏选了适合奶奶住的但在他们看来糟糕透了的“花盆之屋”;所以矛盾就来了,第一个转折也跟着跳了出来。埃尔莫竟然离家出走了!原来,他赌气跑到了隔壁的丛林之屋,没想到意外捡到了把旧钥匙,从此他和姐姐就成了丛林之屋的常客。可是好景不长,转折又来了,一位留着长长灰胡子的鸟窝先生买下了丛林之屋,他们再也不能去那玩了。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讨厌”的鸟窝先生好像要砍掉姐弟俩喜欢的大树;最糟糕的是,他竟然“绑架”了他们的奶奶……一场丛林大营救就要开始了,出乎意料的,最终竟是个完美的Happy Ending,鸟窝先生在孩子们最喜欢的那棵树上给他们盖了一座真正的“丛林之屋”。如果你读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照样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还处处有伏笔,处处有转折,这才是幼小阶段孩子真正需要的阅读。先把故事讲好,讲清楚,而不是先去琢磨所谓的“技法”,而这样一波四折的故事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所以说,好的桥梁书,有好玩有趣的故事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们不会天然地就让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形成绝对的对抗,“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达成和谐。而一提到孩子自己读,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孩子的认字量,那认字量不足的孩子,自然要依靠拼音,于是带拼音的桥梁书似乎成了选择的标准。但朱老师的主张是,桥梁书不是必须要拼音的,桥梁书阅读和孩子的认字量也没有必然联系。这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我们都在关注语文幼小衔接,而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幼小衔接。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读桥梁书?就是这个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慢慢可以接受较长的故事,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我知道,你们肯定有疑问。那孩子不认识那么多字,怎么可以通过桥梁书进阶到“自主阅读”呢?朱老师分享说,有这个疑问的,归根到底还是不清楚孩子是怎么通过亲子阅读认识字的。我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是有两个机制同时作用的。他耳朵在听,眼睛在看,然后这两个输入渠道共同作用,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特别喜欢这本绘本,但恰好父母没空给他读,他就自己拿起来看。这时候,孩子的眼睛会看着这些字,脑海里会播放之前爸妈读的时候的“录音机”,然后就会出现神奇的“认字”初阶段,他靠着记忆和连蒙带猜,就“读”出来了。这是最好的“认字”方式,也是在提醒我们,一开始给孩子读经典绘本的时候,不要过度延展,而是照着读。那么读桥梁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一开始孩子仍然需要父母这个“拐棍”的,我们可以读给孩子听,先帮助孩子可以适应复杂故事情节,对整本书能有理解能力。多读几遍后,孩子自己尝试读的时候,结合上下文,哪怕有字不认识,仍然不影响故事情节。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问我们,或者教会孩子查字典。朱老师额外提醒大家,需要给孩子提供一点点有难度的学习,这样孩子攻克了,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所以呢,父母不要做那个“总觉得孩子冷”的人,不要害怕孩子读不懂,而是要多创造机会带着孩子去看。当然啦,好的桥梁书也该自带“帮助孩子理解复杂词语”的功能。比如《外公是个宇航员》这个故事里,七岁的外孙去探望病重的爷爷,他们之间有这样一场感人的对话: 外公说,月盈是月亮由小变大,月亏是月亮由大变小,就像你和我;
你们看,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在具体语境里来给孩子讲月盈和月亏这个专业术语,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实际呢,外公也在用月盈、月亏来比喻生命的长短,老年的生命和年幼的生命正是如此;由此引出外公和外孙间这场生命的告别,孩子们学习到的可是最高级的语言表达。整个故事里的明线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对宇航员外公的崇拜,暗线其实隐藏着外公和外孙生命最后的告别和最后珍重的托付。这本桥梁书可以说是文学含蓄性表现的典型了,整个故事里其实有特别多这种含蓄的表达,可能你们会觉得孩子还小不能GET到这种暗藏的意义。但咱们要相信,这种好的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润物无声的,当他读过这种高级的表达和内容,理解能力到了自然能会明白文学背后表达的深意。而且这也是文学本身的价值所在,它是跨越年龄的,孩子5、6岁能读,10岁的时候还能读,16岁的时候还可以读,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悟。最后一个迷思就更加普遍了,那就是提供了桥梁书,孩子就要自己读了。不少父母甚至会说,坚持了那么多年亲子阅读,终于等到“上岸”那一天了。朱老师一个劲地摇头说,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划分,孩子阅读启蒙好,就是能够尽早自己读,这是绝对错误的。他和我们分享说,他昨晚还给自己快40岁的儿子读了一本桥梁书呢,哈哈。想要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主阅读能力,第一点就是有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而且愿意读出来,愿意分享。这个可以从绘本入手做,也可以选择有趣幽默的桥梁书入手,反正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家长要做的,就是先把阅读成为家庭的生活方式,比如每天晚上有个家庭阅读时间。然后我们读到有趣好玩的书,也可以大声读给孩子听,那么孩子也会看样学样,读到好玩的也会和我们分享。那《毫不费力的“荷兰语》就是一个自带各种梗会让你读完哈哈大笑的故事,很适合父母带着娃一起读。故事里的爸爸想要让孩子们学习一门外语,于是暑假带着孩子们去德国泡“语言澡”。结果麻烦从海关就开始了。海关一边说一边在空中比画着小方框,一家人傻眼了,全然不懂。后备箱、行李箱、挎包袋全翻了个遍。小主人公突然明白了,说:“他可能是要我们的身份证吧。”猜得完全正确。你会发现,孩子在一个全然陌生的语言环境中比大人更有优势。他可以不依赖语言而把他其他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起来。接着呢,你还会发现这个孩子居然能够自创一门语言,和他新交的朋友完全无阻碍地沟通交流;他们一起去“硌牙嘶”,吃“呜呼哥”,睡“卡爬梯”……爸爸还想考一考“我”的荷兰语学得怎么样,问‘你好’怎么说?”这个词“我”还没有想过,只好即兴瞎编道:“呼啦咦!”第二天早上,当爸爸看到朋友的妈妈时,他举起手,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声“呼啦咦”。后来爸爸又问我,“裤子”怎么说?“我”答,啪嗒啪嗒。爸爸又问,那短裤呢?啪嗒。爸爸转头对妈妈,荷兰语很有逻辑嘛,短裤就叫啪嗒,而长裤就叫啪嗒啪嗒。
是不是很搞笑?我给小D读这段时,逗得她哈哈大笑,而且“啪嗒啪嗒”一度成了我俩对裤子的代称,哈哈。所以,这本书真是太懂孩子的心理了,哪个孩子没有自己瞎编乱造过词语,但娃们理解沟通起来却一点没障碍,这样能勾起娃兴趣的桥梁书就太适合一起亲子共读。而因为好玩,孩子就自然愿意自己反复读,还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才是“自主阅读”真正开始的样子。那说完了上面几个迷思,大家对自主阅读是不是也少了些困惑;但我知道你们肯定还要问,说了那么多,具体怎么读也给我们打个样吧。拿到好的桥梁书,到底怎么充分利用起来,才不浪费它的价值。最后,我就以《嚎哭包的微笑》这个故事来举个例,怎么带孩子读桥梁书。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弟弟的到来让乔西的生活一团糟,生日会被取消了,还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住,新的房间的墙纸让他非常不喜欢。总之,弟弟的到来让乔西觉得糟透了。这本其实是一个二胎主题的故事,很适合一起共读,如果还认字不多的娃,咱们父母可以先带着通读故事一遍,先认识故事的主角和了解大概的情节。已经认识了不少字但自己读还有困难的娃,咱们就可以用点小策略了,比如大人读一页,孩子读一页,轮流读给对方听;
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告诉娃,或者可以让娃来猜,根据前后文意思,娃也能猜出个大概。轮换着读几遍,等到里面的生词都消灭了,再让孩子自己读。读完以后,咱们就可以适当提问了,比如乔西为什么不喜欢小弟弟,除了他太爱哭,还有什么原因?这些情节故事里都写的清清楚楚,比如爸爸妈妈和好哭包小弟弟住在同一个房间里,他们三个人在房间里暖暖呵呵的、亲亲热热的;可乔西感觉自己被隔绝在他们的神秘世界之外了,他感觉自己被遗忘了。当孩子能讲出这样的情节,说明他读懂了,也读出了细节,更读出了真切的感受。问题不需要多,但一定是要孩子感兴趣的,不要一上来就是问孩子学到了啥这种。也就是通过大概以下五个步骤,让孩子一步一个台阶地迈进自主阅读的门槛,享受书中世界带来的美好。
第二步:我读出了语言的魅力,简单的语句就能表达出一波三折、悬念迭起的故事;
第三步:我能理解叙事的智慧和含蓄细腻的情感;
第四步:我学会了联想、推论、归纳,有整体和局部的观念了;
第五步:我走进了一个可以自己读的美妙世界。
关于桥梁书的各种疑问今天就说到这了,整场跟朱老师对谈完的感慨就是,哇,千万别小瞧桥梁书,原来它也这么博大精深。
今天文章里举例的就是朱老师主编的这套《世界精选桥梁书》,之前直播的时候就已经卖过了。有很多朋友留言说错过了,所以今天再给大家安排个返场。这套书是新书刚上市,一般都不打折的,还是给大家争取到了61折的开团价,到手只要118元,总共6册,平均每本不到20块就能收回家了。要说这套书到底好在哪,除了精选了包括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四个国家的作品,每一本背后都是大师级的作者+绘者强强联合:还有朱老师团队的层层把关,它是按照中文分级标准专门给咱们中国孩子编选的桥梁书。每一本都有好玩的创意,写法也都不一样,带给娃的体验就是“有趣”又“有益”,特别适合5-8岁的孩子来读。要说这套书我最喜欢哪里,除了有一口气读到底的幽默故事,带娃认识一篮子快乐神奇的孩子,最打动我的是这套书里想要传达给咱们大人的理念:孩子和大人从来都是平等的,是肩并肩携手跋涉在人生路上的,既是同路人也是人生旅程上的旅伴。
也在提醒咱们大人,在面对人生各种问题时,不是只有大人教导,孩子就必须得听大人的;在某些方面,孩子们反而更有智慧,他们身上拥有的这种的无限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
团购细节
开团日期:全网首发北京时间2023年5月29日(周二)上午8:00至6月4日(周日)晚20:00截止或售完为止;关于发货地:河北廊坊,付款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可以开电子发票,下单备注开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邮箱地址(确认收货后,15个工作日左右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