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上兴趣班,我考到了钢琴十级”
最近,我陪女儿去上声乐课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是陪课,家长们之间似乎也分为不同的流派。
由于同一个楼层里有好几家兴趣培训机构,在教室外等待的家长人头攒动,做什么的都有。
有休闲养老派:舒服地倚靠在机构提供的椅子或沙发上,拿起手机刷某音、某书,或者惬意的打个小游戏,要不就在楼道里来回溜达。
有插缝工作派:腿上放着笔记本电脑,一边飞速打字和同事沟通,一边修改ppt调整方案,不时还夹杂着和甲方/乙方的交谈声。
有打探消息派:沉迷于和周围的家长聊天,聊天内容集中在收集各种小道消息,比如孩子上了什么好的辅导班、哪个小学的管理好、哪个学区的对口中学好等等。
有自卷自鸡派:这类家长堪称陪课家长中的“金字塔尖尖”。他们既顾不上和别人聊天,更不会低头刷手机,而是直接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练!
在网上,有不少家长陪着陪着,还真把自己陪成了兴趣班的“扫地僧”!
有爸爸陪课一段时间后,开始跟女儿一起练钢琴,平时在家练习的时候还会相互指导。
👆图源小红书@吴Cici_Violin
有陪孩子一起学琴考级的妈妈,假期跟孩子一起考过了六级。
👆图源小红书@Niklaus妈咪
还有风雨无阻陪孩子学琴的爸爸,不仅过了钢琴十级,还和女儿一起登台表演,实在是令人羡慕!
👆图源小红书@爱聆钢琴艺术中心
除了钢琴,也有陪孩子学游泳的,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靠自学学会了蛙泳。
👆图源小红书@夏日晚风
这个没任何绘画基础的奶奶,在陪孙子一起上美术课的过程中,自己也学会了画画。
👆图源小红书@淘米熊艺术
看完这些,我突然觉得自家娃上课外班,就娃一个人学,性价比是不是太低了?
说实话,看着这些家长,我确实心生佩服,同时又有点心动。在消磨等待时间的同时,还能习得一项新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些陪课家长里隐藏的扫地僧们,究竟是为什么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家事之外,还有动力去修炼自己呢?
我和一位陪孩子学小提琴的朋友聊了之后发现,大家陪娃一起修炼的原动力主要有这几种:
1.主打一个沉浸式陪伴。
有些家长,为了全方位陪伴孩子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于是做起了孩子最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的学伴。
在孩子每一次痛苦挣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句“我和你一起学!”确实很有力量。
也有些家长,怕孩子上课走神、对关键点掌握不到位,或者担心课后遇到问题无从解决,所以干脆陪孩子一起学,争取发挥出1+1>2的效果。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孩子胡乱敷衍时,家长不会被一句“就是这样的,反正你也不懂”给搪塞过去。
总之,这类家长的陪课,主打一个沉浸式体验。无论是孩子有进步还是遇到问题,家长都更容易共情孩子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亲子沟通成本。
2.兴趣广泛,热爱生活。
一些家长本身就爱好广泛,反正陪着也是陪着,不如一起玩吧。
👆图源小红书@叽里呱啦的小威廉丨这位妈妈陪娃学美术,自己爱上了画画
我那位朋友也是如此,她本身就喜欢音乐,陪娃上了几节课之后,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想,不如跟娃一起学吧,反正技多不压身嘛!
一开始陪儿子练琴,她觉得魔音灌耳、难以忍受。当她和儿子一起学之后,那阵阵刺耳的琴声,就再也无法成为她的烦扰了,只是苦了邻居……
3.喜欢接受挑战。
还有一些父母,骨子里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似乎天生有种“我就不信我搞不定”的斗志,每当孩子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他们自己也忍不住想挑战一下。
孩子班里有位爸爸陪儿子一起学魔方,刚开始因为技术不行常被儿子笑话。于是他每天晚上苦练技术,还在网上看教学视频恶补。后来,由于进步速度比儿子快太多,儿子已经开始拒绝爸爸陪课了……
4.弥补童年缺憾。
我们这一代70、80后,以及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在自己的童年时期,虽然玩得比现在的孩子自由,但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没有太多机会去接触如今这般丰富的兴趣班。
基于此,陪孩子的同时,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去学习,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也相当于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弥补。
其实,无论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还是出于自身的热爱,家长们能在工作、家务和带娃之余,让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上进心。
与其这样,不如就偷偷懒,至少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说一句:“爸爸/妈妈光是看你练习就觉得你很努力了,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我们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么?
陪娃上课外班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呢?
在留言区聊聊吧~
果仁妈插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