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

为什么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

公众号新闻

这种不满与焦虑或许并不因为你没有努力,而是一直在努力,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进步,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却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广泛地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便是:尽管你尝试以某种方式向别人表达自己,但是人们也可能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你。


霍尔沃森说,人们大多时候没有意识到,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跟他们想象中的方式不一样。


霍尔沃森告诉我说:“要是我问你,你如何看待自己——你认为哪些特征会形容你——而我又要求另一个非常熟悉你的人列出你的特征的话,你和朋友的想法之间的关联度会介于0.2到0.5之间。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跟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着很大的差距。”


人的心理怪癖:透明错觉




霍尔沃森解释说,这个差距,出自人的心理的某些怪癖。


首先,大多数的人患有心理学家所谓的“透明错觉”——他们相信他们的感受、欲望和意图,对别人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即使他们并不会太努力去清楚地传达他们脑子里的想法。


由于被感知者假设他们是透明的,他们可能不会多花时间和努力去尽量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图或情绪状态,使得感知者得不到足够的资料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霍尔沃森写道:“你稍微懊恼的样子,跟你稍微关注、困惑、失望、紧张的样子,很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你那副‘你说的话有点伤害了我’的面孔,也许和你那副‘你说的话一点也没伤害我’的面孔极其相似。当你告诉自己‘我的意图表达得很清楚’或者‘他知道我的意思’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是两者皆非。”



人是懒惰的思想者:

两种有力的心理力量




与此同时,感知者正在处理两种有力的心理力量,而这两种力量扭曲了他准确地解读别人的能力。首先,根据大量的心理研究,人是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上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是懒惰的思想者。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大脑会利用两种方式来处理资料,包括关于别人的资料。卡尼曼将这两种认知过程称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


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描述了这两个“系统”,而它们是两种不同推理方法的隐喻。第一系统会迅速、直觉、自动地处理资料。霍尔沃森指出,第一系统会在人们参与不费力的思想的时候操作,例如:解答三加三等于六之类的简单数学题、在熟悉的路上驾驶的同时和车内的朋友谈话、或者看到某人微笑就立刻知道那个人很快乐。




◆ 论及社会知觉的话,第一系统会使用捷径,或称启发法,来得到关于另一个人的结论。当大脑解读他人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和意图的时候,大脑就会依赖许多捷径,而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捷径叫做“首因效应”。这也解释了第一印象为什么那么重要。根据首因效应,一个人初期跟另一个人交涉时所学到的有关对方的资料,会很有力地决定他往后如何看待对方。


霍尔沃森提及针对首因效应所进行的研究,并且举例指出,在一项数学测验中的前一半考得较好,后一半却考得较差的孩童,可能会比前一半考得较差,后一半却考得较好的孩童被判断为更聪明。客观来说,两名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名学生却因为首因效应对大脑的影响而受益。霍尔沃森写道:“类似这样的发现的影响,对于大器晚成的人,或者起初挣扎而后来才表现卓越的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相比较于又有偏差又不完善的第一系统式思维,第二系统会以意识、理性和深思的方式处理资料。举例说明,人们在解答更复杂的数学题(如代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驾驶、或是看到上司在他桌上留下神秘的“立刻拨电给我”字条,促使他试图弄清楚上司的意思的时候,第二系统就会操作。和第一系统又自动又不费力的思维不同的是,第二系统是需要费力的。


第二系统重要的一面,就是它能够改正第一系统。比方说,第二系统会评估,第一系统所记录的第一印象——小明的数学很差——是否应该继续决定感知者如何看待小明。要是有更具决定性的证据证明第一印象必须更新——小明在其它数学测验中持续取得很好的分数——那么感知者就能够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更新他对于小明的印象。



然而,第二系统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心理精力,人们必须被激励,才会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比方说,老师可能只有在小明或他的父母投诉他的计分有失公平,或者小明出乎意料之外地突然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时候,才会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估小明的表现。霍尔沃森指出,大多数的人是认知上的吝啬鬼,故在考虑别人的时候,会满足于取速度而舍准确性。因此,感知通常会以第一系统结束。


这两个推理的系统,导致人们以两个分开的阶段看待别人——一个迅速却又有缺陷的阶段,以及一个反省与深思的阶段。



不要期待被理解,

清楚地向别人传达想法



既然要得到准确的感觉有那么多的阻碍,那么人们要是想表达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事物,就必须怎么做呢?


一项调查暗示了其中的一个答案。


1998年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中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进入了实验室,和另一个人进行虚拟的谈判。双方都为这次谈判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如“取得对方的喜好”,或者“坚持我自己的私人意见”。他们进入谈判的时候试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未必会试图向对方揭示这个目标。



谈判过后,双方都被问及对方的目标,而这将会表明对方有多透明。在这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只有在26%的时候猜对了对方的目标。与此同时,超过半数的人以为自己是在向对方清楚地传达他们的目标和意愿。这项研究的教训是,人们也许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事实上却不然。


霍尔沃森说:“要是你想解决感知的问题的话,决定成为一个良好地传达讯息的人,比期望感知者会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更为实用。期望别人采取那样的努力,一点也不实际。你可以想象,衡量另一个人所有可能的动机,会有多累人吗?另外,你不能控制另一个人脑子里的想法,但你可以控制你表达的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容易被评断的人——清楚地向别人传达讯息的人(霍尔沃森建议人们要这么做)——最终会比那些较难解读的人更快乐,也比他们更满足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事业和生活。


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感觉到被理解,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需求。当人们满足了这个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感到平静,也对周围的人感到平静,因为周围的人看待他们的方式,会比较接近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安可时刻



【社长老梁的深度思考群】继续邀请中,分享社长对于「个人发展、内在成长、职场或亲密、新个体IP、AI+社会趋势」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如果你对感兴趣,不妨加下方社长老梁微信,邀请你入群,请发暗号:社长老梁深度思考 。


还有见面礼盲盒哦,包括:小课、好书解读或者闭门会精华PPT。




给自己加个油,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玩游戏总觉得卡?关了这个功能,性能暴涨30%!恐怖艺术!川美毕业展上惊现伊藤润二?00后的脑洞,获2.2万点赞!网友:我不理解!央视怒批的成人礼:为什么总让孩子觉得对不起父母?这些书,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闭症 | 赛先生书单“当给爸妈说自己有饥饿症后...”小丑竟是我自己?董明珠谈“35岁职场危机”:不理解 人们要到60岁才退休皮尔斯布鲁斯南:携妻吃饭遭羞辱!见不得别人恩爱?人在迷茫时该做些什么拯救自己?海外拼DD(Temu)将是下一个风口:花别人一半时间,获得别人十倍的銭!!为啥白天总觉得没睡够,一到该睡的时候就不困了?你不理解K-pop女团这事儿我特别理解为了更完整地理解别人,她决定先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接力访问036 津一姐弟恋靠谱吗?总觉得在爱情里付出太多“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睡眠是真的有问题还是空想出来吓唬自己?”为什么总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是我听过最客观的答案真不是凡尔赛!ChatGPT如此成功,OpenAI也不理解总觉得人生很难,说明你在浪费天赋我不理解,朱珠被全员孤立?让教授们理解自由,竟然这么困难重访葡萄牙(2)-大西洋边的重镇断舍离,不能断掉自己珍爱的一切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三章:请客吃饭 (上)总觉得一个人更自在?或许这是种“假性疏离”一封想寄出去的信十本青少年原版佳作,指引青少年人生的方向,帮他们了解自我,识别人性,洞察未来卢梭:教导他人之前必须足够了解自己美国亿万富豪不理解了:"钞能力"怎么失灵了?@肿瘤病友:总觉得累可能是这问题,不及时干预会出现连带影响!为什么你总觉得「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这是我听过最客观的答案为什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尊重这个新造型!会生活的人,每天都在看什么内容丰富自己?我不理解!人口开始负增长,学校一孩难求,为啥还在抢学区房?孟羽童确认离职!格力直播间更名、更换头像、删除孟羽童相关视频……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墉字源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