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自杀案宣判:精神控制真相
事发三年后,北大自杀女生包丽(化名)男友牟林翰涉嫌虐待罪将于6月7日9时30分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判。
这一触目惊心案件的细节披露在南方周末那篇名为《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的报道中,曾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牟林翰与包丽恋爱期间,牟林翰对包丽过往的恋爱经历无法释怀,嫌弃其不是处女,却又不愿分手,遂对包丽进行一系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乃至提出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要求。
2019年10月9日,包丽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
包丽自杀后,牟林翰接受警方问询时,否认他对包丽进行精神控制,并反问道,我不明白,什么是精神控制?
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件令人愤慨唏嘘的北大女生自杀案,跟大家深入聊一聊精神控制。
牟林翰说自己不懂“精神控制”为何物,是典型的自欺欺人,根据《南方周末》提供的细节,牟林翰与受害者包丽交往之初,便已经在进行精神控制。
牟、包二人相识于校学生会工作期间,包丽是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牟林翰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文体活动,这一近水楼台的契机,让二人往来密切。
学生会里不乏应酬往来,让那些人情练达之士得以大显身手,被很多志向远大的年轻学子视作进入社会前的历练之所,也正因如此,难免沾染一些成人世界里的不良习气。
牟林翰的父亲是某金融机构某省分行负责人,牟在学生会能如鱼得水,不排除有家庭熏陶的因素。在大学里呆过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学生会吃得开的人,大多都有一个特质——会来事儿。
这从牟林翰通过微信指点包丽竞选新一届学生会副主席就能看出,牟建议包丽多找学生会的人“聊”,并给出具体策略:和对手聊,要表现得越蠢越好,见到学生会主席们,则一定要好好表现,最真诚地去聊。
在竞选过程中,包丽因操办北大“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而拥有决赛部分门票的分配权,牟林翰指点包丽用好这一资源,送票给能够影响选举的人,同时提醒包丽用好话术,让那群人感激涕零。
此外,牟林翰还指示包丽多接触学生会主席“某某哥”。
从牟林翰扮演的这个狗头军师的角色,不难看出此人乐于揣摩人心,且心思缜密,而这些特质正是实施精神控制的人所必备的。
包丽在接受牟林翰指点的时候,其实已经一步步走向被精神控制的深渊,只是当时二人并未建立恋爱关系,在包丽眼中,牟林翰的这种“会来事儿”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包、牟二人确定恋爱关系后,牟林翰因无法跨过对方不是处女这个“坎儿”,开始对包丽进行精神虐待,这种精神虐待出自一个心思缜密、惯于揣摩人心之人,显然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这种有心为之的“算计”,有个流行的说法——PUA。
牟林翰开始向包丽反复灌输一个理念——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
面对这种早就该被丢进人类文明垃圾桶的恶臭观念,包丽起初是抗拒的,并提出反驳: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
但仅仅一个月后,包丽就改变了观点,转而认同牟林翰。
这一个里月发生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阐述答案,有必要引入一本关于精神控制的书——《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操纵者(gas lighter)这个关于精神虐待的术语是该书作者罗宾·斯特恩提出的,源自1944年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电影《煤气灯下》。
在影片里,男主角为了让女主角相信她自己失去理智,他给了她一枚胸针,看她把胸针放进手提袋里,然后男主角偷偷把胸针拿走,接着再向她索要。
女主角一通乱翻,怎么也找不到胸针,但她清楚记得自己亲手将胸针放进手提袋,这时,男主角不失时机下了定论:亲爱的,你可真健忘。
一开始,女主角会反驳,我并不健忘。但随着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女主角不禁怀疑:也许他是对的,我真的健忘。到了最后,女主角已完全无法相信自己的记忆和认知。
在这部电影里,男主角为霸占女主角所继承的遗产,刻意引导她一步步变疯。
回到牟林翰精神控制包丽的事件上,牟林翰不断强调“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这个理念,起初包丽不接受,牟便采取各种方式狂轰滥炸地输出,诸如:
“我觉得对一个女孩来说,所有的第二次都没意义”。
“我不想有人动我的女孩,过去、未来、现在。”
“男生都会介意女性的第一次,越爱越介意。”
……
在被牟林翰洗脑过程中,包丽也曾试图质疑:你真的觉得你的感情是爱吗?你只不过把我当成了满足你私欲的工具,你可以抛掉私欲来爱我吗?
牟林翰对此避而不答,放大声量厉声质问:难道还不能觉悟?然后再次将话题转移到“第一次”的问题上。
精神控制者控制受害者的伎俩有二:一个是反复向被控制者灌输他主导的某个理念,第二个是不管自己灌输的这个理念有多么荒谬,都要以斩钉截铁不容辩驳的方式表达,要盖过被控制者的反驳和质疑,直至其被彻底洗脑。
在《煤气灯效应》中,作者引了川普的例子。
2016年3月,HBO电视网主持人约翰·奥利弗称川普对他进行煤气灯操纵。
乍一看,事情很简单。
有一天,川普宣布他拒绝了奥利弗的节目邀请,在推特上写道:奥利弗让他的同事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参加他那个极其无聊的节目,我说,谢谢,没兴趣,我可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
奥利弗得知后,一脸懵逼,他根本没兴趣让川普上节目,又怎么会发出邀请呢?
当奥利弗企图澄清时,川普提高了赌注,在一个电台采访节目里,他坚持称奥利弗向他发出了邀请,而且不是一次,是四五次之多。
这时,奥利弗开始自我怀疑,莫非自己真的邀请了川普,自己把这事忘了?奥利弗反复向工作人员核实,是否有向川普发出过邀请,最后发现压根就没人干过这事。
类似川普斩钉截铁将“收到奥利弗邀请”这个虚假信息反复宣扬,牟林翰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一再对包丽灌输他的“处女理论”,直至后者放弃自己的原有认知,低头屈服。
一个人一旦抛弃自己经过漫长岁月积淀而来的思想和认知,那就无异于把自己的灵魂和生命拱手让人,成为精神控制者案板上的鱼肉。
迷失自我之后,包丽几乎对牟林翰种种匪夷所思的要求照单全收,借钱(2万元),拍裸照,拍摄性爱视频,将牟林翰微信的备注名改为“主人”,忍受身体暴力,答应牟林翰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甚至在牟给她发出“你不是答应我你离开我就去死吗”的微信后真的去割腕自杀……
《煤气灯效应》里说,煤气灯操纵是一种精神控制,操纵者试图让你相信你记错、误会或曲解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你的意识里播下怀疑的种子。
包丽在牟林翰的精神操控下,从起初改变自己关于“处女”的认知,发展到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全面否定,乃至于觉得自己是一件垃圾,是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不幸之源,自己必须与牟林翰分开,才能不祸害人。
进行到这一步,其实已然背离了牟林翰控制包丽的“初衷”,如果二人分手,那么牟林翰就失去了施虐对象,从他针对分手的回应来看,他显然不希望分手成真,而是想尽办法耍赖、耍横甚至以死相逼。
牟林翰扬言要死,曾给发过一张刚服用过量安眠药后洗胃的“诊断证明”照片,这张照片后被证明是牟伪造的,但却击溃了包丽的心理防线,打消了分手的念头。
包丽提出分手,虽是因为被精神控制后对自我评价极低导致,但也未尝不是沉入深渊后潜意识里的一次自救行为,但经过牟林翰的以死相逼,这最后一丝求生的努力也泡汤了,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包丽重新回到与牟林翰之间施虐受虐的相处模式。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编辑了最后一条微博“我命由天不由我”后,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可怜这位善良的女孩到最后一刻,还不知道牟林翰那张洗胃的诊断证明是假的。
北大女生包丽被男友虐待自杀事件已经过去,但类似这样以爱为名的“精神控制”却还有可能再次发生。
《煤气灯效应》里说,煤气灯操纵不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虐待,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情感控制者促使被控制者怀疑自己的认知,同时被控制者也积极地为控制者创造了条件。
这种双方共同参与的事实,意味着被控制者亲手握着“监狱”的钥匙,一旦搞清楚状况,她完全有能力拒绝情感控制者对现实的疯狂扭曲,主宰自己的世界。
愿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一点:你是独立的,不需要一个理想化的伴侣认可。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创始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