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攻打泗县失利,毛主席批评其“不小失着”,点名要换将徐向前
常年征战沙场,以卓越军功位列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1946年的泗县战役,却成了他的军事生涯中一抹难以抹去的阴影。
毛主席听说这场战役后,批评陈毅“不小失着”,竟然决定让徐向前去代替陈毅。
陈毅的兵力有二十一个团,而泗县守军仅有两个团,陈毅为什么会在小小的泗县吃亏呢?经验丰富的陈毅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呢?
战略的失误
内战初始,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攻势,共产党根据当时的敌情,制定了“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战略部署。
南线的三军中,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曾多次击败敌人,战争前景一片明朗。但到了1946年七月底,总的战争局势发生了变化。
蒋介石调集兵力,在陇海线两侧增加了兵力,蒋军主力逐渐增加到十五个团,这对于另一线的山东野战军是极为不利的。
面对敌人逐渐增加的兵力,陈毅和时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看的也很明白,当即联名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南下,“决心消灭桂系在泗县之两个团”。
面对“只能击溃,不能歼灭”的局势,陈毅为何要决定打一场歼灭的战争呢?
在当时,敌军司令薛岳兵分三路,进攻解放区。我军在首战成功击退敌军中线李延年率领的军队,中路军被迫放慢了步伐。
如此一来,右线的敌军据点泗县便没了中线的屏障。况且泗县地理位置特殊,国民党在此便能随时东进,切断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联系。
陈毅认为必须赶在敌军部队尚未部署完毕之前,抢先攻下泗县,一举解除泗县的威胁。
面对陈毅的决定,众人意见不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常委张鼎丞曾建议陈毅应打蒋军,不打桂系。
当时毛主席也代表中央军委复电,要求陈毅“在于慎重而反对急躁”,可谓意味深长。
面对中央军委的复电,陈毅犹豫了,他和指挥部众人再次召开会议,综合评估了攻打泗县的优劣,最终仍旧决定攻打泗县。
泗县的守军是桂系第七军之第一七二师。这帮桂系军队,极为难缠,虽然守军不多,但个个都是老兵,守城经验丰富。我军虽是以多打少,但不能轻敌。
陈毅战斗经验丰富,自然深知这一点。他选择了等山东野战军的第一纵队汇合后,再率领大部队一起攻打泗县。
然而,即便已经如此谨慎,可结果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要想打赢一场战争,除了人和以外,天时地利也缺一不可。可在这场战争中,这些至关重要的因素都不站在陈毅这边。
八月六号,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包围了泗县,决定于八月七号晚上攻打泗县。
陈毅在做出攻打泗县的决定前,就去了解了泗县的情况,陈毅曾派身边的将士去勘探前方的水位。
应该说,陈毅面对这样一场战役,也是提前做了很多准备的。
我军在战争刚开始时,一度对敌取得优势,但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局势逐渐变得不利。
在战争刚刚打响时,天空就变了颜色。看着天空密布的乌云,陈毅心中暗叫糟糕。
天气的因素确实是我军欠缺考虑的,天空密布的乌云好像预警一样,给这场战争笼罩了一丝悲壮的味道。
我军受暴雨的影响,不得不放缓了攻势,多次攻城都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攻打泗县期间,由于突降暴雨,我军有不少将士们都因暴涨的河水而溺死,积水的阻隔给后方的炮弹运输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更有不少弹药因受潮而无法使用。
看着我军的战士不断牺牲,在指挥部的陈毅着急的都吃不下饭,不时招呼旁边的将士询问前线的状况。
面对不利的气候因素和复杂的地理条件,围打泗县一战陷入了僵局。指挥部里,大家都一言不发。
八月九号,看着漫天的暴雨,陈毅在指挥部里暗自思忖,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让参谋长宋时轮亲赴前线的指挥所,下令停止攻城,组织兵力开始撤退到睢宁以西的地区。
随着我军的撤退休整,这场攻打泗县之战,也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对于这场失利,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军又是如何应对的?
应对的策略
这场失败,不仅仅是我军一些部署和决议出了问题,也与当时突发的暴雨有关。
曾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的第八军,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惨重。军中一时弥漫着牢骚,抱怨的声音,士气低落。
而国民党趁势向淮北推进,逐步控制陇海路,开始逼近战略要地淮阴,淮安。陈毅军队逐渐变得被动起来。
泗县之战的失利对我军影响很大,迫使我军开始了一系列的应对与部署。
这场战争给我军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战后政委丁秋生顾不得请示中央军委,连夜骑马去中央军委承认错误。
而陈毅更是主动揽责,多次在公共场合坦言自己的懊悔。陈毅曾写了公开信,坦言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所犯的错误,为这场战争的伤亡负责。
经历这场战争之后,陈毅从中得到了启发,与桂系的交手使得陈毅开始正确的看待桂系军队的实力。
面对国军紧逼的步伐,中央军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新的部署与应对。
对于山东野战军的这次失利,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认为在这次战役中,在指挥身上存在着“不小失着”。
并准备派遣徐向前负责山东前线的指挥,让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
我军的这次换将是否能应对攻打泗县失败的不利影响呢?徐向前是否真的前去山东替换陈毅了呢?
遗憾的是,当时的徐向前身体并不太好,他曾患肋膜炎,因此常年处于休养状态。
当时正在太行地区休养的他,听闻命令正欲收拾行囊,但身边人一把拉住了他。
最终徐向前因病未能前往鲁南前线。徐向前未能按计划前行,但陈毅吸取了教训,常对身边人谈起这次战争。
虽然山东野战军并未取得较好的战果,但在华中战场上,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却是连连告捷。
泗县之战后,敌我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战争,这些战争互有胜负。陈毅和粟裕也在实战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针对战场的局势,中央军委坚定要求华中野战军在内线作战,并且调整了外线出击的策略。要求在内线多歼灭几部分敌人后,再转到外线作战。
靠着这一思路,我军成功击退了多次敌人,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一扫曾经失败的阴霾。
后来,陈毅与粟裕的军队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
在具体的行动方向上,开始有意识的绕过桂系军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国民党的主力军队上。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军队一改往日的稳扎稳打的打法。
七十四师等部队竟然不等大部队整体推进,便开始急于行进,深入我军的腹地。我军指挥部听闻这个消息都惊呆了。
面对装备精良,具有人数优势的国民党军队,我军一直处于防守阶段,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没想到敌军竟然误以为我军主力已被消灭,大摇大摆的进入我军腹地。
华东野战军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激进冒失,陈毅和粟裕在会议桌上当即决定,利用国民党的这一重大失误,好好的打一场漂亮仗。
在行动方向上,华东野战军放弃歼击桂系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转而决定引诱歼击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伟大的胜利
孟良崮战役我军成功歼灭敌军七十四师,被评为是我军一次伟大的胜利。而蒋介石在闻讯后不断哀叹,称这是“无可补偿的损失”。
那么在这场震惊中外的战役中,陈毅和粟裕做了哪些表现呢?他们是如何歼灭有国民党主力之称的七十四师的呢?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率领的七十四师是我军的主要对手。这支三万多人的部队,配备有专业的美军器械,实力强悍。
在山东省蒙阴县的东南方向,有一片山区。孟良崮就是这芦山山区的主峰。
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行进到此地时,就驻扎在孟良崮山峰上。
孟良崮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森林野草,是非常利于我军藏身的。
我军按照之前的计划,在敌军到来前,就利用草丛山沟等障碍物悄悄设好了埋伏。
当时任师长的张灵甫认为自己的军队战备精良,而且周边有别的军队可以来救援。
便企图以七十四师来吸引我军的主力,然后等旁边十个整编师的军队救援,来对我军形成反包围。
五月十四日晚,我军提前布置好的五个纵队开始按原定计划,发动攻击。
而七十四师凭借着装备的优势,对我军开始了反击。双方战争惨烈,为了争夺一个阵地,双方死伤竟多达百人。
如此反复,双方激战快至天明,才暂时停战。
正当张灵甫以为自己可以喘口气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擦额头上的汗,身边警卫员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瘫倒在地。
拥有着国民党大量物资储备的后勤基地垛庄失守了。
原来,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五月十二号上午,陈毅,粟裕就提前部署,交给了王必成一个重要的任务。
安排他率领华东野战军六纵昼夜兼程,立刻北上,要提前攻占垛庄。
垛庄是张灵甫非常看重的后勤基地,但因为垛庄周边的临沂和蒙阴两地敌人都有重兵把守,三地间有公路通行,依仗着便利的交通,张灵甫就放松了警惕。
第六纵队的司令员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受到命令后,带队艰难跋涉,一路上将士们忍着饥饿与疲惫,悄悄来到了敌后方。
经过讨论,王必成和江渭清两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派具有丰富攻坚经验的十八师五十三团作为攻占垛庄的主力。
十八师五十三团先派遣四连做开路先锋,最终四连成功占领了垛庄西南的岱山寺西侧的一处无名高地,提前占据了有利地形。
待与十八师五十三团主力部队汇合后,便对垛庄发给猛烈进攻,仅半小时,垛庄就被我军攻占,我军的军械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此一战,张灵甫失去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临沂和蒙阴也被切断了公路联系,敌军不得不临时改变战术。
面对我军的勇猛顽强,七十四师自知自身难以拖到外围的救援,就想办法组织兵力开始突围。
至五月十五日下午,张灵甫组织的三次突围,悉被我军打退。至此,七十四师再无机会突围。张灵甫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外面的援军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围前来支援张灵甫的十个整编师已经越来越近,即将就要到达孟良崮。但我军已提前在敌军增援道路上设伏。
在莱芜、蒙阴等地,华东野战军第二、三、七、十纵队和鲁南地方武装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只等敌军增援部队的到来。
在我军精密的布置和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敌人第五军、第七军、整编十一师、二十师、六十四师、七十师等增援部队悉数被我军打退。
李天霞的整编八十三师被我军吓破了胆,不断退缩。
这些援军部队不但未能及时增援张灵甫,反而在我军的埋伏下伤亡惨重。
我军暂时抵挡了外围敌军的救援,但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这一情况,我军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猛攻,誓要赶在敌人援军到来前攻破孟良崮。
时间来到五月十六号下午五点,历经艰苦卓绝的三天三夜的战争,此次战争中负责登峰的我军五个纵队,终于成功在孟良崮山顶会师。
在此战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总共三万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指挥员张灵甫也被我军成功击毙。
结语
孟良崮战役是军民合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军前线指挥陈毅,粟裕战略运用得当,部署周密的结果。
陈毅吸收了泗县之战的失利,在孟良崮战役中和粟裕一起成功歼灭了敌人。陈毅面对失利,勇于承认并从中积极吸取教训,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对于这两场战争,大家有什么想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