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恰如所料】存款利率会下调吗?

【恰如所料】存款利率会下调吗?

公众号新闻
作者:张励涵,郭于玮,鲁政委

4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对下调存款利率的探讨。下文将分析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存款利率主要经历了四次调整:2021年6月、2022年4月、2022年9月以及2023年4月。四次调整有以下特点:一是存款利率调整多数发生在融资需求偏弱的时期。二是上述时期存款利率呈现出较强的刚性,进而影响贷款利率,通过改革手段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必要性较高。三是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收窄的压力。

年内存款利率是否可能进一步下调?从融资需求来看,3月的信贷与社融依然强劲,但融资需求初现转弱迹象。从贷款利率来看,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性可能在下降。2019年至2022年间,历年两会都有关于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安排,但2023年两会的政策部署部分未有相关表述。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看,与2021年末相比,5年期LPR较1年期多下降了20bp,但存款利率更多参考1年期LPR。存量房贷利率额外下调20bp对资产收益的影响略超过2bp。这一幅度可能难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

综上,因此,全面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当前存款利率曲线较贷款利率曲线更为陡峭,与5年期LPR的下调相呼应,引导长期限定存利率下行,优化存款利率曲线的形态或是可行的选择。

4月以来,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对下调存款利率的探讨。下文将分析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一、存款利率调整的触发因素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存款利率主要经历了四次调整。


第一次发生在2021年6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完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乘倍数改为加点确定,事实上降低了存款利率上限。


第二次发生在2022年4月,央行进一步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改革以后,“政策利率—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形成。2022年1月,LPR已经下调了10bp。因此,2022年4月在央行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以后,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下调。


第三次发生在2022年9月,由于 8月MLF利率下调,六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率先下调了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随后其他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中小银行跟进。


第四次发生在2023年4月,多地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了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由于2022年部分中小行存款利率调整滞后,此次下调更多的是一种“补降”。


四次调整有以下特点:


一是存款利率调整多数发生在融资需求偏弱的时期。随着房贷集中度管理、房地产调控收紧的影响逐渐显现,2021年6月,贷款需求指数同比由正转负,同比下降了7.0个百分点。进入2022年以后,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复产复工,2022年6月贷款需求指数同比跌幅一度扩大至19.7%,至2022年末,贷款需求指数同比仍然处于负值,同比下降12.1%。

2023年4月则有所不同,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需求快速回暖,虽然4月融资需求边际走弱,但情况依然好于此前三次存款利率调整的时期。因此,此次存款利息的下调主体为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


二是上述时期存款利率呈现出较强的刚性,导致贷款利率缺乏足够的下行动力,通过改革手段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必要性较高。2020年末,国有大行与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率约1.96%,2021年6月存款平均成本率小幅回落至1.90%,随后存款平均成本率再度回升,至2022年末,存款平均成本率重回1.96%的水平,存款成本的刚性使得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难度增加。


三是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收窄的压力。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20年末的2.10%下降至2022年末的1.91%,下降了19bp。分类型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从2020年末的2.05%、2.07%、2.00%、2.49%下降至2022年末的1.90%、1.99%、1.67%、2.10%,分别下降了15bp、9bp、33bp、39bp。其中,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大。目前城商行的净息差压力最大,因此,4月存款利率调降主体为中小银行。


二、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探讨?

年内存款利率是否可能进一步下调?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存款利率下调通常需要以下触发因素:融资需求转弱、贷款利率缺乏进一步下行的动力或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

从融资需求来看,3月的信贷与社融依然强劲,但融资需求初现转弱迹象。4月以来票据利率快速下行,NCD利率与票据利率之差再度扩大,反映出贷款的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房地产销售热度有所减退。根据贝壳研究院的统计,3月二手房景气指数回落,客户看房量同步下降,买卖双方价格分歧变大,客户决策周期拉长。贝壳经理信心指数KMI已跌落至50附近。[1]高频数据显示,3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4月的水平仅接近2020年。不过,由于基数较低,商品房成交同比仍然能实现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基建投资节奏有所放缓。3月建筑业PMI显示,建筑业活动达到历史高位,但新订单和业务活动预期回落较快,新订单处于历史上16%分位数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大量项目在1-2月集中开工,导致3月建筑业新订单显著回落。


从贷款利率来看,如不调降政策利率,负债端成本下行的空间有限。不过,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降低融资成本的必要性可能在下降。2019年至2022年间,历年两会都有关于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安排,但2023年两会的政策部署部分未有相关表述。


从商业银行净息差来看,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91%,是2010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2022年4月确立的新机制将存款利率与10年国债和1年期LPR挂钩,但是2022年5年期LPR的下降幅度远大于1年期LPR。与2021年末相比,目前1年期LPR累计下调了15bp,而5年期LPR累计下调了35bp,也就是说,5年期LPR多下降了20bp。考虑到房贷的重定价期限通常为1年,5年期LPR下调的影响可能在2023年进一步显现。2022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为10.4%,据此估算,存量房贷利率额外下调20bp对资产收益的影响略超过2bp。这一幅度可能难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整体下移。


综上,虽然融资需求出现边际走弱的迹象,但是政策对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且存款利率与5年期LPR的“脱节”尚不足以引发存款利率曲线系统性的下移。因此,全面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当前存款利率曲线较贷款利率曲线更为陡峭,与5年期LPR的下调相呼应,引导长期限定存利率下行,优化存款利率曲线的形态或是可行的选择。


注:

[1]资料来源:新湖南,《一季度中国50城二手房价转涨 扭转17个月连续下跌趋势》,(2023/4/5)[2023/4/13],https://m.voc.com.cn/xhn/news/202304/16383389.html。


🔝特别提示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存款利率下调!多家股份制银行跟进今日财经 | 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 雪松控股涉嫌非法吸存;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请注意!多家银行今起下调存款利率【恰如所料】结汇窗口出现—2023年5月人民币走势前瞻及衍生品策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新一轮降息潮要来了?下调存款利率,多家银行集体宣布存款利率下调也“赶”不走存款 | 《财经》特别报道六大行存款利率今起调降,长期存款下调幅度最大多地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大银行会否跟进?重磅!今早起多家国有银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多家银行宣布!今起下调存款利率→道人笔记(四十三)感天地大美,喜万物并生六大行存款利率下调!你能拿多少利息?最新数据→5月进出口增速下降6.2%,多家大行下调存款利率 | 财经日日评刚刚,来利好了!突发:下调这类存款利率!一周回顾 | 央行连续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 多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又下调了!存款利率下调也“赶”不走存款道人笔记(四十四)秀美山川感召唤,重拾步履奋前行未央播报 | 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降10个基点 11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写公还是写私【金融行业】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几何?通缩开始了?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降息?央行最新研判明天起,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You Say - Lauren Daigle深夜重磅!国有大行出手,将下调存款利率!刚刚,A股龙头官宣:签订130亿大单100万存5年利息少了1.5万,全国性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完毕重磅!明天起,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新一轮降息潮来了?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100万定存3年利息少了9000元再上130万亿,个人存款回升!银行集体出手:下调存款利率!还有三大"法宝"北回归线年薪千万大V为做“房奴”的打工人鸣不平:为什么只降存款利率,不降贷款利率?多家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特斯拉动员中国供应商去墨西哥建厂|首席资讯日报信号!国有大行拟下周集体调降!存款利率或进一步下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