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硕士毕业后,这届留学生开始摆摊卖煎饼
以下是她们的口述。
实习记者|贾司瑒
犹豫了一下后,我鬼使神差地答应了。试试就试试,我本来就喜欢和人打交道,还趁此测试一下,自己能不能吸引客人,万一以后创业呢。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想做好煎饼,其实最重要的是蘸料。老板临走时,给我做了两大桶料,没想到我卖得挺好,半个月就用完了。我便自己去熬酱配,居然还挺好吃。获得认可后,我调研了留学生们的口味建议,大胆给煎饼进行了“产品升级”,不仅往里面加芝士肉松,还能加鸡排、火鸡面。基础的煎饼是 6 磅,加完配料后,一个煎饼大概售价十二三磅,折合人民币的话大概是100 多块钱。连我自己都忍不住跟朋友调侃,天津人看到这样的大杂烩煎饼果子,一定受不了。
做煎饼对我来说,还有个此前没有意料到的痛苦,那就是煎饼要拿竹蜻蜓从左画圆,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捏,而我身高 1 米72,饼机放在低矮的操作台上,需要一直低着头做,就很容易脖子前倾。一天下来,我的拇指和颈椎都很痛。
不过每当有顾客吃过后,透过窗口夸我,“姐姐你做的这个好吃”,这个累真的是会一扫而光,让我非常开心。我之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炸厨房”选手,如今被人这样表扬,简直就像学校里倒数的学生,一跃考到了班级前 5 名。这样充沛的情绪价值,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我反而很少会有。
外国人也会买我们的煎饼。有一次,一个外国男生来点他们概念里的中餐酸甜鸡,我被他帅气的侧脸迷住了,急忙从后厨跑出来安利,“我们没有酸甜鸡,但是煎饼特别好吃,还有鸡排,你要不要试一下?”
受访者供图
除了卖煎饼果子,我们还拓宽了业务,开始炸油饼,做酱香饼,做豆腐脑……做这些,和面,调馅,都是我一个人。其中豆腐脑最难做,我只成功了两次。刚开始,我们买熟石膏粉点豆腐脑,总是成为絮状。其实要让豆腐变得光滑,用国内点豆腐脑用的内酯也可以,但在英国,内酯特别难买,20英镑才能买一小瓶。
我能想到的改善办法是,每隔20分钟就捞捞浮沫,让豆浆里一点浮沫都没有,倒也能让豆腐脑变得光滑。但效率却极低,忙活一个多小时,只出了 5 碗。就这样,每天我的工作量,都像过年做年夜饭一样,以前的作息也被打乱了,根本没时间去健身,回家倒头就睡。
整体来说,我觉得开店这件事,我完成得还算不错,这也让我更加肯定,我是可以独立地去做一个小老板的。开店过程中,我的抗压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毕竟卖煎饼,社会上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都会遇到,你就必须变得更成熟,做好情绪管理。
我在英国的贝尔法斯特,中餐馆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竞争不太激烈,但学生不可能每天都吃煎饼,而做起来成本还比较高,所以利润一般。我们一共开了一个半月,平均每个人分到了800到900磅。但我之前的工作工资是一个月 1300 磅,朝10晚5,午休的时候还能逛逛街。
有了对比后,发现摊煎饼这一个半月,累死累活的,天天闻炸薄脆的油烟味,真的很难受。所以我坚定了以后绝对不会做餐饮的决心。
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做轻体力劳动,虽然有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可精神依旧空虚。不忙的时候,脑子老是提醒我:很久没有思考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空虚又可悲。刚开始开店时,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开店之后,没有时间去读书、看电影,吸取知识,感觉自己的大脑停滞了。虽说做体力劳动确实不用考虑太多,但复杂的问题都逃避掉了,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这只能作为我的阶段性体验吧。
结束了这份工作,我可能会还尝试新的领域,比如我现在的目标可能是在家门口找个酒吧做调酒师。我今年27岁,但我不渴望稳定。我爸也是这样的人,之前啥都干,自己开完公司后又去搞发明,搞完发明去开出租,干完出租又去上大学……我和他一模一样,他鼓舞着我,真的。
受访者供图
在纽约,常见的美食节往往都是日本节、菲律宾节、泰国节、韩国节,没有任何区域有一个中国节,要么就是非常小的中国美食集会——五六个商家在社区玩一下的那种。没有任何一个能做到声量比较大,或者是做到美国的市场的中华美食节,我觉得蛮可惜的。所以我就想在比较核心的地段做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美食节,比如在华盛顿广场、百老汇等地。但是办美食节需要把一条街要封一整天,场地审批很难,当时我二十五六岁,相关经验没有那么足,所以这个想法并没有成功落地。
去年5月到8月,我在一个做美食的朋友摊位那帮忙,他的摊位有锅贴,旋风土豆,烧烤、生煎,煎饼、甘蔗汁、车轮饼等等。摆摊的时间一般是早上 10 点到下午 6 点,但是 8 点半就要开始准备。朋友自己形容,摆摊就是一次搬家,要准备一辆非常大的卡车来拉帐篷、桌椅、锅具,煤气罐等。摆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是露天的,商家最怕下雨,会严重影响生意。夏天又会非常非常热,做饭时炉子烘烤的热度会让人很难受。我不知道为什么摊个煎饼属于轻体力,我觉得其实挺重体力的,只要做一下餐饮业,你就知道这是挺耗体力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更多外国人能来尝试中国美食。经过这几年的准备,我终于成功了。我主办的美食节也终于来到了曼哈顿街、百老汇街,中华美食节就像我们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很多在海外的马来西亚或者新加坡华侨,还有一些在这边长大的华裔都会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所以这一次我将美食节命名为 Dragon fest(龙之盛宴)。
做中华美食节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到现在我依旧这样认为。批地的通过只是第一关,还需要交保险、写很多申请材料、邀请多位商家,组织策划活动流程……如果没有我去年摆摊时那么深刻的感受的话,我也不会决定真的去做这件事,现在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种责任。
受访者供图
我觉得,可能很多做脑力工作的人会羡慕做餐饮的简单快乐,但是餐饮人也会羡慕职场白领的风光舒适。就比如,经常有人希望自己能开家奶茶店。人都是总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但是对我来说,我是目标感比较强的人,我在决定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时就会定义好这件事我带给我的价值是什么。因为我是学会计出身,很早就能算出美食节活动的利润。即使做这件事无法给我带来巨大的金钱价值,我为什么还一定要做?是因为它能给我带来一定的社会和文化上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能遇到很多人,获得很多机会,获得大家的认可,这就足够了。
我认为,如果做轻体力劳动,就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有任何的目标感的话,那不会是我的选择。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