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你不理解K-pop女团这事儿我特别理解

你不理解K-pop女团这事儿我特别理解

公众号新闻

说一个会招骂的观点:一个人脱离潮流的标志,一是不理解 Apple Vision Pro 是要干嘛,二是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都在追 K-pop。


我是编辑赛赛,这两项我都中招了。今天的推送,主要就 K-pop 展开。

在今天的采访之前,我对 K-pop 的印象大致可以总结为“张扬跋扈、花里胡哨”;而当我给自己戴上“文化批评”的大帽子,又没法忽视 K-pop 那些没法自洽的部分。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些身材完美到难以置信的女爱豆,如今都在挥舞女性力量大旗,这我要怎么理解?

但人终归不能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妄下判断,于是我找到了我最信任的流行文化评论人、在2020年入坑 K-pop、自称“追星少女”的狠狠红(微博:@狠狠红) 答疑解惑。

以下是我们的对谈精编:





眼花缭乱的赛博游乐园


 赛赛  我对这一届 K-pop (女团)的视觉印象,大体可以用“花里胡哨,叮铃桄榔”来形容。

红老师会怎么描述这一届 K-pop 的主流视觉风格?

 狠狠红  我确实觉得这两年 K-pop 更加“叮铃桄榔”化了。早年少女时代走红,女团服装还是风格统一的制服居多。

现在女爱豆们都在 Y2K。不要说发饰了,你看 NewJeans 上节目,不仅背个小书包,连袜子上都能收获一堆小玩偶。

我会怎么描述这样的视觉风格?可能是一种幼态:以前 K-pop 女团输出的是20岁左右的女性形象,走轻熟性感路线,现在更加青少年化了。




 赛赛  那这种视觉风格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狠狠红  我觉得没有明确脉络,但媒介可以是一个理解切入点。视觉是 K-pop 文化输出的重要推动力,BLACKPINK 就是伴随油管和 Ins 发展起来的;加上 K-pop 的高度竞争性,很容易推动极化,本来就繁琐的视觉就会越来越繁琐。

另外或许可以说,K-pop 在视觉上越来越接近动漫和电子游戏了,不像以前还是以空姐/海军套装/西装这种“真实人类形象”为蓝本。

不过现在大家追星,也不需要对方是一个“真实人类”了。


 赛赛  此话怎讲?

 狠狠红  以前追星,入坑流程可能是看采访和过往作品,先去了解追的人是谁。

现在的入坑流程是:知道有什么流行的小卡可以收、有什么塑、队内有哪些 CP。

名词解释 ❶

小卡:随专辑附赠的爱豆造型卡片,也可在二手平台交易/收购。

名词解释 

塑:即“猫塑、兔塑、狗塑、猴塑”这类把爱豆比作可爱小动物的粉丝创作行为。“泥塑”也是一种塑,但为了避免被骂就不展开讲了。




 赛赛  听起来像是在追虚拟偶像?

 狠狠红  这样说起来,除了小卡,大家还会收集娃,一种半人半小动物的实物玩偶。

出门的话,很多人会叮铃桄榔带一堆自己咕的卡(“咕卡”,即把卡装在透明壳子里再贴上各种贴纸)和娃,去公园去吃饭去聚会,都可以拿出卡和娃一起拍照。

你可以说这是 K-pop 的宅化,它通过这些琐碎的仪式,把“追星”模式化了,同时也瓦解了传统的对于偶像的探索,转移到去完成这些事项本身。

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的方式。这一代 K-pop 追星已经没有“正统”方式了,每个人想怎么玩怎么玩。


 赛赛  进入下一个环节前我想插播一个问题:每天看女团爱豆直拍,真的不会引发女粉丝的身材焦虑吗?

 狠狠红  这肯定是目前 K-pop 最大的一个悖论:女爱豆最大的原罪就是不够瘦,不够美,如今还有一条,就是年龄不够小。但另外一方面,每一个团都在强调“爱自己”“做自己”“我来定义我的美”,这是非常分裂的。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女爱豆如果被要求分享一下食量,既不能说自己吃得很多——这样看起来太虚伪;也不能说自己吃得很少——这是传播不良价值观,迎合男凝。但同时——人们特别喜欢看女爱豆谈食量,可能就是因为她们怎么谈,都谈不对。

你明白这种拧巴么?就是女爱豆确实会引起人们的身材焦虑,但这种焦虑又有很大一部分被折射回去,变成了对女爱豆更苛刻的要求。


 赛赛  所以我可以理解为,K-pop 女爱豆的事业压力要比男爱豆大很多?

 狠狠红  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大众对女爱豆的要求是非常细致的,甚至可以说是“参数化”的。

身高、体重、腿长、头身比、腰臀比,都是一种参数。一旦进入这个模式,追求的就是数值的不断优化,拥有最极致数据的人会在社交网络上拥有所有人的关注。“张元英的腿比我的命还长”“Somi 的腹肌比我的人生规划还清晰”,人们会用这种方式去感叹她们拥有的超人的身材。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和专辑销量、各类排行榜数据是一个东西。

但这些参数的设定有没有传统男性凝视的因素在里面?当然也有。






情绪价值很丰富
远不止恋爱代餐


 赛赛  我现在已经收获了第一层理解,有点难概括,暂且称之为 K-pop 的游戏感吧。

不过对追星还有另一种流行解释,即“追星作为恋爱代餐”。比如同事 Simon 就和我说很多 K-pop 团体/艺人都会用一款被统称为“Bubble”的应用,来和粉丝进行“模拟一对一交谈”。

K-pop 还提供了哪些“与偶像亲密接触”型服务?
 
 狠狠红  能想到的有签售会、直播、上下班接送、可视电台。

直播的话,我以前真没想过爱豆会躺在床上和粉丝直播。但这几乎是现在所有 K-pop 爱豆都会做的官方固定内容,穿睡衣躺播。

不过 K-pop 提供的肯定不止“恋爱代餐”。除了越来越商业化的偶像,我们也有越来越商业化的粉丝——三个月从入坑到出坑,整套流程走完,很多人已经不需要“恋爱感”这种太深刻的东西了。




 赛赛  商业化的粉丝具体是指什么呢?

 狠狠红  比如说有一类粉丝,自称/他称为“接生粉”。他们可能是比较熟悉一家或几家公司,公司一般又有练习生账号,可以让他们在新团出道前就挑选自己支持的对象。

除了练习生账号还可以关注证券公司发布的信息(不少 K-pop 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来预测什么时候会有新团出道。

这可能是一种“投资”心态。一个团还没出道,粉丝已经开始大战,开始控评。

另外就是一个中饭比较显著的现象,“红人粉”特别多。我对此的理解是,粉丝线下活动机会少,不太可能有“买5张专辑就可以参加自己小破团签售”的机会,体验感基本来自于线上。所以大量的粉丝只追头部,女团尤其如此。


 赛赛  我有一个很俗的问题,做“红人粉”不会觉得自己很俗吗?

 狠狠红  但是做红人粉有权力感啊。我粉的团越红,我在网络上的权力就越大。占领别人的广场,红人粉人多势众;点赞控评,都是自家的评论飘在最上面,这也是能带来愉悦感的。

而且红团的粉丝可以在微博上指名道姓骂别家艺人,糊团粉丝就不敢带名,只能拐弯抹角。如果你不是红人粉哪次忍不住在微博点名骂了,你的同担(即喜欢同一个偶像的粉丝队友)也会来劝你把名字删了。




 赛赛  但除了上面提到的投资和“欺负人”的快乐,K-pop 还是提供了一些正面的情绪价值吧?K-pop 有哪些真情实感的部分?

 狠狠红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从全球来看,大家需要一类全新的“青春期感”流行文化,色彩斑斓的 K-pop 提供了一个选择。

具体到欧美市场,K-pop 又自带一些边缘人群视角。他们不是大肆宣扬成功文化,会在直播里抠脚、叠内裤、和你诉苦;BTS 在美国这么成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疼痛青春”文化产品。

根据 JYP (知名 K-pop 操盘手)的说法,“美国自产的流行文化,要么太成人要么太幼稚”。BTS 在全球大受欢迎的《花样年华》系列,传达出的“你被忽视,你不被爱,那我来守护你”这层信息,在西方文化里是很稀缺的,给欧美一些不想听他们主流音乐产品的人提供了一种出路。

K-pop 很流行,但它仍然属于亚文化领域。所以 K-pop 依然提供一种边缘人的自怜机会,同时提供叛逆和自我标榜的价值。

这里并没有讽刺的意思,我也很需要 K-pop 提供的这些可能性。






人人都需要沉迷
K-pop 只是其中一种


 赛赛  K-pop 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我的印象里, K-pop 并不受主流乐评人的待见。这是一个需要被更新的印象吗?

 狠狠红  的确不需要更新。老实说,我也觉得 K-pop 在音乐上没有太大的分析空间,都是商业化的作品。

但首先,和其他文化作品一样,“主流乐评人”现在也没啥话语权;二来主流乐评人始终是偏爱作者性更强的唱作歌手,而 K-pop 最表象的特征,即“视觉化”和“应援文化”,本身就不在他们的视野内。




 赛赛  这很有意思,结合刚刚说到的 K-pop 作为一种“流行亚文化”,我的理解是,流行和主流早已不是同义词了。就像电子游戏和宅文化非常流行,但它们都没有“主流”色彩。

此处稍微生硬地接下一个话题:我看到的对 K-pop 的另一种批评是,K-pop 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文化消费品(各类“物料”),同时一切皆可变现,“接着让人们在无限(且意义不大的)选择中东奔西走,沉迷于一些微不足道的自由,还误以为这是在进行个人表达。”

红老师对此怎么理解?

 狠狠红  消费主义让消费者拥有了自主意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真正的选择权,这两者并不冲突。

但我想补充两点:首先追星更多还是一种年轻女孩的爱好,它是更容易被污名化的。以上提到的困局是我们都在经历的,没必要单拎追星出来指责。

另外,我觉得当今社会,一个人必须选择沉迷一样东西,你必须选择和一样东西发生强烈的联系,否则个体没法对抗价值感的缺失。

价值感的缺失,一是无事可做,而 K-pop 里有很多东西可以赏玩,光是 MV 里的蛛丝马迹就够人琢磨的了;同时就像上面提到的,K-pop 还有很多规定动作,让人有事可以干。

K-pop 的应援文化也弥补了集体感的缺失。粉丝自己很爱用“团建”这个词,打榜是团建,掐架是团建,为爱豆做各种病毒式传播也是团建。

这些都挺重要的。有充满激情的付出,收到同样激情的回报,人才会感受到意义。

与我个人而言,我在刚追我爱豆曹承衍的一年里,心情都是——“我去往了一个孤岛”,我在这个岛上重新建立秩序,一个人砍柴生火做饭的感觉。追星价值感的获得方式和我日常身边的评价体系截然不同,我觉得那种燃烧的动力,有一部分来自于这种不同。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偶像,也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且不用被任何人考核。

另外我推荐所有没有看过 K-pop 随机舞蹈的人,随便搜一段看看,我觉得很难不被感染到。





 赛赛  那 K-pop 还给红老师个人带来了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上面没有覆盖到的?

 狠狠红  我作为一个没有长期海外生活经历、只是在旅游或者出差才去过国外的人,虽然价值观里一直尊重多元化,但更具体的对多元化的感受,是从入坑 K-pop 后开始的。

我关注了很多海外粉丝,其中有一个女孩是伊斯兰人。我每天看她分享自己的穿搭,换各式各样的头巾,觉得很新奇:我们对彼此的文化这么陌生,但我们居然会喜欢同一个人?

我隔着屏幕看她们的粉丝聚会也有一种新奇感。




 赛赛  那如果有人看到这里,还是做不到理解/认同 K-pop,你会怎么回应?

 狠狠红  我经常会说“我们追星女就是这样”,所以,不理解就不理解呗。

这一方面让我获得了一种不追求“唯一正确”的快乐,同时我觉得我们没有义务去合理化自己的沉迷,试图给出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回答:那会扭曲我们对沉迷之物复杂而多层次的感受。

 赛赛  复杂和多层次也是我现在对 K-pop 的感受,尽管它表面花里胡哨。

谢谢红老师,今天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在采访之前,狠狠红就和我们表达过,“K-pop 和粉丝文化都不太好聊,它们庞大而细碎,很难提炼出一个清晰明了的解释。”

所以我们的对话也结束在了“复杂而多层次”上:不单单是 K-pop 作为流行文化产品的复杂,粉丝文化的复杂,也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如何应对,咳咳,荒芜与眼花缭乱相伴相生的当代社会的复杂。

追星、亚文化、沉迷,在今天的语境下都算不上百分百的正向词汇。

但有必要为它们正名吗?就像红老师最后说的,好像也不是完全有必要。

祝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沉迷之物,感受一种别样的、多层次的、能让我们摆脱单一标准束缚的价值感。

大概就是这样。

 
策划:GQ实验
采访、撰稿、编辑:赛赛
助攻:Simon
插画:ricky
视觉:aub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私荐||那些在Kpop女团身上反向输出的中国品牌们Can you dig it? 千万别理即为你能挖它吗?K-Pop女团主打的“女权音乐”,为何充满了悖论感?卖奖牌挣5亿,万字拆解Keep圈钱套路伯恩斯大使说:重庆独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让我特别感兴趣知名景区这一幕让网友怒了:太过激,不理解!最新通报→The Weeknd新歌自曝与K-Pop女星的“亲密往事”,Jennie无辜“躺枪”?震惊!某211院校优秀导师“逆向跳槽”,学生表示:完全不理解!(附10大信号通路)为这事儿,亚马逊员工闹罢工了...为这事儿,股神巴菲特宁愿少活一年……小子哪吒,质疑爸爸,从不理解,决不成为人到中年 活出了该活的模样为了告诉情侣们这些同居技巧,我特意结了个婚.....清平樂 雲涯羈客警惕!加拿大华人房东遭突发火灾:租客烧毁了全屋!不注意这事保险不理赔...最近两年,因为这事儿我跟人吵了三架干痒、紧绷还刺痛,有多少人因为这事儿发过疯?汤和拒绝为朱元璋捕杀黑熊,手下们不理解,汤和:熊字拆开看火星第三部《灰界》人物谱初稿恐怖艺术!川美毕业展上惊现伊藤润二?00后的脑洞,获2.2万点赞!网友:我不理解!bite the dust 是什么意思?千万别理解为“吃土”哦!悉大重磅研究!精子质量和饮食超级有关!和这事儿无关!胖子都松了口气!寻人 | 一起去我特喜欢的迈阿密“英语渣”父母也能让孩子开口说英语,英语启蒙这个事儿我算是玩明白了 ...🤨接到不理解工作任务的我:求职产品经理,我特意做了一份作品集!却成为了扣分项......临江仙 一笑喜相逢突发!新州警方出击!4天内逮捕644人!缴获大量违禁武器!这事儿千万别干!low tea是什么意思?千万别理解成“低级茶”的意思!为什么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我不理解,朱珠被全员孤立?鳳凰臺上憶吹簫 思念惋惜!中国主播直播时吹了4斤白酒,当天去世...这事儿还登上了外媒哈哈我看这事儿主要怪楼外楼深入理解Kubernetes Pod调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