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女子难产生下小孩,毛主席泪流满面:你是毛家的大功臣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温史局】,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1970年的一天,正在办公室的毛主席一脸焦急地原地踱步。突然,一个警卫员冲了进来,直呼:“毛主席,生了!生了!”
听到此话,毛主席舒了一口气,终于停下脚步坐在沙发上。
随后,毛主席便前往医院,对病床上的人激动的说:“你就是毛家的大功臣啊!”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她又做了什么事情能让毛主席说出这种话呢?
初遇主席,结识良缘
如果说邵华这个名字你不认识,那毛岸青的名字应该有所耳闻,这个“邵华”便是毛岸青的妻子。
邵华与毛岸青的姻缘可谓是天赐的。
1927年4月,毛主席参加了女革命家张文秋的婚礼。
在婚礼上毛主席开玩笑的对夫妻二人说:
“别人都祝你早生贵子,而我希望你能生出女儿。正好我有儿子,我们可以结成亲家。”夫妻二人笑着答应了。
然而命运使然,两家最终真结成了亲家。
1938年的秋天,张文秋顺利生下一个女婴,取名为“张少华”,后来改为“邵华”。
1939年初春,为了治疗张文秋的丈夫身体上的旧疾,党组织决定送张文秋一家前往苏联医治。
然而就在一家人满怀期待的前往苏联时,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火车经过新疆的时候,当地的军阀头目盛世才知晓此事之后,立刻派人追捕张文秋一家。
于是,原本美好的家庭就此破碎。邵华的父亲在监狱里被迫害,母亲身体状况愈发差劲,可是一家人硬是不放弃希望。
在母亲的教导下,年幼的邵华知道了共产党的事件,对监狱外的自由生活充满向往,更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这样,在昏暗的环境下,邵华怀着一颗炙热的内心,照亮着自己前进的理想。
1946年,经过党组织长时间不断的探索营救,上百名被盛世才关押的人被释放出来,邵华一家终于“重见光明”。
通过党中央决定,将营救出来的人员送往延安地区。也就是在延安城内,邵华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只有八岁的邵华刚从监狱那种幽暗的环境下出来,并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只能紧紧地牵着母亲的手。
之后,或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八岁的邵华仿佛一下子遗忘了之前生活的不愉快,面对道路两旁群众的欢呼声音,兴奋又向往的想要到人群之中跟着热闹。
随后,为了欢迎这些饱经苦难的将士回来,毛主席开展了一场见面会。
在这次见面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只见一堆小萝卜头来来回回的出现在握手的队伍里。
起初毛主席还没有发现,等到自己多次握手了好几个孩子之后,只疑惑怎么队伍里有这么多孩子。
没想到他们为了跟毛主席握手又重新排队,八岁的邵华也在其中。
看到此种景象,在场的大人都哈哈大笑,连毛主席也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随后,为了记下这一感人的时刻,毛主席请来摄影师为孩子们拍照。
照片上的孩子们都洋溢着笑脸,照片则被人写上一句话: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
后来,邵华经过党组织的悉心照料,快乐而又幸福的成长。
据邵华后来回忆此次事件说:
“当时我们都很希望见到毛主席,于是我们在第一次握完手之后就立马跑到队伍的最后,想要多跟毛主席握几次手。
只要见到毛主席,我就很高兴。”
那时,年幼的邵华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天天见到毛主席。
不久,邵华的心愿就实现了,那就是自己的姐姐刘思齐要和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结婚了!
甜蜜生活,追求进步
1949年之后,受到姐姐结婚的影响,邵华经常能够见到毛主席。
在一次次的见面中,邵华了解到毛主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她也明白了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办事,就必须要学习。
于是,在一次日常的家庭见面中,邵华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想要上学的请求。
面对邵华的请求,毛主席大喜。几天之后,邵华进入育英小学,开始了自己探求知识的道路。
同时期,邵华未来的丈夫毛岸青还在苏联医治。
按理说,毛主席的孩子怎么不在自己身边,而是在苏联医治伤病呢?
原来,毛岸青的身体情况正与毛主席的几段婚姻有关。
1923年,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在湖南长沙诞下一子,取名为毛岸青。
毛岸青的童年是悲痛的。
当时,受到国内革命局势的影响,毛主席受党中央的指示带领秋收起义。
为此,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只能离开自己的妻子杨开慧和几个年幼的孩子。
1930年,身为中共地下党的杨开慧被捕入狱,一个月之后壮烈牺牲。
一时间,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破裂。年幼的毛岸青跟着自己的哥哥毛岸英几经辗转,流浪街头。
饿到极致时只能捡一些不要的烂菜剩饭。这一时期的经历对毛岸青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直到五年之后,经过毛主席不断的搜查这才在上海找到毛岸英和毛岸青。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毛主席将兄弟二人送往苏联。
此后,毛岸青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一直潜心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思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地的基层项目上,深受群众的信任。
然而,毛岸青的经历实在令人唏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岸青在中宣部主要担任翻译一职,深受党的信赖,这让毛岸青弥补了自己曾经的心理创伤。
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毛岸青心理创伤复发,还是病倒了。
当时,毛主席要求立刻对毛岸青进行治疗。
然而心病只能心医。国内治疗无果之后,毛主席只能将毛岸青送到曾经具有美好回忆的苏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毛岸青返回国内,继续在大连疗养。
1959年,邵华在辛勤的学习下顺利考上北京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份子。
当时,毛主席整日被邵华缠着,面对这个天天向自己拿着书请教的女孩,毛主席又欣慰,又头疼。
欣慰的是邵华很专注学习,头疼的是邵华的“十万个为什么”实在是太多了,毛主席也怕自己答不上来啊。
偶然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想到自己曾经和邵华的父母所约定的亲事。
既然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和他们的女儿结为夫妻,那何不亲上加亲,让自己的次子毛岸青也娶了邵华。
并且邵华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是个极好的女孩儿。
直到某次前去大连看望毛岸青,操心自己儿子婚事的毛主席再也忍不住开口问:“你认为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呢?”
巧合的是,当时毛岸青早已对邵华情有独钟,暗恋已久。
性格内敛的毛岸青一直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他人,唯一隐晦的一次告诉过自己的哥哥毛岸英,对他说:
“如果有一天我要找对象,那就要找嫂嫂的妹妹邵华那样的人。”
或是哥哥毛岸英暗中曾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听到毛主席的问话,毛岸青沉寂已久的内心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如同幼时拿到玩具的孩童,对毛主席语气诚恳的说道:“就是她了。”
后来,为了追求爱情的毛岸青主动踏出了封闭的内心,不时的写信寄给在北京上学的邵华。
当收到毛岸青的来信时,早已对他有所耳闻的邵华很高兴,她心想:让我看看这位毛主席的儿子有什么才能。
一来二去,两个人的信件越来越多,信中的内容也从简单的问候、交流思想和探讨革命理想追求。
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毛岸青和邵华被彼此有趣的灵魂深深吸引,他们虽然身在异地,可是二人的心却早已紧紧相依。
危急时刻,主席相救
1960年5月,阳光明媚的一天,37岁的毛岸青和22岁的邵华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婚礼。
婚礼当天,忙于公事的毛主席无法参加自己儿子期待已久的婚礼,很是愧疚。于是,毛主席便派人送两份礼物给自己的儿子儿媳。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结婚时,正是新中国成立的困难时期,百废待兴。
身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更要以身作则,作风节俭,于是只送了一件旧大衣当做新婚贺礼。
而60年代国家经济稳步提升,人民的生活好起来了。
出于此种情况,毛主席送给邵华两件礼物:一是手表,二是熊猫牌收音机。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邵华这个儿媳是十分认可的。
婚后,邵华和毛岸青恩爱如初,二人居住在大连的南山宾馆。
受到毛岸青身体状况的影响,邵华需要多花心思照顾他的生活。对此,邵华并不厌烦反而乐在其中。
一次,邵华和毛岸青要出门游玩,邵华依旧照常为毛岸青准备出门要带的东西。
走到门口的时候,患有健忘症的毛岸青突然问旁边的警卫员:“你怎么长得这么像大马猴啊?”
此话一出,年轻的警卫员羞红了一张脸,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
看着自己的丈夫还要逼问这个年轻人,邵华立马笑着打断毛岸青的话:“你怎么又开始说梦话了?”
说完便对警卫员笑了笑表示歉意。不一会儿,毛岸青又恢复正常,只不过已然忘记了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可是邵华却在某一天忽然忧虑了起来。
原来,婚后的邵华虽然肩负照顾丈夫的职责,可是她却没有忘记自己不断学习的追求。
在毛岸青身体渐渐好转之后,邵华便向毛主席提出回到学校学习一事,毛主席欣然答应。
可是,想要平衡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邵华和毛岸青经常开始因为一些小事大吵一架,甚至冷战。
1962年7月,听闻此事的毛主席回到北京。只送了一封信给邵华。
信中这样写道:多些男儿气,多读《上邪》。
此信送到邵华的手上,她展开一看,立刻读懂了毛主席的意思,整个人豁然开朗。
对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没有过多的急躁,而是潜下心来,与丈夫毛岸青和谐相处,一起度过幸福美满的时光。
1970年1月,已经怀胎十月的邵华大着肚子被送往医院。
毛岸青满心欢喜地在手术室的门外等着自己孩子的降临。
却不想,医生面容严肃的来到他的面前,说道:“孕妇难产,只能保一个,你们家属是保大还是保小?”
听到此话,毛岸青顿时晴天霹雳,脑子一片空白,嘟嘟喃喃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看到此景,后勤部长紧急联系毛主席,说明此事。
正在办公室的毛主席一听,面色沉重,他自知丧失孩子的痛苦,可是邵华这个儿媳又何尝不是他看着长大的,亲如父女。
最终,毛主席坚决的下达通知,告诉医院:“我要两个都留!”
经过医生奋力的抢救,邵华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终于被抢救过来。
随着一阵婴儿哇哇的啼哭声,产房外的毛岸青瘫坐在地上,时刻关注消息的毛主席也松了一口气。
随后,毛主席前往医院看望邵华。
当看到流着毛家血脉的小人儿静静的躺在那里时,毛主席不由潸然泪下,颤抖着手对邵华说:“辛苦你了,你是毛家的大功臣啊!”
此后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个孩子的重视,毛主席还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毛新宇,小名称呼为毛毛。
后来,邵华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深入人民群众内部,担任各种重要职位,做好事,做实事,为党和国家作出了不少贡献。
邵华一直铭记毛主席的教导,时刻规劝自己的儿子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势必要将这份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21世纪时,早已成为大人的毛新宇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师级研究员。
2008年,邵华离世。
结语
纵看邵华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她就像一颗小草,顽强有劲,从不服输。
邵华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更是对后辈也是倾尽所有。她不仅将自己的一生放到人民的事业上去,还将自己的孩子也培养出来为人民群众做事。
这样的前辈,怎么不能说她是大功臣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