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的遗体解剖结束后,遗体会如何处理?真相令人动容…
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
遗体捐赠是医学领域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许多临床专业的医学生
在学校除了基础医学的学习外
也必须通过人体解剖来更深层次的
了解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因此,很多捐献的遗体
会被用于教学中
医学生们也会尊称他们一声“大体老师”
一般来说
遗体的捐献需要在过世8小时内
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
在教学时再复温到4℃
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
让医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人体上进行模拟
而由于我国的大体老师数量并不多
大部分大体老师的使用率都非常高
所以他们通常会有下面这几种
具体的用途
【1】
被直接制成标本储存起来
如果说大体老师的器官
长得非常标准漂亮或者是
器官上有什么非常典型的疾病
那么大概率
会被直接制作成标本
永久的保留在这个世界上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
由于各部分器官或组织承担的
教学需求不一样
大体老师身体的各个部分很可能
不会放在同一个地方
比如
器官可能会放在器官那一间
而组织切片可能会被
浸泡在药液中放在另一间房间
像颅骨这种学习起来比较麻烦的部位
在有需要的时候
还可能会被学生摸来摸去
【2】
被老师当作教学标本
部分大体老师
会承担起教学的任务
在被老师们解剖后
做成上课时需要用到的大体标本
给刚入学的学生们示教使用
这种类型的大体老师
就相当于大家观念中的教具
因为有了他们
学生可以真实的接触到
人体的各个器官
但难免的
在面对新手医学生时
大体老师可能会因为同学搬运时的不小心
被拽断神经或者弄坏皮肤
而且,有时候期末忙起来
大体老师可能连晚上也没办法
回冰柜休息
比起直接的标本来说
相对比较辛苦
【3】
被提供给学生解剖使用
除了部分大体老师
会被老师当作示意标本外
还有剩下的许多
会提供给学生练习使用
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学期
通常因为学生的实操经验不足
这些大体老师的作用
就是给学生们更多试错的机会
让他们之后真的步入工作时
能够少犯错、多救人!
当然了,上面这三个过程中
出于教学的目的
大体老师的有些部分
确实会被弃去
比如说筋膜、脂肪等等
这些都会由学院或者医院
按照程序统一处理
最后,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医院
在结束解剖和教学任务
给了众多学生犯错的机会后
一部分大体老师
仍然有可能取肉留骨
被制作成标本流传下来
而另一部分大体老师
通常会被火化
最终撒入大海,魂归自然
被每一个他教学过的学生铭记在心中
好了,最后我想说
大体老师存在的意义
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生命的分量
希望大家了解大体老师的故事后
都能好好的活着,过完自己这一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