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彭文生: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

彭文生: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

公众号新闻


近期,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线上线下相结合,中英双语直播,全球全网共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席论坛,主持圆桌讨论二“全球金融动荡与中国金融市场”并围绕主题“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进行分享。


彭文生在发言中指出,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思考:第一个是张晓燕教授提到的这次社交媒体的作用。2008年的时候,有好多美国的小银行倒闭,但是没有发生银行存款挤兑,那一次美国的存款保险机制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2021年时散户做空市场事件汇总,社交媒体、智能手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未来政府及全球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二个是应如何应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恐慌传播产生的羊群效应。彭文生提出的办法是全面担保、政府兜底。因为短期内没办法,没办法阻止社交媒体恐慌情绪的蔓延。这一次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做的事情,彭文生观察和理解的就是全面兜底,不仅仅是受FDIC保险的存款,没有保险,超过25万美元的也是得到保障。


彭文生指出,从历史来看,政府兜底的范围、程度越来越大。但政府兜底的可能影响也值得仔细思考,比如政府兜底使得现在预期降息过于乐观,无风险利率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于美国债务压力、海外市场等等都会产生很多影响。


彭文生发言速记:


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


彭文生


对美国银行动荡的事情,我也做一些补充。前面几位专家都是从最近发展的回顾、原因,未来的演变做了很好的阐述。我就讲我最近的一点体会和思考。中金研究部最近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内部也有很多讨论,对最近的银行事件未来怎么演变。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前面几位专家讲的之外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个是刚才晓燕教授提到的这次社交媒体的作用。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那一次有好多美国的小银行倒闭,但是那一次是没有发生银行存款挤兑的,那一次美国的存款保险机制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事后看FDI实际上还是赚钱的。这一次爆发的是存库的挤兑,多少年没见了,这里面当然有其他原因,但是可能一个原因是社交媒体的推动所带来的羊群效应。


我记得2021年的时候在资本市场已经有体现了,2021年散户做空市场,那也是社交媒体起的很重要的作用。不光是社交媒体,现在的智能手机。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苹果的智能手机刚刚出来,很多网上银行没有的,现在存款搬家太容易了,几秒钟,几分钟就搬家了,而且信息来源很多。这一次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未来的政府或者全球的监管机构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这方面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研究部策略组有一位博士,前几天发了一篇深度报告,解释这个事情。他的报告里面列出来了,如果说银行还没有实现损失,浮亏,硅谷银行的浮亏不是最大的,其他银行的浮亏比硅谷银行大多了,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个报告找出来看看,这是我第一个感想,就是新的时代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时代可能有一些新的特征。


第二个和这个有关系,应对这样的羊群效应,社交媒体带来的恐慌的传播,怎么办?政府怎么办?我不知道,我能想到的就是全面担保,就是政府兜底。因为短期内没办法,没办法阻止社交媒体恐慌情绪的蔓延。这一次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做的事情,你要让我理解就是全面兜底,虽然在不同的时间点说话的口风不一样,有时候说不是全面兜底,但实际上客观的效果,我的观察那就是全面兜底,不仅仅是受FDIC保险的存款,没有保险,超过25万美元的也是得到保障。


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和2008年比较,如果这一次金融危机或者银行危机和2008年比较有什么差别?我感觉第一个是社交媒体,数字技术。第二个是政府兜底,比上一次更厉害了。前一段时间《经济学人》杂志还是《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就总结战后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对金融行业的担保和兜底是什么样的演变,我觉得那个速率很有意思,这个兜底是不断加强的。我们一般理解,兜底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那时候政府控制比较严,兜底比较厉害,80年代金融自由化兜底就没那么厉害了,其实不是,政府的兜底跨越整个70多年,不断加强,这一次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政府兜底到底意味着什么。


刚才前面专家也提到,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银行出事了,利率涨到5%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从0到5%,这么快的利息上升。美国M2增长,从2020年20%多,现在负的4%,这么大的货币紧缩,但是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你要看美国的股市表现,看美国信用债的利差表现得不错,市场是很乐观的,怎么解释这个?当然我们可以说时候还没到,货币紧缩还要半年,还要几个月的时间,后面再来。可能也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政府兜底对市场的风险溢价降低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兜底实际上是提高了大家的信心,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话是什么含义?本来是货币紧缩影响经济,控制通胀,重要的传导机制就是信用紧缩,就是金融出问题。金融确实出问题了,在货币紧紧的情况下,但是政策兜底是比较有限的限制了银行出问题对整个信用紧缩的促进作用。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总体融资条件就是风险溢价和无风险利率,正常的传导机制是无风险利率起来,到一定程度金融出问题,金融出问题风险溢价起来,那时候反而不要加息了,就靠风险溢价的上升来对经济降温,然后通胀下来。


这一次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美国政府的兜底,风险溢价上升没那么快,幅度没那么高,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风险利率要升得更高,意味着现在市场下半年有三次减息,这个说法可能太乐观了,政府兜底使得现在预期降息太乐观了。这又有什么含义?我觉得这个对其他国家,对新兴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含义。美国利率上升是因为融资成本上升,是因为风险溢价上升还是无风险利率上升,对其他国家的含义很不一样的。如果是美国风险溢价上升,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因为投资者对美国不看好,是一个相对的表现。如果是无风险利率上升,美国国债利率的上升升得比较厉害,对其他国家的冲击那可能就相对比较大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下一步怎么演变,所以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政府兜底,第一美国政府兜底对海外市场未来不是好的事情,因为美国的无风险利率,美联储加息不会像市场预期的很快减息。


美国国内可能也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风险溢价下来,无风险利率继续往上走或者无风险利率在相当长的时间维持在高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压力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了,因为无风险利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维持很长时间,美国的国债怎么办?最近几天大家看很多讨论,债务上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利息支付负担很重,如果是风险溢价起来导致无风险利率下来,经济还是受到降温的影响,但是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小了,现在是政府兜底,私人部门的债务违约的压力小了,但是政府的债务压力就大了,这个会怎么演变?当然很多人都说不大可能,美国政府违约,但是利息支付这么高,怎么消化?所以这些我觉得可能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是社交媒体、数字经济,一个是政府兜底可能后续的影响。


作者:彭文生,彭文生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日本金融厅修订《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对话论点与做法梳理》绿色增长:解锁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机遇大型医院巡查即将开始!反腐力度不断加大高风险金融机构366家,中国银行业风险图谱中国现存300余家高风险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小机构某头部金融机构的大瓜全球五大金融机构,最新发声!不断加息恐致加拿大经济陷入衰退!贷款利率飙升、房屋建筑成本飙升 51%江苏某头部金融机构新鲜大瓜万字解读报告: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全方位解读必须说,看完这些金融机构的食堂美食,想进金融圈的心又强烈了一些……俄罗斯这波突发“内乱”,到底会对金融市场有何影响?《听一曲蝶恋花》&《梅香如故》【金融观察】辨析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若蓝小诗:炸裂更名!外商独资公募再添一员,这次是大摩…国际巨头不断加码布局中国【固定收益】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二级大幅增持债券——债市机构行为7月月报专委会丨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调研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普通家庭能去金融头部机构的年轻人,都有什么共同特质?Nat Med:美国政府大力促进食疗(Food is Medicine);随着证据增多,已到研发机构的关注和投入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里面的合同管理人员作是区分于一般的工程公司的哦,是需要更严格的文案材料才能通过澳洲VET的职业评估认证!中药新药上市不断加速,政策支持成行业发展催化剂双创大赛丨不断加强技术攻关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金融行业】监管部门拟修订非银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监管政策周报美联储内部分歧不断加大,权宜之计来了:6月不加息,7月再加岗位播报 | 金融机构Moody's开放金融全职岗,2022届可申文生图模型又“卷”起来了!比 Stable Diffusion 中文理解能力更强、更懂国人的文生图模型是如何构建的?点绛唇 谷雨春然意大利旅游,乘火车是个好主意刷屏!李佳琦、刘畊宏等5位主播遭点名!上海一财务将公司偷得只剩20块!社保基金不断加仓光伏巨头八声甘州 四月瑞吉港未央播报 | 商务部等13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周期股迎历史性机遇?沪市油气行业利润大增,股东回报不断加强重磅名单出炉!涉及161家金融机构如何"点碳成金"?金融机构打造碳金融样本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