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为什么全球独一份?这是其中的底层逻辑……
▲ 点击订阅,抓住风口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我的新书《科技自强:中国科技产业创新生态进阶之路》,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回答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用一套正确的方法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在中国茁壮成长。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过去几年,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不仅会影响宏观形势,也关系到每一个科技创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幸运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快速更替的时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浪潮滚滚而来,仍然有机会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时代机遇。
每当出现新的重大技术变革时,就有机会打破原有的技术垄断,产业生态也有机会得以重构,这恰恰给后发者提供了绝佳的超越机会。
很多人认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基础研究,但是,基础研究只是整个链条的一部分。完整的科技创新要经过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制造量产、市场覆盖四个过程,只有提升从科研到市场整个系统的价值,才能打造一个领先的、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生态。
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就是打造科技产业生态的典型代表。
前些日子的上海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广受好评,《纽约时报》说电动汽车已经站稳脚跟,而中国车企在该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日报》说中国企业正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超越德国品牌,很多全球知名的传统车企的核心高管和技术人员也借此机会来考察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最新进展。
从数据上看,2022年全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分别是705.8万辆和688.7万辆,不仅如此,动力电池装机量和充电桩数量也是全球第一。
此外,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说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到现在为止,中国已建立了涵盖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设施、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这些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我们需要从中总结和提炼电动车产业生态形成的路径与关键因素,为其他产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其实,我们的电动车产业起步并不早,2001年,电动汽车被列为“863 汽车”重大专项之一;2007年,正式把电动汽车划为一个独立的类别来规范生产,比亚迪、长安、上汽等都投入到相应的研发工作中;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带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行业涌现出了如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从2015年中国就开始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毫无疑问,政策扶持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不过,产业层面的有利因素也不可小觑,造车新势力的创业者都是从互联网行业转行过来的,即使有一些开放的技术资源可以利用,如果没有产业链的支撑,他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电动车量产。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的制造企业有快速学习和迭代的特点,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复杂产品的大规模制造,甚至很多快速响应的制造是跨行业的。
比如,宁德时代原本是造手机电池的,他们在2011年看到了动力电池的产业机会,2012年就成功攻克800多页的宝马生产标准文件,打通了动力电池制造全流程,成为宝马的核心供应商。
再比如,很多电机制造企业也并不是造汽车电机的,方正电机最早是做缝纫机电机的,卧龙电驱本来是做机械设备工控系统电机的,还有很多为空调提供电机的制造商。
还有更多这样的制造企业,在电动车市场的带动下,进入一流汽车厂商的供应链,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加速了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这就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涌现出了整体的量产化能力,不仅满足了造车新势力的量产需求,还为吸引特斯拉这样的国外龙头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所以,良好的科技产业生态,是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背后是优秀的量产化制造能力。
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支持复杂产品、大规模的、开放制造的国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企业可以快速满足全球各类科技企业的产品量产化需求,不只是电动车产业,未来还有机会在更多的新兴产业占领先机,这就是我们科技自强的一大底气!
不过,我们的电动车产业也不是没有提升空间了,我们一直强调,交通出行产业面临的是三轮连续革命:电动化、智能化和出行即服务,产业各方必须不断深度协作,持续研发,才能保障自己的优势地位,但我们的电动车产业生态不够前瞻,在研发协作上也不够充分,这在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上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问题。
创建产业生态是中国正在面对的崭新的挑战,可以直接借鉴的先例不多,这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就尤为重要了。
电动车产业只是建立科技产业生态的一个案例,我在《科技自强》这本书中,还提出了更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希望中国能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生态构建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早早下单,先读为快!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在创新地图成立7周年之际,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回馈礼包,现在购买科技特训营会员,就可以获赠3个月的学时,还可以获得我的签名版新书,更可以率先体验【AI王煜全】,欢迎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1. 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程第四季(2023年)共50讲+,除此之外还有5节加餐+公开课。 2. 每讲承诺为1小时视频内容,实际平均时长为2小时。 3. 每周四晚八点准时直播,会员可无限次观看回放。 4. 新入会员,可以无限次回看之前所有视频课程。 5. 成为会员即可使用【AI王煜全】,最新AI大模型开发的专属科技分析助手
6. 每周组织【前哨·创新启发局】,链接科技/产业一线人士,打开技术/应用前沿视野
7. 优先获取全球科技产业一线游学、访问机会,接触科技/产业专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趋势洞察,人脉链接
8.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年费订阅服务制。一经订阅概不退款,线下活动需另行支付差旅成本,请您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