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产母亲全职带娃,父亲赚钱养家,却差点逼疯一儿一女…

中产母亲全职带娃,父亲赚钱养家,却差点逼疯一儿一女…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阅读第一
ID:Readfirst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烙印到底有多深?


豆瓣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里面聚集了一批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孩子。


小组发展高峰时,有12万豆友加入,能看到不少中国式家庭悲剧。


有些人曾被爸妈长期打骂、或者冷暴力;

还有一些则困于父母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里,得不到任何教育托举;

更有人因为父母疏于照顾等,受到霸凌、猥亵等暴力对待。



经受过精神摧残的孩子们,在成年后无法复原,带着伤痛和阴影生活。


有些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不惜以自杀来排解痛苦。有些人则无法进入亲密关系,或在新家庭关系中,重蹈覆辙。


托尔斯泰曾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曾这样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不幸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


40年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卡尔·惠特克提供了这样一种答案:


孩子们“生病”,并不是他们真的有问题,而是整个家庭成员有意无意“共谋”的结果。


“生病”的孩子很可能是解压阀,整个家庭结构性压力在此找到出口。


这一理论在当时心理学界引起震动。


传统心理治疗往往是以内部视角剖析患者:“你是怎么了?”


但,惠特克开创的家庭治疗法,则以外部视角看待来访者:“当你生病后,你的父母会如何?”


作为畅销40年的心理学经典书籍,《热锅上的家庭》是惠特克的精神遗作。他的学生奥古斯都·纳皮尔描绘了他们共同为一个典型家庭实施心理治疗的全过程。


所有人都没想到,在看似普通的家庭里——母亲全职带娃,父亲赚钱养家,最终却差点逼疯一儿一女。


表象背后,牵扯出三代人的教养悲剧。


孩子抑郁想自杀,

都是在替父母生病


16岁少女克劳迪娅是被母亲“拽进”诊疗室的。


在此之前,她经历了好几个月的单独咨询,但这次不同,全家人都出席了。


处在“C位”的克劳迪娅到底做了什么呢?


她厌学叛逆,经常逃学离家,甚至有自杀倾向。


她与家里人,尤其是母亲卡罗琳的关系最为恶劣,经常争吵。吵完后,要么是躲到房间里哭,要么是逃出家里。


每每这时候,卡罗琳都会向丈夫大卫“告状”,却换来丈夫“让她去吧”的回复。


大卫是一位金牌律师,工作非常忙碌。与卡罗琳结婚后, 他们自主形成了分工默契:大卫在外赚钱养家,卡罗琳则负责照顾家庭。


表面上看,这应该是很多人艳羡的中产生活,但实际上,两人生活却渐行渐远。



步入青春期的女儿好像是一夜之间长大的,妻子对此十分不适。


对卡罗琳来说,以前和克劳迪娅亲密无间,但现在,女儿放学回家后,却连招呼都不打,躲进房间里。


母亲想要知道女儿到底在干什么,于是,不经克劳迪娅允许,进入房间帮她收拾,并查看女儿与朋友的通信。


这些“关心之举”却把孩子一步步往深渊里推。


女儿曾对妈妈的控制欲表示过抗议,但母亲却并未改变,依旧对她的生活细节指指点点,甚至穿破洞牛仔裤都要被指责。


她感到自己快被逼疯,时常沮丧苦恼,情绪激动,甚至被怀疑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在治疗中,克劳迪娅甚至两次情绪爆发,甩门而去。



母女关系为何变得剑拔弩张?难道真是青春期女儿遇上更年期母亲,两者激素碰撞导致了家庭矛盾吗?


两位治疗师在和全家人深入对谈后,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问题并不出在女儿身上,而是对女儿日渐产生控制欲的母亲身上。


而让母亲抓狂的,也不是女儿行为有多乖张,而是因为越来越自我、放学后把自己所在房间里的女儿,像极了回到家只知道冷漠工作的丈夫。


一个渴望家庭温馨的全职母亲,在自己最擅长的舞台里,同时感受到两种相似的挫败。


向女儿“开炮”,成了她无意识的抗议。


图源:pixabay



孩子,父母婚姻问题的替罪羊


很多著作中都会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当夫妻双方关系出问题时,夹在中间的孩子们也会受到波及。


但《热锅上的家庭》则开辟了一种新视野:“生病”的孩子因为“得病”,反倒将关系几近破裂的父母推向一种新的合作。


治疗师们发现,大卫和卡罗琳在婚姻起点时是互相依赖的,但随着两人生活状态不同,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大卫忙于工作,而卡罗琳则过分投入照顾孩子和她的母亲,导致夫妻之间日渐疏离。


是他们的感情变质了吗?并不,从对女儿克劳迪娅的“关心”来看,两人还是在乎彼此。但两人安全感实在脆弱,害怕坦诚相对,关系破裂。


治疗师们在对谈中将夫妻双方意识到:原来克劳迪娅“生病”,反倒拉近两人距离,他们不再疏离,反而有了可以共同谈论的“目标”。



但,借由“子女”这一目标,两人也在发泄对彼此的不满。


比如父亲时常暗地里安抚女儿的情绪,看似是站在女儿这边,但实际只是不满妻子的做法。


在公开场合,父亲立场又变到母亲一方,让女儿陷入迷惑、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在后面阶段,甚至儿子——丹也加入混战,成为角力场中的一员。


在丈夫忙碌时,妻子卡罗琳时常会关心儿子,以寻求情感支柱。但当卡罗琳和丈夫关系稍好时,丹便会因为小事而烦躁。


在父母关系的拉扯中,一儿一女都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困惑。


“我是大人还是孩子,父母到底爱不爱我,我和父母到底是种什么关系?”


孩子们无奈成为父母关系的替罪羊。



为什么好好的婚姻关系会变成这样呢?难道婚姻真的就是激情褪去,幻想破灭,踏入死气沉沉的围城吗?


作者纳皮尔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不是婚姻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两者对亲密关系的期待不同,造成了关系错位。


在这个案例里,卡罗琳渴望温馨家庭,尤其对情绪上的索求度极高,但丈夫却不是如此。


大卫对亲密关系还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只要过于亲密,他就会产生疲惫和窒息的应激反应。就跟他当年逃离父母,远走他乡发展时处境一样。


无法建立良性的亲密关系,当两人组建家庭后,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转移到新家庭里。


当人们无法在夫妻关系中找到满足,就常会寻找一个替代品来取代依赖感,丈夫常常是工作,而妻子则是子女。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们通常不自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容器根本装不下父母源源不断的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表面不发作,看似很乖巧,然而实际上,是在等待“爆炸”时机点。


就像克劳迪娅和丹一样,最终将矛头指向了自己。



三代人教养的“遗传”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曾经说过:“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本书中的家庭就是如此。


当卡罗琳粉刷房子后,满心欢喜期待丈夫的积极回应,结果等来的却是丈夫的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丈夫还嫌弃卡罗琳太过依赖人,总是像个“小女孩”一般,没有自我。


而这一切要追溯到卡罗琳的母亲——一个爱挑剔的妈妈,从来看不见孩子的成就,这导致卡罗琳变得十分讨好型人格。


而丈夫大卫之所以情感淡漠,是因为他有一个试图操控一切的爸爸,总是对孩子指手画脚,从未显露温情一面。


“我拼命工作二十年,就是为了要让他重视我,想得到他的欢心。”


一个渴求被看见、一个缺少人性化的感情,夫妻俩最终将小家庭活成了原生家庭的仿品。


 

问题这么多,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呢?


在《热锅上的家庭》一书里,两位治疗师十分大胆。


比如在解决丹的定位紊乱时,卡尔·惠特克不得不与被激怒的孩子大打出手,让诊室里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但当战斗结束,丹却体会到成年长辈的“权威感”,重回孩子的位置。


当然,更多时候,治疗师们只是观察,引导整个家庭跳出表象,看到隐藏在背后、大家不敢直面的难题。


克劳迪娅在听到母亲倾诉内心独白后,开始明白,母亲不是看自己不顺眼,处处针对自己,而是真的担心,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母亲卡罗琳在诊室里痛哭、发泄完无助痛苦后,也获得了重新站立的力量。


她不再执着于丈夫的关注和情感认同,开始寻求改变,参加社交、读书、进修、打算找工作,开启全新的生活。


而大卫和原生家庭和解后,也开始尝试着改变,更温情更关心家人。


家庭里烙印最深的两个人开始甩开童年时期的遥控器,为孩子创造积极的原生家庭环境。


写在最后


《热锅上的家庭》指出了一个扎心的真相:家未必一定是避风港,它也可能是逼疯孩子的“案发现场”。


这也让我们看清了很多社会现象。


在李松蔚开篇撰写的《序》中,他提到了这样一点:


在中国,孩子超过一定岁数不结婚,在家里就是“问题”,引起周而复始的争执和痛苦。但单单“不结婚”并不会造成这些痛苦,造成痛苦的是全家人对“不结婚”的态度——包括父母如何执着于改变孩子,也包括孩子如何执着于改变父母的“执着”。


结婚问题如此,该不该生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些能让小家庭陷入噩梦、争吵的议题,正在演变成一些社会“僵局”。


如果不幸遭受原生家庭的打击,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我们可以像大卫一样,向自己的父母寻求沟通和倾诉。也可以像卡罗琳一样,变得独立,在婚姻关系中积极寻找自我。


最后用译者李瑞玲的话作为结尾:


愿那些正在追寻自我和亲密关系的人们,愿那些在家庭中挣扎、痛苦或疏离的人们,顺利走过热锅上的洗礼,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尊自爱的自己,进而缔结全新的“家庭之爱”。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观界VIEW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母亲出走,父亲中风,高中辍学当清洁工人,而他却从垃圾堆中逆袭哈佛重男轻女?美国妹子挣钱养弟弟,父母还要求付房租!被亲生父亲强奸怀孕,父亲却毫无愧疚:反正这孩子以后也得叫我爸!四川2岁男童失踪半个月,父亲梦见诡异噩梦,醒来直冲邻居家,眼前一幕让他们悲痛《我的父亲是流亡学生》: 19. 一场大火女博士被父亲砍死,只因不给弟弟买房,父亲:不怕死,也不后悔!中产母亲全职带娃,父亲赚钱养家,却差点逼疯一儿一女……卷首语|母亲节,父亲节月季扦插大法户外带娃,一女性死亡!医生紧急提醒身家超600亿!“中国台湾首富”出身金融世家,父亲沦为“弃子”却逆袭上班累还是全职带娃累?糕妈:这事太能吐槽了老爸,父亲节快乐!---- 记2023波士顿青少年艺术节献给父亲节的特别礼物5039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8为上清华复读14年,两度放弃985名校,父亲去世、母亲年迈,35岁的他今年终于想通了?如何简单逼疯一个高敏感人?如何逼疯一个男人高温天气户外带娃,北京一女性因热射病死亡!震惊!美国知名华裔女医生疑在丈夫饮料中多次投毒,还精神虐待一儿一女!如何简单逼疯一个高敏感人?|日签被亲生父亲强奸怀孕,父亲却毫无愧疚:你这娃生下来,照样得管我叫爸!一份夏令营清单:带娃去野外吧!带娃去村落吧!带娃去大自然吧!当代中产女孩尴尬现状:父母砸钱养出来的娃,成年后却抑郁了鸡娃12年花千万买学区房,儿子却差点没考上大学!一位深圳学霸妈的自我反省全职带娃3年,当红女星归来也成素人杭州一区拆迁政策被指“重男轻女”:生两男孩比一儿一女多得70m²!官方回应男子“地狱级带娃”震惊全网,百万网友尖叫:爸爸带娃,活着就好母亲节正确打开方式:爸爸带娃,没人喊妈【吃顆米大會(つっこみたいかい)】暖場《いつの 日ひ 君きみ 帰かえ る》婆婆月收入6万,我3000,辞职带娃后我靠自己全款买房...且随诗吟:《轮回》by 星如雨她出身清华世家,却成“香港第一艳星”。闪婚豪门被家暴离婚,35岁二婚遇真爱被宠成少女,如今55岁容颜不改,还和女儿一起美上热搜!山东女博士被父亲砍死,只因不给弟弟买房,父亲:不怕死,也不后悔!“最美香妃”车祸23年后,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母亲现状曝光:藏着100万中国家庭的痛…无论在哪上班:永远别逼疯同事,永远别被同事逼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