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家庭最伤人的一句话!网友“我27了,想起来,还是泪流满面”
前阵子,同事柚子讲到她小时候的一件事,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沉默了。
小学的时候,她和弟弟在一个学校。
因为离家不远,妈妈一到中午就会给他们送盒饭。
她吃了整整三年的青菜豆腐白米饭,等到有一天,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盒饭里有鸡腿。
放学后她开开心心地跟妈妈表白时,从妈妈支支吾吾的神态中终于得知:
妈妈把她的盒饭和弟弟的拿错了。
也就是那天,她才知道自己弟弟一直有肉吃。
她一下子哭了,问妈妈为什么。
妈妈只好扯弟弟是男孩,更需要营养,姐姐要懂事这些托辞搪塞过去。
听到这,我心里突然疼了一下。
1
柚子的事,让我想到一个每次看《请回答1988》关于德善生日的情节就嚎啕大哭的朋友。
里面的德善,也一直被父母忽视,不公平对待。
妈妈煮的荷包蛋,从没有她的份,鸡腿也直给姐姐和弟弟。
爸爸也从来都只会背着她,给弟弟买世界杯冰淇淋吃。
就连自己生日,她都永远只能就着姐姐,从来能吃上属于自己的蛋糕。
终于,在这一年生日那天,德善终于对着家人爆发“为什么就对我这样”。
德善爸爸愧疚煽情了一番后,父女终于和解了。
就在我们以为德善终于能走出被忽视偏心的阴霾时,镜头一转,一切打回原型。
在一次煤气中毒后,父母在生死关头一人一个将德善姐姐和弟弟拖到门外,想着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时。
镜头马上切到德善。
只见她孤零零地,自己一个人靠自己艰难地爬出来。
德善的爸妈爱她吗?
肯定爱。
但比起明目张胆的厚此薄彼,这种在危难关头下意识的偏心更伤人。
被区别对待的孩子只能被迫懂事,被迫理解父母的努力和不易,永远在父母到底爱不爱我中纠结。
他们埋怨不了父母,只能日复一日在这种委屈中自我否定。
2
孩子委屈的是什么?
是爸爸妈妈缺少一个公平的态度。
孩子争的是什么?
是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呀!
二宝出生后,有些大宝会出现行为倒退——突然要吃弟弟食之无味的辅食,突然要玩妹妹低龄幼稚的玩具。
我家哥哥那会儿,突然要求我像抱弟弟那样,一直把他抱在怀里。
记得我家二宝出生没多久,哥哥正好升入幼儿园。
对他来说,生活变化不小。家里多了小弟弟,天天被妈妈抱着,被一家人围着,他心里是不安的。上学了,要全天去幼儿园,就更加担心妈妈把爱都给了弟弟。
他才2岁多,解释又解释不通。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哥哥上学的时候,我尽量去送他。
晚上他放学回来时,我会穿戴整齐出去等着他,正好在门口来个“偶遇”,让他知道,妈妈白天和你一样都不在家,咱们一起回家看看弟弟去,小家伙很开心地接受了弟弟的到来。
孩子只能通过爱,去学会爱。
能唤醒爱的从来都是爱,而不是强迫和命令。
我和家人用行动让哥哥明白:爱不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变少,反而因为手足之爱而加倍,以后爱你的人又多了一个!
当大宝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充盈的爱,他一定会从心底里开出热烈的花来迎接弟弟妹妹的到来。
大宝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迎来二宝热烈的回应,俩娃的关系一定是自己处出来的,不是父母逼出来的。
这就是我家宠弟狂魔、护哥迷弟的养成之道。
多子女家庭,孩子吵架是真的,相亲相爱也是真的。
只要父母不偏心、别瞎指挥,就是不给手足情添乱。
娃们闹矛盾,父母不说“大的让着小的”,简单一句“发生了什么”,就能让矛盾解开一半。
努力做个“端水大师”,给娃同样的爱,天长日久还怕处不出感情么?
3
每次看到孩子为大人的不成熟买单,都特别无奈。
你知道,大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无心的举动,孩子会记多久呢?
答案是一辈子!
知乎网友bunaone说:
你能想象我小时候,小我11岁的亲妹妹出生了,外公外婆带我们俩。
我看电视就板着脸关掉,妹妹看电视就笑眯眯想看什么看什么;
妹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去吃一口就会板着脸告诉我这是给妹妹吃的;
自己房间的玩具全是妹妹的。
妹妹只负责吃喝玩乐;我却要洗碗(当然是全家的),洗衣服(我自己的),拖地,学习写作业。。。
没做好就会打电话向妈妈告状,妈妈负责远程骂我,或者赶回来看妹妹顺便打我。
我现在已经27了,说起这些还是会喋喋不休泪流满面。
我一遍又一遍地和我老公说这些,他可能都听烦了,可我还是意难平。
谁又知道当时的我还是个小学生呢?
我恨外公外婆,连带着现在也对妹妹抱有敌意......
她的回答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
孩子并不会因为现在已经27岁,而遗忘那种“偏心”对待的委屈。
也不会因为当年比妹妹大11岁,就比小孩子更容易接受当姐姐这件事。
傅首尔说:当一个孩子不愿意去分享爸妈的爱,能不能不要简单粗暴的被认为“这孩子可真自私”。
当一个孩子手里有100颗糖,他怎么会介意分享?
当他手里只有两颗糖,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
当孩子有情绪,说父母偏心,做家长的是不是该反思,是自己给他的爱不够多?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把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需求,生动地比喻成蓄杯,每一个孩子都拿着自己的杯子,希望爸妈蓄满安全感和爱。
希望我们都能做保持觉察的父母,时时提醒自己,别忘了给大宝的杯子盛满爱。
关注我,跟包妈一起轻松育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