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抗癌女孩:辞职去留学,婚前确诊癌症,她把生命最后一刻留给了科研
三年疫情,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而在暂停中被确诊癌症的患者,却在拼命往前走。
他们不知道,死神是否就要追上了。
2022年播出的纪录片《一次远行》中,跟踪拍摄了一个29岁的患癌女孩,她原本拥有着灿烂的人生和未来。
周倩仪生于广州,天生有一副爵士乐嗓子,曾当过歌手;她25岁辞掉工作,只身去德国留学,多门科目获得满分。
她和男友十分相爱,甚至已经选好了婚礼的音乐;她与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准备穷尽毕生坚持科研。
就在此时,她确诊胃癌晚期,最多能活三年。
就像踌躇满志的水手,踏上即将远行的帆船,可船刚开出港口就抛锚了。
望着辽阔蔚蓝的大海,她积蓄已久的渴望变成无边无际的不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倩仪的故事,她在绝境中的勇敢与热烈,足以抹除一切阴霾,散射出生命最耀眼的光芒。
01 ▼
早在高中时,周倩仪就痴迷于天文。
她关注“旅行者1号”,一个离太阳200亿公里的太空探测器。
科学家预计,在2025年之后,旅行者1号将彻底与地球失去联系,成为漂浮在宇宙中的“流浪者”。
探索宇宙,一个浪漫而宏大的科学理想在她心里萌芽。
但上大学时,她遵从了家里的建议,选择了并不喜欢的经济学专业。
“学经济学外贸,一个月的工资很高,待遇也很好。”这是妈妈挂在嘴边的话。
因为对于女孩来说,学经济比研究天文更实际。
可倩仪的理想,终究是觉醒了。
在25岁那年,在那颗种子终于在心中破土而出时,她果断辞去了体面高薪的工作,只身去往德国留学。
德国莱比锡大学,她成为物理系的一名本科生。
由于基础薄弱,迈进专业门槛后她依然比别人落后一截。于是,她每天泡在图书馆6-8个小时,“啃”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学术书。
期末,她有几门学科考试都是满分。
“我喜欢那样的学习,我觉得热情是能够用来承受痛苦的。”
倩仪的爸爸妈妈,都没有上过大学,她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如果能有所成就的话,也可以光耀门楣。
而且,她始终有颗反叛、倔强的心:“我想激发更多女孩子学科学,这很重要。”
在学校里,她享受和同学探讨每一颗行星的运动轨迹,每一句都是对科学的敬仰、憧憬之情。
“天文学那些科学家,一辈子就做一个项目,花费几十年研究一个东西,伟大。”
她说,想当科学家。
妈妈却说,这个理想太大了。
在这条不被理解的道路中,她仍旧一意孤行、高歌猛进,然后见山劈山,遇海填海。
恰似那个一去不返的“旅行者1号”,她一头扎进了属于她的宇宙。
02
▼
烟花迸发之前,我们没有想过,那场美丽竟是瞬间。
2018年,在德国留学的第二年,倩仪开始胃疼。
轻微的病症,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她依旧照常学习,沉浸于“物理世界”中。
直到2019年底,她的肚子胀得夸张,像怀孕了一样。
去莱比锡医院看病,那个医生见过她,笑着打招呼:“你就是那个想做物理学家的姑娘吧?”
那时,她也笑着以为,“可能只是细菌感染”。
直到做完腹腔镜检查,报告显示:肿瘤。
医生立刻下了“最后通牒”:“胃癌晚期,用化疗还可以维持两三年生命。”
医生的表情严肃而凝重,把倩仪的心中的“侥幸、惊异、不接受”,狠狠地摔碎在地上。
眼泪,夺眶而出。
人生第一次,她深刻的感到对一切失去了控制,她的未来,她的所有。
“一开始觉得自己要改变世界,最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改变,都是徒劳。”
但她还是不肯认输。
确诊后,她选择留在德国。因为可以免费治疗,更重要的是,她想坚持完成学业。
爱美的女孩剃掉了自己的长发,让身体插上管子、手臂扎满针孔,她把每一次的身体监测指标做成数据统计。
她在个人账号上写道:“很想,活下去。”
是怎样浓烈的生命渴望啊,才让她竭尽全力去打一场明知道会输的仗。
2020年12月,她的病情急剧恶化。
位于盆骨卵巢的一个肿瘤,长到了巴掌那么大,肝脏旁边还有核桃大小的肿瘤,覆膜上还有小芝麻一样的病灶......
她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想争取做手术,可莱比锡的医生却告诉她:“不行,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2个月后,她决定回国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尽管荆棘丛丛,血流一地,她还要往前走。
如同《一个人的朝圣》,哈罗德不断寻求内心的自我救赎,而她,一直在求生。
烟花如果有生命,会不会也想在夜空多做停留?
03 ▼
沙漠里的沙是无穷的,但当你攥进手里时,却所剩无几。
德国医院已经准备好给倩仪做临终关怀,时间无情地流逝,她抓不住了。
罗密欧是倩仪的外国男友,因为疫情和签证,他不能陪伴她回国治病。
“她看起来坚强,其实内心充满天真、可爱。”心爱的人要走了,罗密欧在镜头前哭了,用所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她。
倩仪让男友别哭,“我肯定会找到医生帮我的,相信我,我可是中国人。”
另一边,倩仪的同学正在上海帮她联系医院和专家会诊。
回国前,妈妈做了一桌子菜,为倩仪提前庆祝29岁生日,几个朋友都来践行了。
席间,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倩仪的手机上传来一条消息。
上海的同学告诉她,专家会诊的结果是:目前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不建议手术。
她独自瘫在沙发上,忍着剧烈的疼痛,这世间所有的喧闹与美好,真的与自己相关吗?
3年多的留学生活,1年多的抗癌经历,被一种“后悔”的情绪彻底摧毁。
后悔没早点回去,病情恶化,学业中断,梦想化为泡影。
“以前想,家里出个物理学家。”
“现在不想那个了,现在回家就好了,回家就好了。”
晚上,她躺在床上,抱着被子抽泣起来。
2021年3月,她拖着行李走在机场,和男友相拥告别。
成为他们的诀别。
回国之后,爸爸陪着倩仪去了上海的医院,医生还是没有给她新的治疗方案。
门又关了一扇,而剩下还有门或窗吗,她不知道,只能不停歇地寻找。
“我不是想找最好的医生,我是想找对我有信心的,积极一点的。”
3天后,爸爸又陪着她回到广州求医,咨询了各个科室。
医生说:“可以先把卵巢的肿瘤切除,减轻痛苦,但不能根治。也有可能开刀后,肿瘤太大,切不下来,又重新缝合。”
现在,要决定要不要做这个手术,留给她考虑的时间不多了。
生命进入倒计时,可她还有好多遗憾的事。
04 ▼
既然梦想是宇宙和星辰,那便注定要离开地球光年之外。
让倩仪苦苦寻找的,不是抗争的决心(她从未停止过抗争),而是那份告别的勇气。
在德国,一个相识7年的朋友听说她要走,立马从瑞典飞来,见她一面。
在广州,她除去跑医院的时间,就是频繁与朋友约见。
晚上11点,她的胃已经很不舒服,但她依然坚持去市中心与琳达夫妇见面。
后来,琳达说,因为已经感觉到似乎是最后一面,所以为倩仪唱了一首David Bowie的《Heroes》,算是告别了。
台上,琳达唱着:“那,为何要向命运低头,我们还有明天,我们将成为英雄。只为一天的不朽。”
台下灯光黯淡处,倩仪泪流满面。
而亲人的爱,像一湾沉静的泉水,默默地浸润着她的身心。
妈妈一直不肯直视镜头,总是故作冷静的絮絮叨叨,每天问倩仪想吃什么,精心准备每一餐。
爸爸一直坚持奔波,联系医院专家。每天眼睛都是红的,那是无数个夜晚偷偷哭过的证据。
他说:“倩仪拍的照片很好看,我做头像了。”
弟弟乖巧地当着司机,无论姐姐要去哪个医院看病,去见哪个朋友,他都全程开车陪同。
那天晚上,倩仪一家人坐在客厅讨论要不要手术,气氛陷入很长时间的安静。
爸爸坐在沙发上,默不作声看电视,又像是没有看。
倩仪独自回到卧室,看了一部名为《卡西尼号的绝响:土星之旅最终章》的纪录片。
然后,崩溃大哭。
纪录片尾声,旁白传来:“在轨道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最后一次将天线转向地球,和我们告别。”
“在土星的天空中,旅途终结。”
05 ▼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我们都是星尘。”
星星死了之后就会爆炸,然后变成下一代星系的原材料。倩仪觉得,这很浪漫。
最终,她还是做出了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纪录片的拍摄人员,被挡在了病房之外。
在片尾,倩仪回忆起小时候最爱的游戏,她在里面结过8次婚,有2个孩子,孩子们永远也不会长大。
现代社会,还不能把一个人的意识上传、永久保存,但游戏角色会代替她留下痕迹。
那一天,她跟弟弟说:“天文学,物理学,要是有什么新发现,一定记得告诉我。”
“在我走了之后.......”
2021年9月,以宇宙为梦的女孩周倩仪,因病去世。
她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如同一粒星尘散落。
倩仪说:“癌症不会定义我的生命,我还是我,热爱科学和音乐的我。物理和音乐不会因为癌症而失去意义。”
她离开了,可她的勇敢、执着、无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里,哪怕是逞强伪装的,那也是她最想留下的样子。
在有限的生命里,她汹涌喷薄出的能量,比病痛带来的灰暗色,明亮一万倍。
那么,明亮的星尘,下次宇宙再见吧。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小熊
从小酒馆到院子
一个北京“蓉漂”
与成都的20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