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何赛飞怒批行业现状,传统戏曲的出路在哪里?

何赛飞怒批行业现状,传统戏曲的出路在哪里?

科学

5月21日,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的名字登上了微博热搜。她在“中国梆子大会”担任评委时,看到有的演员表演出色,但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的情况,难掩激动之情,怒批戏曲行业现状:“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何赛飞老师的发言指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传统京戏和普通人之间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其实,年轻人并非无法理解京剧的美。可这门在主流话语中获得高礼遇的传统艺术,在许多人眼中却仍摆脱不了“老旧”的刻板印象。我们的国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中国京剧源流、掌故如数家珍;也因青年时期电影导演专业等训练的关系,同时关心京剧美学的问题。2021年,郭宝昌与学者陶庆梅合著的《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创造性地用“游戏”这一概念重新解读京剧魅力,并在“京剧究竟是国粹还是国渣”的思辨中,厘清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遗产的思路。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了不起的游戏》中的精彩段落。本篇文章中,郭宝昌导演以京剧现代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争议的样板戏为例,从创新和现代的角度,与年轻人聊了聊京剧。

文章节选自《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郭宝昌 陶庆梅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一条”采访导演郭宝昌《他拍出一部刷屏20年的神剧:这辈子值了》

近年来,京剧有一些现象令人鼓舞,比如尚长荣、张火丁、李佩红、史依弘等大腕明星突破旧格局,打破流派界限,勇敢地介入非本派的剧目,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应该充分地支持和鼓励。

张火丁演《霸王别姬》引起一波争论,当然更多的还是两派不同意见的互相谩骂,谈不上什么理论思考,但总比无人理睬好。其实张火丁“像不像”虞姬,实不重要,她演她理解的虞姬,也无不可。

哪一出传统戏是按照历史的真面貌去还原角色的?

京剧里的三国人物是在被罗贯中“演义”后的情况下,又被老艺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再重新演绎了。曹操、诸葛亮、鲁肃、周瑜、司马懿......与正史和专家们的描述,早就风马牛不相及了。李少春不服,非要把“群·借·华”(《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的鲁肃改成了“赤壁之战”的有史可依的鲁肃,让这个鲁肃有点军师的样子,可惜观众都不买账,还是喜欢那个低智商的鲁肃,奈何?荀先生的“红娘”也与原著“王西厢”大相径庭,杜近芳、张君秋演的时候尽量往“王西厢”上靠,观众也不买账,还是觉得荀派的“红娘”好看。

演员和观众的态度、立场决定了演出的走向。

近些年来,有人为繁荣京剧,引导年轻人看戏,说看京剧除艺术欣赏外,还可以学习历史。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还有人为了抬高京剧,要把京剧往高雅艺术的方向推。这些,其实都是对于京剧艺术理解上的根本性误解。

郭宝昌,一九四〇年生,北京人,北京电影学院五九级导演系毕业生。曾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深圳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剧工作,创作有电影《神女峰迷雾》《雾界》《春闺梦》以及电视剧《大宅门》《淮阴侯韩信》《大老板程长庚》等多部影视作品。近年仍从事着影视、文学、京剧、话剧的创作及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图:姜晓明/摄

我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听焦菊隐老师讲课,他举了个草根野台子老乡唱戏的例子,老乡是按照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演绎人物的。这是一出包公戏《陈州放粮》。

宋仁宗问包公:“寡人命你去陈州放粮你可愿去?”

包公:“哪个不去×他小舅子。”

包公去陈州放粮的路上,遇见两个乡民抬着一头猪,为了表示包公的清廉,让包公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回答:“是猪!”“猪是干什么的?”“猪肉可以吃,可以清炖红烧炒肉片做丸子都很好吃。”包公感叹一番,自己做官以来都没吃过猪肉,以后一定要想法子吃一次!

陈州放粮以后回来见皇上交旨,自己都不能叫自己的名字包拯,也要叫包大人:“陈州放粮已毕,包大人回朝交旨。”

宋仁宗很高兴,决定赏赐包公,端了个盘子出来,上面是烙饼和大葱。

皇上唱:“这张饼是娘娘亲手烙,待寡人与你卷大葱。”

农民心目中烙饼卷大葱已经是最奢侈的奖赏了。焦先生还说,这时演包公的演员忽然看见自己老婆还坐在台下看戏,摘下胡子就呵斥:“狗儿他娘啥时候了还不回家做饭,看啥咧!”他媳妇赶紧跑了。这包公挂上胡子接着唱。

这是太生动、太宝贵的原始材料,充分说明了京剧是如何大俗,而这种表演可以如此生动,观演如此融合,又是艺术上的大雅,让布莱希特来看看,又要上升到他那“间离”手法里去了!京剧就是大俗大雅、雅俗共生的艺术。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京剧艺术完整性的破坏。

我们现在对于京剧的雅与俗、高级与低级,产生了重大的误解。

郭宝昌扮上丑角,给自己的新书《了不起的游戏》拍摄封面,那出戏名叫《双背凳》,又叫《双怕婆》。封面上的小孩是他的孙子,老爷子说,写书的目的就是让年轻人爱上看戏。

萧伯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看京剧问梅兰芳和齐如山,你们为什么在剧场内敲锣打鼓那么吵?梅兰芳说,我们也有不敲锣打鼓的昆曲。这等于没回答。还有人说我们早年唱野台子戏时,要让老百姓知道要唱戏了,便敲锣打鼓,听到锣鼓声观众能聚拢来。这起码说明一个问题,京剧是草根,最早的起源,是野台子戏。

野台子才需要锣鼓,它是俗的,它用锣鼓招揽老乡看戏。包括昆曲也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指清初昆曲流传最广时人人会唱《千钟禄》《长生殿》中的名段)的那个繁荣时期。元曲多出自文人之手,那是因为元朝废科考八十年,知识分子没事干落入舞榭歌台成就无数大作。那是雅文化,词曲都雅,有些文人写剧本也只是为了写,并不为了演,自然雅得很了。但戏曲的活力一直都在民间。

电视剧《大宅门》中,有非常多的京剧元素

京剧,起自花部,是最草根的。到清后期,形成了草根和殿堂共享的局面,但慈禧太后听的京剧,和市井小民听的是一个京剧啊。

现在我们一定要把京剧作为殿堂艺术高雅化,认为我们的观众看不懂不喜欢,是因为他们对高雅艺术缺乏理解,这很奇怪——

明明是通俗为什么要成为高雅,明明是民间的怎么一定要进入殿堂呢?

京剧就是北京小吃“驴打滚”,你一定要说成谭家菜的“黄焖翅子”干什么?

本来是民间的、民俗的,非要鼓捣成高雅的,本来是老百姓可以理解、可以欣赏的,非要把自己弄进殿堂,然后自欺欺人地说自己太高雅所以年轻人不爱看。

郭宝昌 图:王晓溪/摄

到了二十一世纪,观众的成分、层次、需求、审美在变化,我们要好好研究新时期观众审美的变化,不是你把它弄进国家大剧院就变成高雅了。

京剧确实有很多高雅的美学内涵,年轻人缺少审美经验而看不懂,比如“一桌二椅”,它背后确实有着我们老庄哲学“无中生有”的奥妙,不具有这样的美学眼光,是容易觉得京剧单调、抽象,不好懂。我在前面说过,样板戏的舞台布景是偏写实的,它基本摒弃了传统的“一桌二椅”,丧失了“一桌二椅”在写实主义与象征主义之间的观念变化带动舞台整体空间变化的美学意识,毫无疑问地更接近了俗文化。样板戏这种大踏步向俗文化的推进,仍不失为一种创新,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如何把“一桌二椅”的美学观念融进我们的现代戏中,使现代戏更姓“京”,也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样板戏在京剧舞台上搭起了实景,图:《智取威虎山》剧照

但你不能光说我们京剧文化底蕴深厚,年轻人不看是年轻人没文化。我们还是要去研究年轻人为什么不去看。现在“京剧不好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年轻人中很常见,他连尝都不尝试一下就说不好看。样板戏就不一样。它是现代的,它与年轻人没有距离感,我们要去研究样板戏是怎么消除这个距离感的。

这可能是样板戏最为独特的方面。

二十世纪以来,整个中国文化艺术都以西方文化艺术为先进、高雅,样板戏也不例外。但样板戏一方面在追求当时认为先进、高雅的话剧表现方式——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从剧作结构到舞台表现,它确实都西化了。但另一方面,它又非常通俗:“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不通俗吗?“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不就是大雅大俗吗?

近几年我接受过无数媒体人的采访。这些媒体人只要谈起话剧、音乐剧、流行乐坛、影视剧,真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他们的报道中也往往充满了对欧美戏剧体现出的现代美学的赞叹。在他们的内心中,从未怀疑过西方艺术观念就是最超前、最先进的。而你要和他说,传统戏中的美学精华才真正地具有现代意识,到现在西方戏剧还在努力参悟我们京剧的表现手法,模仿着,利用着,改进着。他们就一脸懵懂,半信半疑。文化媒体的阵地始终被西方美学笼罩着。

而样板戏就是对他们这种糊里糊涂、非常不自信的文化态度最有力的反击!样板戏,它以西方化的方式、以今天认为“雅化”的方式,把京剧通俗化了,原来就雅俗共赏的京剧,经过样板戏,完成了更高级别的通俗化。这是样板戏了不起的成就。它是大雅大俗这一美学原则的现代体现。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样板戏的剧作结构确实完全改掉了原来的散场结构,西化了。是不是散场结构就一定不能“现代化”?当然不是。但京剧原来的散场结构确实有巨大的问题,一出戏一个小时,恨不得十五六次龙套上下场,怎么看?样板戏就改成了分幕结构,青年人确实容易接受了,它首先适应了现代青年进封闭式剧场看戏的新的戏剧生态。现在观众不像原来在茶园的遗老遗少们,可以一泡大半天,现在看一场戏,路上要花俩钟头,在剧场看戏也不过就俩钟头,您一句导板才十个字唱上五分多钟,这让年轻人怎么看?

和样板戏一对比就知道,样板戏的节奏就是适合现代的观众,我们要研究为什么它的节奏观众能坐得住?我曾经掐表算过,京剧《连环套》光出场铺垫就用了二十八分钟,观众还不知道这戏要说什么;《苏三起解》,还不知道什么情节,上来就是一大段反二黄,这节奏实在太慢了。但京剧里又不可能没有慢板,慢板往往是展现演员功力的地方,这些问题是要解决的。

郭宝昌:“《大宅门》现在被国家列为重点精品工程扶植剧目。这个过程让我知道现在创作出一台新的剧目有多难!精品有它的特别的属性,要大众喜闻乐见,要广为流传,在继承、创新上要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大宅门》能这么“磨”,那也是因为作为剧院的重点剧目,领导给予了特殊照顾和安排才有了今天。所谓特殊照顾是在选演员上、服装道具上、制景上,特别是安排排练的时间上,一路开绿灯,非重点剧目是没这个待遇的。而即使如此,我们演出几十场后,至今也几乎再没有打磨、改进、提高的机会了。”图:京剧《大宅门》剧照 吴景春/摄

做京剧《大宅门》我就琢磨了很久。我知道两个主要角色必须有慢板的主唱段,但这个主唱段,一定不能在前两场。开始的两场戏我一定是集中在推动情节快速进展,带着观众走,然后到杨九红被赶出家门,再起大段反二黄,你想走也不会走了啊!你想不听也得听啊!这些结构问题是我们做现代京剧要突出考虑的。阿庆嫂“风声紧雨意浓天高云淡”那段慢板,也是前面给铺垫到已经要走投无路了:船被没收,湖面封锁,观众产生了悬念。这个时候,你给观众一个慢板的核心唱段,发挥京剧的抒情特长,让主角的内心情绪再进一步感染观众,那观众还不听得如醉如痴?《杜鹃山》也是,山底下老太太被抓又不能去救,这个时候来一段成套的慢板唱段抒发柯湘的内心矛盾。所有这些唱段的安排,一定是符合当时观众看戏的习惯与要求的,也要考虑他们的忍耐程度。这还不只是年轻观众的问题,所有看过电影、话剧等现代艺术形式的观众,都无法接受传统京剧那么慢的节奏。

伴随着京剧剧作结构的改变,京剧的唱词你也一定要改!现在观众都不是闭着眼睛听唱的,他们是边看边听唱的,他们还要看字幕。你要想想,你那“泪双抛”“马红鬃”一类的台词,经得住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来看吗?

现在看传统戏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带有特殊的粉丝效应。有些年轻人喜欢上了京剧,完全不是京剧本身的魅力,反而是通过郭德纲的相声,通过抖音,通过流行歌,通过综艺节目,喜欢上了京剧。现在各个艺术门类都在借京剧的光,张艺谋搞个奥运会,搞个芭蕾舞剧都要打出“京剧牌”,有些京剧业内人士七个不平八个不忿,一百个不乐意,认为他们糟蹋了京剧,可你有没有看到其中国粹的地位?正是他们把京剧推向了年轻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学院与我同届的美术系高才生郑长符(著名导演黄蜀芹的夫君)给我看他的一批画作,他把京剧脸谱以抽象的方式演绎成变形的、夸张的色彩流,豪迈、狂放,意识超现代,这是他心目中的京剧。我拿给一位绘京剧脸谱的专家看,他把嘴一撇,说,“最讨厌这种东西,糟蹋京剧”。我无言以对,据说后来这些作品在荣宝斋很有销路。

郑长符 绘

京剧还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所以现在不能拒绝用任何一种形式宣传京剧,这也是阵地。所有的姐妹艺术你都要利用。有本事你也借借它们的光,它的宣传力度就是比你的宣传力度大,你应该配合不应该拒绝。在信息化的今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跨行业大联合的今天,只有坚持创新改革,跟上时代,京剧才有前途。

相关推荐

郭宝昌 陶庆梅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

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

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

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

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郭宝昌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

著名导演郭宝昌的自传散文,以一众各赋异禀的“小人物”串联起自己八十余年曲折人生路上的雪爪鸿泥,继续讲述《大宅门》意犹未尽的故事。

郭宝昌自幼被卖进豪门,饱经沧桑,阅尽世情。他被时代的车轮倾轧下狱劳改,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探索,他和梨园名宿的奇缘,他对第五代导演的扶持以及和他们的友谊,他被命运拨弄而缺乏亲情的孤独……跌宕起伏的经历,加上这些经历中遇到的奇人异事,构成了他异于常人的非凡人生。

本书以人物写作为主体,呈现了一组精彩绝伦、复杂生动的人物群像:隐身宅门的传奇武功高手和他的纨绔少爷徒弟;外表优雅美丽却在宅门里扭曲变形的小姐们;朴素善良、却在被自己卖入豪门又扶正当了太太的女儿面前畏首畏尾的奶奶;长得极丑倒守着最美的媳妇干着最美的活儿、一身坏毛病却极其善良懦弱的家仆;宅门花园里深藏的古琴文化和古琴大师;坚信共产主义却在时代车轮倾轧中逐渐失去自我、最终落入骗钱陷阱的偏执挚友……人性的复杂多面、人生的不可预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这些丰富深沉的人物谱背后,是对时代、对命运、对人性的复杂体味和深刻感慨。

他们是被历史抛弃的小人物,他们是生活里的大角色。

《都是大角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何赛飞怒斥戏曲界, 让人猛然想起周总理一篇振聋发聩的讲话渡十娘|何赛飞的天问,问出了整个中国的一个真相我和聊天机器人(AI)对话#重聚美国# 鹰小美在哪里?第12站:是哪里全年都可以过圣诞节?学历贬值越发严重,我们这代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几百万排戏,戏呢?钱呢?”何赛飞的灵魂拷问,升华了郭德纲!又见桐花开赚钱难销售难增长难!25岁的公募陷入"冰点时刻",行业出路在哪里?何赛飞当众发飙火爆网络,撕掉了谁的“遮羞布” ?遥思龙泉桃花宴何赛飞痛批戏曲行业现状;极狐全额补偿老车主|金错刀日评冷却的不止季节(41)— 丧葬费对谈阿里CMO | 增长不持续了,互联网平台的营销人出路在哪?2023年考研报录比仅6:1,数百万没上岸的人,出路在哪里?戏曲的基本手势,名字都好好听!何赛飞,哭错了年轻人的钱不好赚了,中国式潮玩品牌的新出路在哪里?万亿ETF只赚热闹不赚钱,"投资者把ETF当股票炒",出路在哪里?贼喊捉贼式的新疆指控,让人出离愤怒阿里裁员,大厂打工人的出路在哪里?今年考研录取率或不到2成?300万落榜人的出路在哪里...三公落榜、民办摇号失败···升学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月工资1500块兼职送外卖,60岁何赛飞揭开圈内遮羞布:钱呢?戏呢?老实人吃亏的世道,急需何赛飞这样的硬茬沙利文:中国人工肝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30岁边缘的产品经理,出路在哪里?我钦佩何赛飞的勇气,但艺术不可能靠“保护”活着何赛飞,被封杀了?编外生涯十四年,我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资深从业者:未来三年会有50%代理商会出局?聊聊何赛飞怒斥事件【八卦】热搜第一!何赛飞怒批行业现状:抓我也要讲何赛飞和瞿颖保护何赛飞!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