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无论在哪个平台,只要聊到情感婚恋中比较辛苦的那部分,比如与伴侣吵架啦、怀孕生子的困扰啦、婚姻中的麻烦事儿啦。
但这声音出现得越来越多,似乎快成为避免所有风险的万能神药了。前两天在一个群里,一个97年的小哥说,他朋友最近和女友准备订婚,结果因为彩礼的事闹得两家人有些矛盾。朋友的妈妈骂他“还没结婚就胳膊肘向外拐”,女朋友抱怨他父母从头到尾都看不起自己,朋友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小哥给出一句结论:“所以说啊,没事别想不开结婚,真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有人觉得一线城市如果月薪没有3万,根本没资本生孩子;热热闹闹地聊了1个多小时,最后又以“不婚不育保平安”作为结束语。我今天没想聊该不该结婚这类话题,就是突然有个感触啊:一个人如果过得乌烟瘴气,那么不管他有没有结婚,未来的日子大概率也延续灰霾的底色,绝不会因为“不结婚”而让生活重现生机。想提防着谈恋爱、结婚生子中所有的问题和麻烦,认为只要不去做,就能完美规避这些麻烦。但老天爷很公平,躲得过这里的麻烦,躲不过那里的麻烦。不管在哪方面的思维惰性,都会让一个人在过度防守中,节节败退。投资过Twitter、Uber等知名企业的硅谷风险投资人克里斯·萨卡,他将人分为两类。另一类是进攻型。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发表观点、主动学习新知识,而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这类“进攻型”。他们不会等到了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所有事情都有100%的确定性了才出手,而是积极地去应对风险、化解麻烦。就好比,马斯克的想上火星,他想把人类从地球移居到其他星球,这种好像只会发生在科幻电影里的剧情,成功率绝对低到尘土里对吧?可人家说干就干,把一个天方夜谭,搞得已经正儿八经地成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项目。但凡聊到一件看起来不错的事情,一定会这样的声音——最后用一句“幸存者偏差”盖棺定论——好的都是少数,不好才是多数。任何有价值的事情,注定都只有少数人拥有嘛。要是人人都年入百万,只能说明百万不值钱。这又不像买彩票,你花2块钱随便抽一张,看老天爷让不让你中奖。这种概率是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可以争取到的。被封印在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里,没去了解事实、没有独立判断、没有主动采取行动,你的人生,怎么可能变好?除了防守,弱者还擅长把锅丢给别人,或是将希望全盘寄托在别人身上。网上有一类婚恋话题特别火,写一篇火一篇,就是借着相亲、婚恋话题举着大旗说:现在人谈感情必须先谈钱,没钱就看不上你,个个物质得要命。媒体为了博取共鸣,也天天灌输这种思想:你贫穷、你软弱、你没人爱,这些都不是你的错,是社会的错,世界太不公平了。有些人真的信以为然:对啊对啊,怎么能那么现实呢?就不能好好谈感情吗?有些读者和我聊到上班,说倒霉摊上垃圾领导、傻逼同事,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却无处施展。你和他说主动找领导沟通,他说领导怎么可能听我的?打工人有什么办法?说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才让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说职场环境对年轻人不友好,说国家没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分析高等教育应该有哪些目的,分析劳动力供需要走的方向……期盼从天而降一个救世主,帮你搞定全部麻烦,你只管躺平享受成果。人人毕业就有好工作、没有失业被裁、没有贫富差距、最好还能免费分房子。这种进攻,不是指什么事情都要冲上前、或是一拍脑袋做决定,而是一种理性分析+主动选择的态度。《人性的弱点》里推荐了一套做事方法,叫“亚里斯多德法则”。你听别人说不婚不育保平安,真以为单身万岁。最后看着那些和你说这话的人,有的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花团锦簇,有的万年单身依然过得一塌糊涂。你三观动摇,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主动分析、主动思考,是改变的第一步,然后才有可能解决根源问题。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什么都不做的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得不到,只能靠乞求、靠接受、靠安排,被动地观望着一切发生。以懒惰开始,以怯懦告终,在一次又一次的防守中成为了弱者。吹爆这个干货满满的app
吹爆这份改变我人生的书单
作者: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财经/职场平台签约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新书《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当当热卖中。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