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把我整哭了,三天没缓过来……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为了和常爸不失联,大家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这样才能每次第一时间看到常爸的推文!
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消息,我一个大男人看得难过得不行,越想越难受,大晚上自己拍自己剪,发了条短视频: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35岁的妈妈在辅导7岁儿子时突然头晕、四肢乏力。好在孩子及时拨打了120,妈妈被送进医院。一开始妈妈还能说话,但当医生检查时突然就不行了。
孩子在抢救室里拉着妈妈的手,大声哭喊:
“妈妈,我一定听话,我好好学习,我不皮了!”
看了真的很难过,特别是看到孩子说“我不皮了”和“孩子一直不肯走,一直在旁边拉着妈妈的手”。即便没有更多细节,作为父母我们也能想象得出,这个妈妈在倒下前跟孩子发生了什么。
大概就是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比较调皮,让妈妈很恼火,情绪一时没有控制住,诱发了脑溢血(妈妈本身大概有什么基础疾病,发火估计是个诱因)。
这几年关于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情绪失控的新闻越来越多,有的父母心脏病发差点没命,有的把自己打成了骨折,有的高血压犯了,还有一激动直接去跳河的……
就算我们大多数家庭还不至于发生这么有杀伤力的情况,但不同量级的“情绪爆炸”似乎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常爸身边就有小伙伴说,“一周没个几次情绪失控,都觉得缺了点儿啥!”
孩子调皮不听话,的确让人头疼。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真的有必要愤怒到这种地步吗?
别忘了——
每个成年人
都曾是调皮的小孩啊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不少成年人都“不约而童”地过起了节,美其名曰“谁还不是个宝宝呢”!若是真说起童年,谁能说自己没调皮过呢!
学者马未都说,自己小时候把捅马蜂窝当成巨大的乐子。
演员肖战说自己小时候调皮,一个一个敲邻居的房门,从楼顶敲到一楼,结果被妈妈暴打。
主持人撒贝宁小时候更是所有父母的噩梦——胳膊、腿被摔断,主动脉被割破过,摸高压电晕过去了,能活到现在确实是个奇迹。
我还采访了周边的同事,发现大家“皮”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人小时候给老师起外号,有人悄悄溜出学校看电影,有人给同学凳子上洒墨水……
孩子特别调皮,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太强了。
总想要摸摸这个,试试那个,故意反抗父母,好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行为的边界是什么。
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反之如果大人说一孩子就不二,整日规规矩矩从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才真的要担忧吧!
在我小时候,面对孩子的这种调皮,大人要么直接打一顿,要么说教一顿,这事儿就过去了。而且有时候几个大人还会凑在一起,吐槽自家孩子有多皮。
(《小爸爸》剧照)
那现在的孩子一定比我们小时候更皮吗?不见得吧,可为什么这一代的我们这么缺乏容忍度呢?
比较和攀比之中
父母与孩子渐行渐远
原因可能很多,从我带娃的经验上来说,社交平台上的各种晒娃和带来的攀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尤其当孩子上了小学后,亲子矛盾的一个重要焦点就是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成绩没达到父母预期,又格外调皮捣蛋,那就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怎么看孩子怎么不顺眼。
以前“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就只有隔壁的姐姐或楼上的哥哥,但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只要打开手机,朋友群里、短视频里、家长群里或其他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聪明可爱,有的多才多艺,有的成绩遥遥领先,总之就是两个字“完美”。刷多了,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只有我家孩子这么差”的虚假印象,再看自家孩子时就越发觉得失望。
(《小舍得》剧照)
如果这时父母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很容易借着孩子的“错”,把憋在心里的火给发出来。
可这世界上谁不犯错啊,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哪儿有“完美”的人啊!
就拿我自己来说,平时也会晒小小常读书、比赛的视频或照片。光看这些东西,大家一定会认为小小常是个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优质小学生。但这只是一部分事实。
另一部分事实是,他从小到大仅凭“不好好吃饭”这一点,就无数次让我们全家人大为光火。还有做事拖拉、粗心大意、吊儿郎当……总是有本事把我逼到崩溃的边缘。但这些场景,这些鸡飞狗跳的细节,我根本就不可能发到社交媒体上,你说是吧?!
自古就有句老话叫“家丑不可外扬”。自家的鸡毛蒜皮,关起门来处理就好了,连屏幕上的真人秀都有剧本的,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自己都不会分享生活的全貌,更不可能看到别人的全貌了。
所以,别人愿意发在社交媒体上的,大都是别人家孩子的高光时刻,也许真实但一定不代表就是孩子的全部。如果你非要拿这些高光时刻跟自家孩子比,那纯属就是自己找不痛快,只能徒增烦恼和焦虑罢了。
(《加油妈妈》剧照)
别让自己的期望
成为绑架孩子的工具
1919年,胡适先生的大儿子胡祖望出生时,他开心地写下了一首满载爱意的短诗。
在诗中,胡适许诺要爱孩子独立的灵魂,要给孩子自由,不要掌控孩子的人生。
这首诗看上去深情又感人,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尊重对不对?
但仅仅11年过后,这份岁月静好就消失了。1930年胡适在给胡祖望的书信里厉声质问:
“你的成绩里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
“你在学校里干的什么事?你这样的功课还不要补课吗?”
“你这样不用功,这样不肯听话,不必去外国丢我的脸了。”
……
这段文字真给我看乐了,当时我还专门发了个短视频:
连胡适这样的大文豪、哲学家都要经历“从充满期待到失望”的过程,咱普通人真的没必要太较真。
不过胡适接下来的做法还是很值得父母学习的。
胡适冷静下来后,跟胡祖望好好沟通,搞明白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并耐心辅导。在孩子专业选择上,胡适也尊重孩子的意见。
之后胡祖望进入西南联大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后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
事实证明,胡祖望也没有胡适说得那么差,咱自己的孩子也没父母眼里的那么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但别让这份期望影响了亲子关系,更别让这份期望成为绑架孩子的工具。
那个7岁男孩,能在看到妈妈情况不对头时立即拨打120,能在抢救室哭喊着要好好学习,一直拉着妈妈的手期待妈妈能早点醒过来,足以说明孩子其实是非常懂事的。
只是这个儿童节,和以后的日子里,这个7岁男孩再也听不到妈妈声音了。想到这点,就更感觉难过了。
放下执着,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六一到了,我特意给有娃的同事放了半天假,让他们好好陪伴孩子过个节。
不知道刚刚过去的儿童节,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常爸将会选取5条最走心留言,每人赠送一本专门讲亲子之间那份血浓于水的爱的经典英文绘本《The 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
往期推荐
深夜和女儿暴走街头的妈妈,为什么会被网友骂翻?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我又忍不住冲娃吼了一通!现在后悔了,怎么补救?
这几天常爸发现推文的阅读量明显走低,再看了看其他的公众号,也有很多出现了点击率断崖式下跌,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公众号又一次改了推送机制。
今后系统只会把常爸的公众号推送给常读用户,所以,如果不星标、不常读、就看不见我的推送了。所以,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各位常粉务必要星标常爸公众号啊!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