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废掉的标志: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
闲暇时,常读书,多运动;做事时,给自己营造深度思考的空间,消化接受的碎片化信息。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在这信息爆炸的洪流中,让一个人废掉的最快方式是什么,就是让他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
深以为然。
再聪明的人,每天只是机械性地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时间一长也会变得迟钝。
在刷视频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自己获取了许多知识,然而知道并不等于得到。
这些碎片化信息会让我们难以定下心来,停下思考的步伐。
当一个人停止思考的时候,他的思维也会变得狭隘,不再进步。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傀儡,而是用有效信息提升自己。
长期接受信息化,是一场灾难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无论是历史、新闻资讯,还是金融经济、娱乐八卦,他们都有所涉猎;
不管谈到什么话题,他们都能侃侃而谈,说上几句;
这些人的知识储备似乎总是比身边人高出许多,可真正了解之后,却发现他们只是知道而已。
好朋友小文就是我们身边的“百事通”,各种娱乐八卦、明星新闻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小文是一个时尚达人,因而她对一些娱乐新闻比较留心,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她知道的消息。
刚开始,她的心情还很开心,时间一长,小文发现这些信息已经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工作。
上班时,小文总是每隔几分钟就翻看一下手机,因为此事,她都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
生活中,她随时随地刷短视频,看各种新闻,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大事。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看似增长知识,其实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多大作用。
一味地接受碎片化信息,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
一个人只有将知道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段永平曾说:“大学毕业后想不起来看完过任何一本书,书看太多也不一定好,重要的是你能够理解。”
在平时工作中,他会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书籍、演讲来有目的地获取知识。
而且他会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之中。
也正因如此,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商业领袖,跻身全球富豪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知道自己应该知道什么。
平庸的人摄取大量信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优秀的人筛选有效信息,更新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
你不是接受的信息太多,而是思考得太少
曾看到一幅标题为“今天,娱乐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少”的漫画。
在漫画中,从老式的手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手机上的空白屏幕也变得越来越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轻松地获取更多、更好的信息,但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些零散的碎片知识,正在悄悄地削弱我们的思考能力。
一个懒得思考的人,只能成为“知道分子”,而无法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就像读书一样,去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读52本书的计划。
每周读完一本书,我就把书又放回了书架。
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才发现关于这52本书的内容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直到看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才明白没有将知识消化理解,那些知识就只是知识而已。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理解,思考这些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我们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我开始通过复述书中的内容,写读书笔记和书评来消化书中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听过这样一句话:“大脑中走得越远,现实中才能走得越稳。”
加深思考的深度,才能打破思维的局限。
投资家冯仑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一家牙膏公司提升牙膏销售额的故事。
在这家牙膏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牙膏销售总监提出一个目标,希望牙膏年销售总额提升20%。
大部分员工抱怨这是没办法实现的目标;一些部门经理加快新产品研发,制定牙膏促销方案。
两个月过去了,牙膏的销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而新来的实习生,在了解牙膏市场竞争情况后,发现改变牙膏的价格或者技术并没有什么优势。
于是,他根据消费群体的刷牙习惯,提议将牙膏口径扩大到6毫米。
这项不需要研发资金的方案,提高了客户每次的牙膏使用量。
一年后,这家牙膏公司的牙膏销售量增长了32%。
《深度思考》中提到:“人之所以脱颖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
平庸的人会停留在接受信息的浅层表面,而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我们改变不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信息的处理方式。
加深自己思考的深度,我们才不会沦为信息的傀儡,成为快餐信息回收站。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过滤信息,深度思考
成甲在《好好思考》一书中讲过任正非善于思考的故事。
在被美国打压的那段时间,华为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与任正非的决策有关。
十年前,任正非在管理公司的时候,并没有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去做决定,而是把不同学科的重要原理用于经营公司上面。
他用物理学中的“熵”概念来指导公司经营,用耗散结构指导企业管理,用李冰在建造都江堰时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理念制定组织战略。
任正非对于学到的原理并没有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公司的各个方面,真正将知识化为己用。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在信息的巨流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是抓住机会提升自己。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撒贝宁曾调侃李健:“真没想到他真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不用手机。”
在这个大人小孩都玩智能手机的时代,李健就像是个“特例”,不用智能手机,也没有微信。
他只有一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和家人联系也是靠短信,就连健康码都是用平板电脑来刷。
李健说,智能手机的功能太多,诱惑也会很多,会导致他分心,无法专注创作。
而李健也并没有让众人失望,他把时间都用在了音乐创作上。
他会经常读书,从书中寻找音乐的灵感,将书中故事与音乐结合起来,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音乐路线。
后来,李健创作出《传奇》《风吹麦浪》等多首作品,成为大家熟知的音乐诗人。
很喜欢一句话:“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你知道的知识并不等于就是你的,只是存放在大脑的某个角落。
平庸的人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优秀的人懂得过滤掉无用信息,吸收有效信息。
深度思考是我们对抗信息洪流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别让自己成为不会思考的回收站。
与其被动接受大量信息,不如屏蔽掉无效信息,筛选出有效信息。
闲暇时,常读书,多运动;做事时,给自己营造深度思考的空间,消化接受的碎片化信息。
你接受的信息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
愿我们都能够在信息的长河中,守住自己的内心,不被大量信息所干扰,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