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都在学说话
Ettore Tito
连叔您好!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前段时间我参加团学组织的部门换届竞选不幸落选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在面试中表现欠佳。
给我面试的师兄师姐提了这样两个问题:如果你能留任,你最想和谁合作/最不想和谁合作,以及这其中的原因。
我在顺利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面对不想和谁合作的原因我是这样说的:至于为什么不想和ta合作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我最想合作的人”身上的优点侧面反映出来。我认为自己巧妙避免了谈及他人的缺点,同时也作出了表态。可是面试的师姐说,我的答案太圆滑,很回避,相当于这个题是空白的,他们无法从我的答案中得知我们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点,以至于无法选择谁和谁搭档最合适。
她跟我讲,很多时候面试官或是未来的答辩老师问你一些尖锐的问题,你要看清楚她问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比如她在这个场景下就是想弄清楚我们谁和谁搭档最合适)然后不要回避矛盾也不要试图圆滑,我认为她讲的有道理,但是依然很困惑。困惑点在于我不觉得我的答案没有提供价值,我自以为避免了当众提及他人缺点是一个巧妙的说话方式。
所以请问连叔您可否为我解答这个疑虑呢?我的回答真的是不靠谱的吗?
谢谢连叔!!
樱花鱼
《共产党宣言》有句名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这句话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如果一个人连表达自己观点与意图的诚实与勇气都没有,他要么太虚伪,要么太软弱,这都不是健康的精神状态。
当然,表达观点与意图并不意味着表达可以毫无艺术。同样的观点与意图,一个人表达得生硬、混乱、粗鲁、伤人,另一个表达得温柔、清晰、有礼、感人,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令人抗拒,后者令人接受。观点令人接受,才能改造自己、改造他人、改造世界。那些改变了人类的人,从孔子到马克思,从列宁到毛泽东,都是表达观点与意图的艺术大师。
人一辈子都在学说话,所学无非两点,一要有内容,也就是脑子里有观点与意图,这需要我们一生好学,一生不脱离生产生活的实践,空对空,只会抄书,那不可能有自己的内容;二要学会表达的艺术。
孔夫子说,表达的艺术要避免三种错误,一是还没让你说你就说,这是急躁;二是问到你不说,这是不诚实;三是说的时候不会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将基本原理与具体情况相结合,那是笨蛋。你观察一下人们的发言,网上网下,犯这三种错误的人,比例极高。
你师姐提醒你说话不要圆滑,不要试图回避矛盾。这是对的。这也是孔夫子说的应该避免的第二种错误。人人不得罪,到处打哈哈,这是孔夫子说的“乡原”,德之贼。人要做成一点事,哪有不得罪人的?孔夫子说,真正的好人,是那些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人,该得罪的人必须敢于得罪。
不过,你这次落选的主要原因我倒认为是审题错误,也就是分析能力尚有不足。你把“最不想和谁合作”理解成“说他的缺点”,只在这点发力,让人的观感就是不诚实。这题考的是一个人架构能力,合作能力,这是搭班子,组团队,需要客观分析合作伙伴的长短,扬长避短。就像你是油门,你最好的搭档就是刹车。刹车加不了油,是缺点还是优点?当车需要行动时,就是缺点,当车需要停止时,就是优点。只要你能客观分析一个人的长短,并阐述好与自己的互补关系,那就是真诚的话,大家都受益。
祝开心。
连岳
(《少年问答3》上市,点击下图可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