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开放倒逼改革,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开放倒逼改革,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公众号新闻

★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古原
面对经济的起起伏伏,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社会缺乏共识,是导致各种错误声音的主因,也是对改革开放的不理解造成的。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有四十年历史,但改革开放的意义,依然未能被广泛认知到。
面对经济困难,很多专家提出的建议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改革开放的经验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此文,将中国纳入全球市场,用全球市场的眼光,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求重新发现改革开放对于当今之意义。

开放是重点

在改革开放之中,改革与开放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涵,改革更多地指国内的各种制度的变革,而开放则意味着打开国门,让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从这一点看,开放的意义大于改革的意义。
甚至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开放是改革的起点,开放在驱动、倒逼着改革的进程。开放是让中国融入世界市场,而改革是开放的配套手段。
当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大门被打开,国外的商品可以自由进入中国销售时,这就意味着,不管你原来的企业模式是什么,都必须接受消费者的选择。
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质次价高,而国外的产品价廉物美,那么,国外的商品必将打败国内企业的产品,使得原有国内企业的制度和营商环境不得不在压力下发生变革。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企业首先受到的冲击,就是潮水般的外国产品的流入。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表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时的机械表有双狮、西铁城、精工,大都是自动表。双狮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表,开始大约90多元一块,后来款式更豪华,涨到200多元一块。西铁城随之紧跟进入,普通款的约120元,豪华款的大约300元。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的石英表也进入中国市场,石英表走时准确,不需要保养,且价格又不高,深受国人喜爱。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香港产的电子表进入国内,手表马上就从奢侈品,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产品。
只要开放,中国的市场就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日本精工为代表的石英电子表冲击着全世界的机械表市场。
1987年,上海手表厂匆忙上马电子表。此时国内手表市场已然饱和,形势急转直下,手表贱卖到十几块一只也无人问津。
1998年,它是全国38家手表厂中毫不特殊的一家:库存积压、产品面临恶性竞价。
1999年,上海手表厂宣布破产,改为上海表业股份有限公司。
至今,中国国有的手表厂,绝大部分没有存活下来的,其原因在于,在全球市场环境中,要活下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不是日本的手表打败了上海手表厂,是消费者抛弃了它。
开放市场,必然会让所有的企业面对全球企业的竞争,消费者在全球企业的产品竞争中选择谁才是应该活下来的那一个。
效率更低的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中活下来,就得依靠政府给予他的特权,或是特许垄断权(只能他做,别人不能做),或是某一领域的高关税(人为将国外产品的成本提升)。
这些手段的存在代表着开放程度不够高。
中国的开放,还包括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投资生产,因为这能提升中国劳动者的就业率和工资率。
这也是一种开放,也将带来各种企业更优质产品的供给。
刚进入中国的企业,更多采取的生产模式是来料加工、组装生产,也即采购国外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内和全球销售。
这些产品因为质优价廉,打遍天下无敌手,迅速占领了各个消费领域的市场,使得原有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生产体系迅速崩塌。
中国的国企在九十年代末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状况,正是由于开放导致的,他们在世界企业的竞争下,失去了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当时的国企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对外开放,在倒逼国内的国企改革。没有效率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
即使再支持国有企业的人,也不会同意用税款长期去补贴这些效率低下的企业,他不但带来财政负担,更无法让消费者满意 。
我们不必反对国有企业,但必须站在消费者的利益角度支持对外开放,因为强迫让消费者接受劣质产品是不正义的,消费者不需要关心企业的性质,他们只关心产品的价值,市场化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来决定企业的存亡。
国有企业也是企业,也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一视同仁的对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就是让所有的企业进入市场靠努力服务消费者生存。
历史走过了四十年,中国从当年的国企受到外国货和外资企业产品冲击走向了中国企业冲击国外的市场。
中国企业的高效让国外的企业也招架不住,国外低效率的企业也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以,只需要开放,中国就从原来的低效率生产体系,迅速转化成更高效率的生产模式。
在二三十年前,中国有大量的声音认为,开放产业会让中国的民族产业受到冲击,我们的产业竞争力不如人,因此会受伤害。
当时的中国顶住了这一股反开放的舆论声音,对外开放是处于继续扩大当中的。这一坚持获得了丰硕的回报。
今天的中国来到了另一个历史关口,是其他国家在所谓保护本土产业的舆论中开启了对中国企业的反制。
中国的企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大量崛起。
在各种国际场合,中国政府或企业家表达得更多的是:世界应该更加开放。
当下的中国企业,是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是另一些国家中低效的企业在要求对方国家的政府对中国企业采取管制的手段。
当我们在反对其他国家的管制手段时,如何自己的反对变得更有正当性?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
如若不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就将授人以柄。
其他国家的民众会说,既然中国在很多领域依然在限制外国商品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那我们如何去反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和发展呢?
所以,只有进一步推动开放才是中国面对世界各种反全球化声音的正确举措,海南自贸区的设置,是一种更加开放的举措,但这远远不够。
外部反全球化的声音有多大,中国内部更加开放的力度就要有多大,只有更加开放的市场,才能逻辑自恰地反对世界不少国家对中国的脱钩断链的政策。

开放才有竞争力

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就一定对本国产业、本国企业主构成了竞争,甚至会损害本国企业主的利益,这种观点,正是反开放的核心利益驱动。
印度正是在这种小企业害怕国际竞争的利益驱动下,对中国企业发动了大量的反倾销制裁,并提高了对中国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企业进行了各种干预、管制和打压。
然而,这一手段是事与愿违的。
当一国的关税越高时,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企业采购外国原料的成本会上升,他们的竞争力因此受损。
关税这种手段,完全是一种破坏本国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他只保护了某些特定企业的非正当利益,但是对这一地区的大部分企业构成了竞争力伤害,并同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需要花更高的成本采购,他们的利润被侵蚀,未来的资本投入会减少,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会更多,储蓄因此减少,需求量也将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40-50%降至了7.5%,正是因为大幅降低关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才得以加强。
但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税率平均在5%以下,中国的关税水准依然高于发达国家,在个别领域,中国也有很高的关税,这也是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对中国诟病的原因之一。
WTO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保护,对他们可以拥有更高关税的特别条款,其实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其实是,关税降得越低越好。
WTO中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特别保护政策,其实是害了发展中国家。
从长远而言,开放程度越高的社会,当地的企业竞争力会更加强大,当地的消费者也会更加富足,因为可以购买到的产品总量更多,哪怕货币收入没有增长,他们的财富依然在增长。
即使是消费品的零关税,也能让国内的普通人受益。
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准也是年年提升,不是朝鲜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外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使得消费品价格迅速下降,因此朝鲜人民也可以购买得起手机。
一个开放的社会,让所有人可以受益于全球企业的发展。
所以,不管是从企业的竞争力和本国国民的实际财富增长来说,开放得越多,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当地国民的实际财富就会更多。
黄奇帆曾经提出明确的观点,希望中国实施三零政策。
他说:全球贸易谈判,本质上的目标都是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三零对中国是有利的。”
在Rcep协议中,三零模式就是这一地区贸易协议的基本原则。
对于有政治障碍的其他地区的贸易谈判而言,主动开放,其实是更有利于中国的,不必寻求对等的开放,主动三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可能是破局的重要方法。
在中国与欧盟尚未签署的贸易协议中,虽然有大量的三零条款,但是,还附加有不少对中国的多种限制条款,这些限制条款有些有明确的白左式的条款约束,其实是对中国区企业增加的限制和枷锁。
主动三零,反而不需要受到这些约束和限制。
当前世界出现的反全球化浪潮,主要是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民众不再相信开放能带来经济发展,他们感受到的是竞争的压力,民粹主义在世界横行。
在这个时间点,考虑主动三零的开放手段、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才是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增加、反制贸易保护主义声浪增大的最佳手段。

开放才能带来更多的和平


贸易中止,战争就会来临,这是最为著名的经济学真理。
这一句话是在说,人类的行动都是基于利益,只有将不同地区的人的利益通过经济合作紧紧捆绑在一起,那么反对战争的声音才足够大。
自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未来的世界是否还能持续和平,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要应对风云诡谲的国际环境,最好的方法依然是开放。商品流通、劳动力的自由迁徙、产业投资,都要进行更多的开放,让中国成为全世界优秀企业的大市场和全球人才的发展之地。
一切不利于国际人员来往、商品来往、资金来往、产业投资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进行缩减,这是制度型开放的内涵。
欢迎全球产业、全球人员来中国创业、工作和交流,尽可能给予一切平等的条件,让中国与更多的人产生利益连接,只有这样,世界上更多的精英才会基于利益反对对抗和战争。
和平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失去了和平,即失去了一切。
在战争中,人类与人类进行野兽般的相互搏杀之中,财富创造和更美好的生活将不复存在,这不是中国民众要的未来。
主动化解战争风险,不是认怂,而是对和平的价值有着更高位阶的理解和社会发展的智慧。
喊话、政治谈判、诉诸于国际舆论,这些手段都没有触及战争和平分野的核心,只有加大开放力度,将全世界更多人的利益与中国人的利益紧密绑定,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所以,越是环境恶劣,越要加强对外开放,甚至打破常规,进行更大力度更有影响力的对外开放。
回到自力更生、闭关锁国的模式,只会让战争风险变得更大,让中国的未来变得不可预期。
不管是历史经验还是经济学逻辑,都能证明,一个地区只要陷入自我封闭之中,往往会变得更加好战,更容易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一句话,应该迅速变成具体的手段并吸引全世界的企业来到中国。

开放才能驱动内部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会发现,内部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任何市场化改革必将触动某些利益既得群体的反对。
甚至一些既得利益者,在驱动很多管制政策的出台,试图保护他们不够强的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的对外开放,必然让国外更加廉价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国内农产品产业若要想提升效率,那就需要改革。
国外的农场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中国企业,近些年来,中国农业企业的效率也在迅速提升,但从长期来说,要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必须要有更加强大的生产方式。
农业就面临着规模化工业化的要求,不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改革,就无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产品企业进行竞争。
而农业要规模化和工业化,就必须让农村的土地各种限制逐步减少,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出现有效率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企业。
在开放的条件下,农产品企业对效率的要求,就会推动农业用地等领域的进一步改革。
改革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面对具体问题的求解。
开放的核心在于所有的国民和企业纳入全球统一市场中,而这个过程必要要求对各种阻碍生产力提升的要素进行改革。
印尼是东盟国家中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开放就推动了其国内对劳动法的改革,将很多限制工人与企业自由交易的不合理法律取消了,尽管遭遇了不少的反对声音,但在东盟整体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要发展就必然需要进行改革。
整个东盟都在RCEP签订后,积极开展了各种市场化改革的行动,这就是开发带来的改革。
改革得不够的原因,必然是开放得不够。
反过来则是,只要开放更多,就必然需要配套更多的改革手段。
印度前景之所以不如东盟,就是因为印度国内经济民族主义风潮盛行,导致对外开放之路出现反复,其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也因此停滞不前。
南美国家在历史上也多次在开放问题上出现巨大倒退,排斥外资、阻止外来企业投资,甚至强行购买外资,成为其经济灾难的起点,国内的市场化水平因此出现巨大的倒退。
这些教训都值得我们深思。
在全球脱钩断链的趋势当中,只有开放,才能破局。
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之中,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坚持对外开放。
只有在开放中持续推动改革,利用开放带来的压力,推动国内各要素进一步市场化,才能在未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需要形成共识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四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但是,很多的经济学者和民间舆论,对这一根本原因不够重视,导致在经济出现波折时,忘记了中国最为重要的发展经验。
各路专家提出的解决经济问题的建议中,鲜有对扩大开放的具体建议,这不由得让人忧心。
在全世界看来,中国奇迹是不可思议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则亲历了这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奇迹。
中国崩溃论曾经盛行了数十年,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错误舆论试图否定中国的发展。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但事实告诉我们,改革开放这一模式,就是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宝。
现在的中国,并不缺乏开放的共识。在整个东亚地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地区、东盟等地区与欧美不同,民间舆论对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几乎没有反对声音。
因为这一地区的民众都有深刻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受益于全球化和世界大分工、大贸易。
也即,希望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拥有广泛的官民共识,这是中国继续推进开放的重要观念基础。这一点在全世界都非常难得。
印度的开放,总是受到民间的各种阻力,这是印度之所以不能快速工业化的原因。比如印度至今未能向全球零售企业开放,沃尔玛在印度都无法直接进行零售业务,原因是印度的中小零售企业认为这将侵犯他们的利益。
现实也在告诉中国民众,是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攻城掠地,是中国具备有更加强大的制造业发展环境,开放有利于中国。
不管是手机行业、家电行业、互联网行业,IT设备行业,中国都有了世界级的企业,中国品牌的商品已经行销全球。
中国有数亿人的生计与外贸相关,反对开放没有民意基础。
反对开放不是主流民意,这就是更有利于中国扩大开放。
当然,中国社会有很多的问题,但大多数问题,往往是在发展中来解决的。只要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现在的问题过一段时间就不再成为问题。
九十年代治安败坏的问题,在2000年以后迅速缓解了,除了财政收入增加导致的治安管理费用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就业率大幅增加,从而减少犯罪。
各种短期解决当下困难的方法,反而不是最有利于长远的手段,比如印钱救经济,从长期发展观来看,只有那些更有利于构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手段,才是真正有效的长期手段。
在三零为基础的开放政策中,补贴政策也是需要减少的。
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不需要政府来保护,他已经向全球证明了,中国企业不次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只要给点阳光,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在互联网、高科技还是制造业中,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除制造业外,抖音、拼多多等企业也可以在全球企业竞争中不落下风,甚至杀得其他企业连连叫苦。放弃对企业的补贴政策,有利于在全球贸易谈判中占领更有利的位置。
消费来源于供给,先有供给、先有生产,人们才能消费。中国要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不是要鼓励民众消费,而是要鼓励生产。
强大的生产才能带来强大的消费能力,中国才能成为世界所有重要企业的市场,这些企业基于市场的原因,也需要在全球阻止战争的出现,阻止脱钩断链的行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践行这一理念,才是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发展,只能寄希望于继续开放,继续改革。各种专家们应该提出更多具体的开放措施、改革手段,推动中国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要发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题图:Rubens Santoro(来源网络)

上一篇:《大减税》:最好的财政是尽量少花钱

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一课经济学丨年度大会员】,每年 365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

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随笔 | 杀出重围,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全国唯一的正部级市委书记全球唯一的“男人国”:禁止女性进入!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唯一的雌性是母鸡......基金降费倒逼券商改革!机构热议财富管理转型:投顾转常规充满机遇阿里裁员,大厂打工人的出路在哪里?致文学城民主革委会:关于杨柳历史问题的阶级立场竹盟周报:GRE考试大改革,24Fall留学申请逐渐开放,加拿大签证放宽中国唯一的水下古城!沉睡湖底,任何人都不能去,超千年历史,登榜CNN摘下“中国最美”!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七十七章 蜜意何赛飞怒批行业现状,传统戏曲的出路在哪里?战争倒逼改革中国唯一以皇帝命名的城市,夏季均温25℃,是北方避暑天堂,90%的人却都玩错了地方!女子强闯医院被保安放倒,警方认定殴打不成立,各方对簿公堂中国唯一的“神都”:人均穿越,遍地神仙!惊艳世界4000年,如今沦为三线小城,全世界都来打卡改革,不改的是初心——浅谈警服改革中国唯一全免费的城市,看病、上学、水电全免,买房1元,外国人禁止入内…photograph from the Belgian Congo in 1955半个西瓜放倒一家三口,这个危险的吃瓜习惯可能你也有,请自查!中国唯一以“皇帝”命名的城市:夏季均温25℃,不用开空调!不输北欧,去一次犹如环游世界全国唯一打工博物馆拆了:15年,承载三亿打工人的故事卖酒的金融女放倒了杨书记一周国际财经|俄雇佣军兵变?普京喊话: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泰坦号”安全遭质疑:认证承压仅1300米;“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全国唯一的正部级市委书记,是他!今年,唯一的出路?有点挤…对话丁俊杰:中国广告教育的出路是什么?萧萧千禧梦 第三章 寻呼标准 (10)全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几十年不改正,是写错字还是另有深意?国产大模型的出路找不到了?中国唯一被黄河穿过的省会,太野了三公落榜、民办摇号失败···升学的出路在哪里?就读美国唯一一所开设时装设计专业的高中、参加时装周是怎样一种体验春风忆“我决定让我的孩子离开新西兰了,寻找更好的出路!”这些华人家长的担忧你也有吗?卷过吐鲁番:全国唯一出香甜葡萄的大城市封神宇宙中,《山海经》凭什么是中国唯一一部古代神话元典?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